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頁
不得不說,這也是蕭銑軍面對的一個用人方面老大難問題:蕭銑當然可以利用他對歷史的先知先覺知道哪些武將頗有發展潛力。然而他繼承的是朝廷正統的政治遺產,而非流賊草莽,用人時候,還是不得不看人的政治資歷?;蛟S今天這一戰,會是政治資歷大洗牌的一個優良契機吧,只要是在對宇文化及的平叛之戰中表現好的人,再怎么重用提拔別人也不好多說,而且正好可以把此前朝中首鼠兩端、平叛中不積極的老派將領洗掉一些人。 hellip;hellip; 如林槍陣的互相攢刺很快進入了白熱化的狀態,這是一種毫無花巧可言,全靠力量和意志碰撞的作戰。隨著廝殺的深入,很快雙方的陣線都已經沒法保持得很完好,總有一些部位被敵軍突破,也總有薄弱的地方因為一整隊一整隊的士兵被敵人捅死砍死而出現缺口,然后出現洶涌的缺口爭奪戰局面。 犬牙交錯的隊形,自然會讓對列陣要求嚴謹的如林長槍變得難以運轉指揮,不如橫刀盾牌的短兵來得靈活。所以雙方幾乎是不約而同地,在一開始的沖陣廝殺沒能明顯分出勝負后,就立刻把刀盾兵投入到了搏殺當中去。 在宇文化及軍的左翼,也就是蕭銑軍的右翼,正是裴虔通和沈光對陣。最初的消耗階段,裴虔通還沒有感受到多少壓力,但是進入犬牙交錯的短兵搏殺階段后,裴虔通這邊的壓力陡然便提升了。 沈光大呼酣戰,頗為鼓舞士氣,而且身先士卒帶領一營使用橫刀蠻牌的親兵銳卒??杏补穷^沖殺。裴虔通本人武藝不行,這種場合當然會擺出那種兄弟們給我上rdquo;的架勢讓別人上前擋刀子了,不過半刻鐘功夫,裴虔通手下接連兩個郎將級別、四五個都尉、校尉之類的軍官在廝殺中被沈光當場斬殺,情勢一下子就危急起來了。 快通知丞相投入騎軍包抄沈光小賊側翼??!這邊就要頂不住了!rdquo;裴虔通死命搖晃著一個剛剛被他派去宇文化及那里告急、又被宇文化及踢回來的傳令兵,激動得語無倫次。 那可憐的傳令兵只能是捂著喉嚨,聲嘶力竭地辯解并非他不給力,而是宇文化及不答應:將軍!丞相說了,蕭銑逆賊的騎軍還絲毫沒有動用的跡象,我軍還要留下生力軍,萬不可一開始就把全軍十幾萬人馬體力都耗光了。騎軍還不能動用,只能先從中軍撥給一些陌刀營抵擋。rdquo; 裴虔通重重地把傳令兵丟在地上,似乎是接受了這個設定,但依然憤憤不平地罵咧:那倒是讓別人來和沈光這瘋子放對??!讓老子扛最苦的敵人,還不肯多下本錢。rdquo; 傳令兵喘勻了氣。聽了裴虔通的推卸責任之言,也不知道后面一些話該不該講。然而猶豫再三,還是忍不住說完了:丞相還說了,沈光不足為懼mdash;mdash;既然他如此身先士卒,為何我軍不以弓弩攢射將其滅殺?rdquo; 裴虔通聽了一腳把那個倒霉蛋踹飛了,跟著啐了一口痰飛射過去:他當老子不想?沈光身手矯捷,鉆們往人堆里廝殺。敵我混雜。怎么攢射!rdquo; 其實裴虔通說出這番話之前,他已經把宇文化及紙上談兵教他的小戰術都用過了,只是沈光武藝著實高強,又以輕功騰挪見長,在人堆里根本射不中,屢屢可以找到敵人做rou盾,哪怕不計傷亡不分敵我地攢射都沒有效果,還白白打擊了己方的士氣。 不過不管怎么說,宇文化及肯把陌刀營提前投放到左翼。對于裴虔通來說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助力,讓他頗是恢復了幾成信心。僅僅半柱香之后,大約兩千名陌刀手組成的一支陌刀營,便作為預備隊被投入到了裴虔通的方向。第一時間投入到那些犬牙交錯的缺口中去,讓局面得到了穩定,沈光縱然驍勇不凡,步戰無敵,也打得吃力無比。 可別小看這一支陌刀營僅僅兩千人的規模,要知道在宇文化及當初控制的十七萬傳統驍果軍士卒里頭,陌刀兵總數也就一萬多人而已。比尋常步兵只有十分之一不到的占比,哪怕是與驍果軍中的騎兵部隊相比,也只有全軍騎兵人數的三分之一。驍果軍里頭的陌刀營和蕭銑軍一樣,都是精選體格雄壯耐力強橫的精銳力士擔當,平時軍糧軍需配給也高一等,戰力非同小可。 沈光的部隊是驍果軍里頭江東兵和僑兵的原班人馬,幾天前才投靠的蕭銑,而且當時蕭銑本人還沒趕回來。昨日蕭銑安排他出戰的時候,一來為了表示信任,二來也是時間緊迫不可能做出調整,所以是讓沈光帶著他部下的原班人馬來參戰的,并沒有往里頭摻沙子或者充實其他部隊作為預備隊。如此一來,因為沈光的本部兵當中并沒有騎兵和陌刀營可用,此刻竟然也缺乏應對之策。 咬牙苦撐了許久,沈光終于聽到背后吶喊聲陣陣,是蕭銑讓兩名名不見經傳的都尉級別的軍官帶著蕭銑軍本部的陌刀營來增援了,一起拉上來的還有一支在鎧甲外頭掛了一串如同褡褳樣子奇怪瓦罐的的部隊。沈光與那兩名都尉只是戰前認識了一下,知道他們分別叫做程知節和闞棱,但是對于這些將領的能力,沈光此前并不知情。 程知節帶著千余陌刀手,個個身披板狀外掛胸甲,手足則是傳統金屬札甲,揮舞著陌刀橫沖直撞地殺上來,頓時緩解了沈光的壓力。裴虔通的驍果軍好歹有些心理準備,也是知道蕭銑的江東軍里頭是有一支重甲精良的部隊的,所以好歹沒有被這種突然襲擊震驚到mdash;mdash;江東軍的富庶名聲,還是當初雁門郡救駕之戰中,通過秦瓊的名聲傳播出去的,當時驍果軍士兵無不羨慕秦瓊麾下鐵騎的精良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