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位于日本社會最高層,也是日本人心目中的世界秩序頂峰的是日本天皇。5天皇和中國的皇帝一樣,是天子,負責人和神之間的溝通。日本在給中國朝廷的外交行文中一貫使用這一稱號,等于直接挑戰中國人把中國的皇帝作為人類社會等級唯一頂點的世界秩序。除了日本天皇的地位(它象征的無所不包的權力超越了歐洲任何一個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所能想象的范圍)以外,日本的傳統政治思想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認為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直接后裔,天照大神生了第一位天皇,并賦予他的后代永遠統治的權力。據14世紀的《神皇正統記》記載: 日本乃神之國。天神為它奠基,千秋萬代以天照大神之子孫為君。唯日本為此,外土均無。故此稱為神之國。6日本孤懸海外,因而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參加國際事務。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里,它一直處身于亞洲事務的外圍,在歷次內戰中發展起自己的一套軍事慣例,并且自主酌情決定是否允許外國貿易和文化進入日本。16世紀末,日本企圖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對于它突然采取的行動和表現出來的巨大野心,鄰國起初不以為意,認為它是在白日做夢。結果,亞洲發生了一場重大軍事沖突,令人至今難忘,且仍會引起激烈的爭論。如果能汲取這個教訓,美國在20世紀朝鮮戰爭中的行為也許就會完全不同。 1590年,豐臣秀吉打敗對手,統一了日本,結束了一個多世紀的內戰,接著宣布了他更為宏大的愿景:他要建立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開入朝鮮半島,征服中國,使全世界臣服于日本腳下。7他寫信給朝鮮國王,宣布他準備踏上大明王朝的國土,迫使那里的人民采用我們的習慣和風俗,并請求朝鮮國王的幫助。朝鮮國王拒絕了他的要求,并警告他打消此一念頭(朝鮮王提到中國與本朝密不可分的關系和侵犯他國為文人智者所不齒的儒家理念),于是豐臣秀吉派16萬大軍和約700艘戰船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強大的日本軍隊開始時輕松地突破了朝鮮軍隊的第一線防守,迅速沿半島北上。但后來速度慢了下來,因為朝鮮的水軍大將李舜臣組織起了頑強的海上抵抗行動,sao擾豐臣秀吉的供給線,把侵略軍引到沿海地帶作戰。當日本軍隊接近半島狹窄的北部咽喉要地附近的平壤(現為朝鮮的首都)時,中國出兵相援,因為它不肯坐視其附屬國被滅。人數約為4萬~10萬的中國軍隊跨過鴨綠江,把日本軍隊趕到了漢城。5年毫無結果的談判和慘烈的戰斗之后,豐臣秀吉一命歸西,侵略軍撤回,秩序復原。8聲稱歷史從來不會重演的人應該仔細想一想,中國對豐臣秀吉侵略的抵抗和400年后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遭遇驚人的相似。 這次對外擴張失敗后,日本改弦更張,日益與世隔絕。在持續了兩個多世紀的鎖國政策下,日本拒絕參加任何世界秩序,只和朝鮮保持著在嚴格外交平等條件下的全面的國與國關系。9中國商人可以在指定的地方做生意,盡管日本和中國沒有正式的關系,因為找不到可以滿足雙方虛榮心的禮賓程序。10和歐洲國家的貿易嚴格限制在沿海的幾個城市。到1673年,除了荷蘭人以外,所有歐洲人都被驅逐,剩下的荷蘭人則被圈禁在長崎港外的一個人工島上。到1825年,日本對西方海上強國的懷疑增大,掌權的軍事當局頒布了一項不惜代價驅逐外國人的命令11,宣布要無條件地驅逐任何接近日本海岸的外國船只,必要時不惜動用武力。 然而,這一切只是又一個巨大變化的前奏,這次變化使日本最終一躍進入長達兩個世紀基本上由西方主導的全球秩序,成為遵守威斯特伐利亞原則的現代大國。觸發這個變化的決定性事件發生在1853年。4艘美國軍艦從弗吉尼亞州的諾??似鸪踢h航,艦隊駛入東京灣,有意公然藐視日本頒布的驅逐外國人的法令。指揮官馬修middot;佩里準將帶來了美國總統米勒德middot;菲爾莫爾寫給日本天皇的信,他堅持要到日本首都直接把信交給朝廷的代表(這違背了兩個世紀以來的日本法律和外交禮儀)。日本和中國一樣,把對外貿易視為等而下之,看到美國總統的來信后不可能不憂心忡忡,信中告訴天皇(菲爾莫爾稱之為偉大的好朋友),美國人民認為陛下只需改變古法,讓兩國自由貿易,兩國人民即均可大受裨益。菲爾莫爾給事實上的最后通牒披上了一層外衣,提出了一個典型美國式的務實提議,建議日本暫且試著放松此前不容更改的排外法律。 若陛下對完全廢除禁止外貿的古老法律尚有疑慮,可暫時以5年或10年作為試行期。若效果不彰,即可恢復古法。美國經常把與外國簽署的條約限于幾年之內,然后再權衡利弊決定是否延長。12日方看到信后,意識到這是對日本的政治和國際秩序觀念的挑戰。然而,幾個世紀以來,日本的經歷讓其深知人的努力短暫無常,因此其應對方式既表現出這個社會一貫的沉著鎮靜,同時又保留了自己的特質??吹脚謇锏幕鹆槿毡舅麎m莫及(日本的大炮和火器兩個世紀內毫無進步,而佩里的軍艦配備的卻是最先進的艦炮,可以發射裝火藥的炮彈。他指揮著軍艦在日本沿岸耀武揚威的時候就下令發射了炮彈),日本領導人心知肚明,直接對抗黑船絕無勝算。他們靠社會的凝聚力承受了那次打擊,也要靠這種凝聚力維持獨立。他們回復了一封禮貌婉轉的信函,說雖然美國想要的改變為我帝國歷朝法律所明文禁止,然而,若繼續堅持古法,似與時代精神不合。13日本的代表承認事出迫不得已,告訴佩里,日本愿意滿足幾乎美國的所有要求,包括建造一座新港,以停泊美國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