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期待貴院的回復! ——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 作者有話要說:殷以喬:我能等。 殷知禮:有些事情不能等,我要看我的好學生~ 第18章 國家設計院一直負責國家大型基礎建設, 獲得過國內無數獎項認可,也一直在國內頂尖學院講課。 卻還是第一次收到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的邀請函。 這個成立于1834年的協會,在英國建筑巔峰時期, 聚集了無數優秀建筑師,創造了全世界為之贊嘆的建筑研究成果, 最終成為了歐洲乃至全世界權威的協會之一。 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不負責教導出優秀的建筑師, 也沒有標準可以評判它。 因為,它就是西方巔峰建筑藝術的評判標準! 辦公室認真查看邀請函的印鑒, 甚至將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對外公布的聯系地址、電話,與邀請函附列的聯系方式進行對比。 確定了它的真實。 “你說這邀請函是不是殷知禮……” 他不用完全說出來,周圍人立刻露出了然的贊同。 律風設計的烏雀山大橋,剛剛掀起了國內橋梁的期待狂潮。 所有關注著這座大橋的媒體,都在細數它成功獲批的不易,與盤山設計的巧奪天工。 所有人都在驚嘆于律風的奇思妙想, 所以面對突然出現的邀請函,很容易令他們想到律風的老師——殷知禮。 殷知禮身為中國人,憑借著建筑上非同凡響的造詣, 成為了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的榮譽資深會員。 他能在西方文化表達的圣地,擁有一席之地, 始終令建筑從業者感到無比驕傲。 因為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天生帶有得天獨厚的貴族姿態,充滿了西方建筑藝術的傲慢, 曾經對中國建筑頗有微詞。 而正是那位年過七十的老先生,身披各大建筑榮譽,用極具藝術感的建筑、獨具創造性的表現力,使中國現代建筑重新獲得了世界建筑權威的青睞。 他雙鬢斑白,渾身散發著中國文人般的儒雅、隨和。 不需要更多獎項和贊美, 他的名字就代表著現代建筑的最高水平。 殷知禮不止一次在交流會上,驕傲地講述著中國古建筑的偉大。 并且他直白說道:中國現代的建筑水平,正在飛速彌補缺席的一百年,他們很快就能在建筑界嶄露頭角,震驚世界。 這樣的人,在西方把持的建筑世界,無疑是寂寞的。 如果不是他設計的建筑,充滿了中國古典的美感和底蘊,重新擦亮本該屬于中國的輝光,他所說的期盼,恐怕只會淪為笑柄。 現在,烏雀山大橋通過批準,殷知禮所在的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就發來了邀請函,怎么能叫他們不多想。 辦公室的人唏噓感慨,趕緊收起圍觀律風的心思。 立刻將這封鄭重的邀請函,上報了院長。 已經為烏雀山大橋興奮了好幾天的李正業同志,見到這封邀請函的時候,忽然覺得前途光明,陽光燦爛。 中國無數建筑拔地而起,但是在國際上一直缺乏認同。 此時,能夠得到歐洲頂尖建筑協會的邀請,怎么能不叫人感到激動。 他當機立斷,說道:“趕緊把各個院召集起來!我們開會!” 國家設計院眾多院長、負責人,還是第一次聚在一起,研究一份來自英國的邀請函。 函件的復印版分發到每個人面前,看得眾人面露喜色。 “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這一定是殷老先生做的邀請吧?” “無論是誰發的邀請,我們一定要參加!我們中國建筑這么厲害,怎么可以缺席這種交流!” “協會那邊具體是什么要求?是想要律風去說說烏雀山大橋的新設計,還是——” 他們的激動和遲疑同樣多。 律風是殷知禮的學生,老師憑借自身關系,給學生剛剛設計出來的大橋一個面子,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李正業聞言,笑道:“辦公室已經跟對方接洽了,說是希望我們能夠選取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橋梁、市政道路規劃,然后和國際優秀建筑師們,做一場面對面的交流。這是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全國理事的意思,雖然有殷知禮先生的提議,但是……沒有我們國家名聲在外的優秀建筑,他們也不會發來如此鄭重的邀請函?!?/br> 李院的話,徹底打消了在座的疑慮。 會議氣氛頓時熱烈起來,每一個院的負責人,都能舉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現代建筑,做好了參與國際交流的充分準備。 去! 還要鄭重準備,選出最能夠代表國家現代建筑的成果去! 建筑分院挑選出聚焦世界目光的地標型建筑。 道路分院涉及的市政規劃和疏堵智能化方案。 橋梁分院則是在他們主持設計的各大優秀橋梁里精心篩選,鎖定了兩年前震驚全世界的曲水灣大橋和即將開工的烏雀山大橋。 出國交流之行,在國院熱烈低調的氣氛之中準備。 而橋梁分院的周一例會,吳贏啟終于向全體員工宣布—— “讓我們歡迎新入職的律風同志,做入職演講?!?/br> 會議室掌聲雷動,律風從座位站起來,走向講臺,表情有些……不好意思。 他可以站在講臺上,暢所欲言的解釋自己的設計,也能毫無阻礙的說出自己對橋梁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