第191頁
律風也早出晚歸,越來越忙。 突然有一天,律風拖出了久違的大行李箱,往里面整理衣物,還把筆記本電腦放了進去。 殷以喬若有所感,問道:“這次要在海上待多久?” 律風將行李箱一合,“可能一兩個月?!?/br> 不過是估算的時間,比殷以喬預想的超出太多。 “這么久?” 律風眼睛里光芒閃爍,抑制不住心中興奮。 “不久!”他笑道,“因為跨海大橋要對接人工島了?!?/br> 第63章 跨海大橋能從立安港成功對接人工島, 預示著南海隧道橋梁段建設進入尾聲。 翁承先帶領團隊,全員入駐長浪人工島建設工地,規劃后續橋梁與人工島對接工作。 即使律風不習慣人工島夜晚的風浪聲, 早上起來也精神奕奕。 沒有比達成目標更有干勁的事情,他遙遙看到跨海大橋延展過來的身軀, 還有海面上等候對接的大型吊塔, 激動得無以復加。 對接要穩、焊接要快、角度要準。 簡單的橋梁吊裝要求, 換在了至關重要的橋島連接工程上,變得格外復雜。 因為, 跨海大橋落位在長浪人工島的“烽火臺”橋塔, 重量遠超任何一座橋基,他們卻要將這過千噸的橋塔, 懸吊于南海之上,一點一點地轉動落位, 實現橋面、橋塔、人工島三點一線的對接。 在正式工作開始前,律風跟隨著隊伍, 開了無數次會議。 “最近的海風情況難以估測, 吊裝開始必須嚴格監控轉動角度和水平,盡快完成焊接?!?/br> “吊塔的角度還要再調, 注意好防風屏障的方向,千斤頂調整橋塔拉力的應急預案必須做好, 確保對接一次成功?!?/br> “海事、救援隊伍記得提前聯系好, 以免施工過程中出現漁船誤入施工區的意外……還有, 做好橋塔翻倒,進行事故搶救的應急準備?!?/br> 翁承先沉穩的聲音,回蕩在室內,每一句都敲打在律風的心上。 橋塔的烽火臺造型, 是律風設計的。 它與鐵灰色尖銳刀戟遙相呼應,既有六方三角戶牖似的古樸,又有中華綿延不絕的歷史傳承。 然而,他真正到了長浪人工島,參加了對接研討會,才發現這座優美的烽火臺,給建設團隊帶去了多么嚴峻的挑戰。 烽火臺凹凸的造型,使得橋塔中心分散,極易受到海風影響出現晃動。 海上大型浮吊將它吊起,進行對接時,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橋塔與浮吊整體傾斜、翻倒,砸入海水之中。 就好像將這千噸重物,放置在一根鋼絲上,放開雙手等它重心落在指定位置。 律風只是聽著翁承先的叮囑,各個項目負責人的匯報,都驚出了一身熱汗。 跨海大橋的對接不會容易,但他充滿信心地等待中國工程師創造奇跡。 卻沒想到,這個奇跡等同于億萬高空走鋼絲。 會議結束,律風還沒能從可怕的想象中回過神。 他走到室外,咸腥味的海風輕撫,吹得他渾身清涼。 “瞿工,本來我以為建設集團‘豎轉提升’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才同意我用烽火臺設計的?!?/br> 律風仔細回想,當初他們眾多單位、工程師研討,關于烽火臺橋塔造型,臺下沒有一個人對橋塔高度、重心、材質提出質疑,甚至建設集團主動給出了“豎轉提升”的解決方案,完全沒有告訴他—— “原來這個方案,這么困難?!?/br> 瞿飛聽完,見律風一臉凝重,忍不住笑出聲。 “困難就不做了?人建設集團負責人打了包票,一定能夠圓滿完成,你幫他們cao什么心?” 他抬手指了指人工島停泊的大大小小工業船,說道:“他們可是把液壓控制系統、傾斜儀監控全都搬了過來,為了后天的吊裝,拖輪、吊船、駁船、拋錨定位系統早就準備就緒了,怎么?現在你才后悔設計出烽火臺了?” 他聲音輕松愜意,仿佛有了面前這些監控、船只,后天的橋塔對接必定可以一次性完成。 律風心中的擔憂,永遠沒法傳遞到瞿飛那里感同身受。 “我當然不是后悔?!甭娠L嘆息道,“可他們如果提前說有技術困難,我能多研究一下橋塔造型的重心受力問題,把它改得容易吊裝一些?!?/br> 美觀是橋梁的外部條件。 但是南海隧道能夠建成,重要的當然不是造型。 無論它是鋼鐵長城的烽火臺,還是尖銳刀戟的普通橋塔,都不影響南海隧道跨海大橋震驚世人。 可惜,瞿飛并不贊同。 “烽火臺橋塔造型,是我們一直投票決定的。建設集團不提困難,說明他們就喜歡這樣的橋塔,就喜歡你設計的烽火臺!” 南海隧道矗立于海面的烽火臺,讓律風懂得了美麗需要什么代價。 整個對接工程,負責人都忙忙碌碌,他們每次去確認數據的時候,都能見到建設者猩紅的雙眼。 吊裝對接那天,終于如期而至。 律風凌晨兩點聽著海浪拍岸徹夜未眠,穿好衣服走出去,卻發現施工現場燈火通明,無數身影站立在海岸邊。 和他一樣,等待著六點開工。 陽光從海平線灑滿海面,所有人都安靜嚴肅地凝視滿屏幕的監控數據。 翁總工一聲令下,巨大的海上浮吊,架起造型凹凸的烽火臺,在所有人屏氣凝神里,悠悠離開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