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9時07分在丹拉縣附近(北緯31.19度,東經98.81度)發生6.6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br> “據了解, 震中人員稀少,暫無人員傷亡報告, 災情正在進一步核實中, 四川、重慶多地有明顯震感?!?/br> “震中距離烏雀山大橋3公里,交通部、應急管理廳、地震局第一時間連線, 啟動烏雀山震區應急預案,消防救援支隊正在趕赴震中查看情況?!?/br> 天災永遠不會挑選日子。 烏雀山地處震區,近年發生了地震十幾次,最大強度為4.6級左右。 橋梁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過烏雀山大橋位于地震帶的因素。 他們在建設過程中也伴隨著短暫的有感地震。 但是律風沒有想到,烏雀山大橋需要面臨的大地震考驗來得如此迅速。 果然, 國家設計院和烏雀山大橋項目組的群已經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炸開了。 “地震了!竟然春節地震!” “幸好是春節,大多數人都回家過年了,聯系上還留在烏雀山的人沒有?” “聯系不上, 電話占線。丹拉縣的項目部說縣上沒有受到損害,消防已經派人往烏雀山大橋去了?!?/br> “交通局和應急局的人也去了!” “我看新聞說部隊已經到達震中!” 6.6級大地震帶來的驚慌, 蔓延在每一條文字和新聞截圖里。 又在各個部門有條不紊的趕往震中消息里平靜下來。 地震之后,通訊總會呈現短暫繁忙或者失去信號。 他們無法第一時間得知烏雀山大橋留守人員的情況。 但是,看到消防、交通、應急局、部隊都出動的消息, 所有人懸吊的心算是緩了緩。 律風坐上車,直接給吳院打了電話。 “嗯,我現在準備去烏雀山大橋?!彼f,“坐高鐵然后換車應該是最快的,而且初一肯定沒什么人出行?!?/br> “好的, 吳院?!?/br> 簡單的申請之后,律風說:“送我去高鐵站吧,我去看看烏雀山大橋就回來?!?/br> 地震當前,他不可能因為春節,便躲在今澄市安安穩穩等消息。 殷以喬完全理解他的心情。 無論是烏雀山大橋,還是他們以往的建筑作品,絕對沒有發生了災害,設計師卻遠程等著反饋的道理。 然而,車輛方向一轉,絕對不是去高鐵站的路線。 律風詫異看他。 殷以喬目不斜視。 “國內春節不方便打車,你就算下了高鐵,坐客車到了丹拉縣里,沒車怎么去烏雀山?我送你去?!?/br> “這么遠!” 律風親自坐過12小時的單程,即使他沉浸在烏雀山大橋的設計靈感里,和殷以喬暢聊了一路,仍是覺得師兄辛苦,他再也不敢貿然掛掉師兄電話了。 可殷以喬只是一笑,慢慢將車往超市門外???。 “這算什么遠?”他停車解安全帶,“我開車橫穿歐洲的時候,你還在準備高考呢?!?/br> 殷以喬是老司機。 他帶著律風在超市補充了大量飲用水、速食品,就驅車往烏雀山大橋趕。 一路上,車內都在播放著關于6.6級地震的播報。 在這個特殊時間點的大地震,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 因為,那里有烏雀山大橋。 他們沉浸在這座剛剛建成的世界最高橋、最長橋帶來的震撼中,心里滿懷驕傲,期待著年后通車。 此時,他們才堪堪想起—— 它建設在烏雀山地震帶! 曾經7.1級地震,令這座橋梁的建設規劃一再延后。 誰也沒想到,大橋還沒接受旅客的車行檢閱,先遭受了大自然的考驗。 不少人都在網絡上搜索烏雀山大橋的信息,確認這座即將通車的橋梁到底有沒有出現問題。 律風抱著手機刷新社交網頁,甚至可以見到無數陌生網友,自發地討論著大橋的狀況。 “我昨天看新聞,還有記者采訪留守烏雀山大橋的工作人員啊啊啊,你們一定不會有事![加油]” “我都計劃春節后,直接通過烏雀山高速回去上班了,大橋上的人千萬要平安無事的等我開車來見你們[心]” “[雄起]我們過春節,老天爺也過春節,這是急著幫我們檢驗登天橋修得怎么樣???[雄起]” “烏雀山大橋用的可是工程抗震研究所的新型空管鋼結構,8級地震都是小意思,6.6級也就撓撓癢![給力]” 人民群眾樂觀的情緒,直接感染了律風的心情。他隨手點開四川省的新聞頻道,車內便立刻響起了關于烏雀山大橋的實時情況。 前方紅燈,殷以喬停下車。 他轉頭看見律風表情輕松,才放心不少。 “我記得你在設計烏雀山大橋的時候,特地選的盤山結構,就是為了抗震?!?/br> 殷以喬手指敲在方向盤上,“6.6級地震,不算什么?!?/br> “……確實不算什么,而且,這次地震對橋肯定沒有影響?!?/br> 律風設計并參與了全程建設的橋梁,他當然清楚烏雀山大橋有多牢固。 盤山的空管鋼結構可以分散全部地震壓力,即使山體滑坡垮塌,牢牢抓緊地面的橋座,也能保證烏雀山大橋屹立不倒。 “但我擔心的是留在烏雀山高速進行巡道檢查和留守值班的工作人員,很多人暫時都聯系不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