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他跟外國友人分析了太多古建筑,連《山水逍遙》的亭廊,都帶上了傳統蘇州園林的影子,犯下了現代建筑不該有的錯誤。 殷以喬很滿意他的保證,眼神終于收斂了銳利。 “嗯,差不多就是這些問題?!?/br> 他伸手合上筆記本電腦,“我去睡覺。等我睡醒了就去協會,好好幫你們好好安排一下來英國的行程?!?/br> 律風毫不意外殷以喬要負責這項工作。 他輕聲問道:“師兄,請我們來英國交流,是不是老師的意思?” 殷以喬神情一愣,繼而低低笑出聲,“是爺爺的意思,但他僅僅向理事會進行了簡單的提議,就獲得了理事們的一致通過?!?/br> 他明白律風的擔憂,那種希望獲得國際認可,又不希望任何是攀附著關系的情緒,清晰明了地印在律風的臉上。 但是,殷以喬嘆服于爺爺的行動力,和“殷知禮”的名字,代表的影響力。 殷以喬認真的說:“你們絕對不會知道建筑師們有多期待你們的到來,也低估了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對中國建筑的興趣?!?/br> “你們身上匯聚了全世界的目光?!?/br> 說到這里,殷以喬的神情復雜地露出了一絲不甘心的意味。 他閉上眼睛,不愿承認似的嘆息般說道:“至少……橋梁是的。 皇家建筑師協會正在忙碌的敲定交流會的行程。 然而,這次想要出席的建筑師眾多,人數完全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威廉姆斯先生不是忙于迪拜的項目嗎?他怎么也想參加交流會?!?/br> “不止是他,還有韋德先生,他居然特地從美國回來,要求我們一定要留給他中國交流團的場次?!?/br> “額……”正在接洽的工作人員,插入話題,“現在已經有一百多位建筑師,希望能夠參與中國交流團的場次,所以……我們應該改用多大的會場?” 當理事們決定,向中國國家設計院發出邀請函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充滿疑惑。 中國大部分知名的現代地標型建筑,都是國際建筑師的作品。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之中,中國的貧窮落后,還不足以支撐起現代建筑藝術的需求。 他們沒想到,這次公布了中國交流團會參加的消息,竟然引得平時懶得參加交流的建筑師們充滿興趣。 連英國知名的報刊、雜志,都在向他們申請交流會的采訪權利。 “難道,是因為這篇報道?” 工作人員隨手拿過桌上的報紙,一座盤旋山體的橋梁設計,突兀的出現在群山之中。 “據說中國交流團的闡述作品里,就有這座造型怪異的盤山橋!” 烏雀山大橋的盤山構想,從國內傳到國外,并不需要多少時日。 英國的媒體人,面對這座即將修建在冰天雪地、海拔三千大山之中的橋梁,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興趣。 這樣的橋梁盤山而行、驚險無比。 他們以慣常的夸張情緒,盡情闡述了他們對這座烏雀山大橋的設計觀點,并且本能的提出了眾多問題。 建設環境有多惡劣? 能不能請到工人進山? 橋梁高速的養護成本有多高? 這些問題,遠比單純的設計造型更加吸引人去關注。 他們已經聽說過太多中國的遙遠傳說,恨不得馬上到達建筑師協會的交流現場,舉起長鏡短炮,拍下這些疑問的答案。 也許,英國的普通民眾并不能很好懂得這樣一座橋有多可怕。 但是,這篇報道十分貼心的出了最完美的本土化解釋。 它說:“烏雀山的海拔超過三千米,比英國最高峰還要高出三倍!我們不得不懷疑,中國就算在這里建起了橋,也沒有人敢從橋上通過!” 英國最高峰,成功變為了遙遠烏雀山的參照物。 哪怕是不懂建筑的普通人,也能從他們身邊的山峰,感受到烏雀山建橋的恐怖。 協會的工作人員讀完這篇報道,都立刻升起了和它一樣的想法—— 設計這座橋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中國真的有條件,有能力修成這座橋嗎? 就算修成了……真的有人敢從橋上通過? 英國報紙的疑問,伴隨著中國交流團的出行越演越烈。 并且在他們到達機場的時候,沖上巔峰。 各大媒體都在社交網站上,激動的發出明天交流會的時間,并且提前列出了中國交流團會涉及的代表作品。 一場交流會,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 無數根本不關心中國的人,也十分想知道什么是智能化的道路疏堵分流工程,什么是值得中國驕傲的地標。 哦,還有那座匪夷所思、便宜得讓人懷疑質量的曲水灣大橋! 以及盤旋于三千米海拔高峰的炫技橋梁! 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的理事,加西亞先生,正皺眉凝視著希思羅機場的到達口。 那里人頭攢動地走出了無數旅客,他只要看到黑發黑眼的隊伍,都會提出迫切的問題。 “殷,那邊是不是?” “不是?!?/br> “那邊呢?他們聚在一起,感覺很像第一次來英國的樣子?!?/br> 殷以喬視線跟著他動,卻發現那只不過是一群高中模樣的黑發學生,背著學生氣濃重的書包,聽著他們皮膚略帶黝黑的長輩,講述英國旅游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