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頁
蕭銑并不是一個科技至上主義者。實用才是最重要的。前世的半吊子軍迷思維,讓他對于歷史上某些文明在已經占據了高科技優勢的情況下。盲目攀科技,而且是攀那種根本沒法專利保護的科技,最終導致反而被敵人拉近了實力差距的例子印象深刻。 比如后世1905年的英國人,在自己明明擁有70多艘前無畏艦的龐大海軍的情況下,在自身工業產能已經對美、德不占優的情況下,妄圖靠劃時代的無畏艦來繼續保持自身的優勢。殊不知發明了前無畏艦之后,德國人和米國人原本在前無畏艦時代積累的存量還不多,好歹就算生產力超越英國,也得幾十年才能追上來。但是無畏艦一出,所有前無畏都成了廢鐵,英國人自廢武功廢掉了數十年的先發優勢,和美、德重新回到一個起跑線上競爭mdash;mdash;充其量只占了第一批無畏艦下水那么一點搶跑優勢。 同樣的道理,現在蕭銑軍因為錢糧和冶金技術的優勢,在板甲和對應的兵器方面已經有了明顯優勢,而歷史上板甲的衰退正是靠火藥兵器的發展。 有些人誤認為英格蘭長弓或者后期的重型十字弩就可以充分克制板甲,那只是一種意yin;之所以英格蘭長弓強大,并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原因,而是因為英語文明的知名導演比較多而已。歷史上阿金庫爾戰役發生的時候,世界上根本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板甲,法國佬的重裝騎士也不過是在鎖子甲外頭貼一些板狀加固件而已。何況法軍還有戰馬無法倍板甲保護,英軍除了長弓手之外也還有比長弓手數量多四倍的輔助輕步兵助戰,而且這些輔助輕步兵在阿金庫爾戰役中的死傷絕對慘重,長弓手把法國重騎兵射下馬來之后,可都是要靠這些人和法國人rou搏掃尾的。而事實上英法百年戰爭前期的六七十年里英軍占優、后期法軍占優的歷史,也正是和板甲的進化完善歷史時間線相吻合的,等到法國人的鐵罐頭進化成熟之后,英軍的長弓手就被虐菜回老家了。 現在蕭銑扮演的就是那個富庶奢侈的角色,既然他的兵源不如北方人兇悍強壯,而他最大的優勢就是錢多的燒包,那為什么不靠錢堆死敵人?為什么不用錢虐窮苦的北方人?為什么要為全人類更加多快好省地殺人而打開潘多拉的盒子,幫戰爭雙方都降低成本?他追求的就是一種提高戰爭成本的效果,所以只要火藥兵器不能確保百分百僅為我所用的話,就沒必要太過冒險。 當然了,用來爆破城墻這一火藥的功能還是必須發揚光大的,蕭銑將來也沒這么多人命往堅城之下填埋,而且退一萬步講,就算這東西在數年作戰之后普及了,也不過是雙方都沒法好好守城罷了,蕭銑相信到時候自己并不怕和敵人野戰,只要這玩意兒不要落入游牧民族手中就好。 至于手雷的東西,在可行性驗證失敗之后,最終的下場只是被與城墻爆破彈大同小異的地雷方案給取代了mdash;mdash;其實兩者是一個玩意兒,只不過一個攻城用一個守城用罷了。地雷好歹不怕引線燒太快或者太慢,往護城河吊橋前頭的陷坑里一埋,總歸可以讓陷坑的殺傷力暴漲數倍的。 hellip;hellip; 蕭銑挑著適合拿來說的、長孫無忌又容易聽得懂的內容,大略說了一遍??倸w就是把火藥兵器描述成了一種適合攻守城池作戰的局限兵器,而且把其發現的過程也盡量歸于巧合;末了,還把自己對火藥的信心歸納為獵奇、不甘。長孫無忌并非什么這方面的專業人士,自然聽了頗為相信,又和蕭銑交談一番,確信對方將來著實不會再在技術上投入太多不必要的精力,也就放心離去了。 蕭銑等長孫無忌離開,心中暗忖,估摸著他這輩子剩下的征戰旅途,至少在重新整合漢人江山的階段,是指望不上比土手雷更先進的火藥兵器了,不過能夠各方面均衡發展,看上去貌似也不壞,至少那樣沒有被山寨的麻煩了。 第六章 不造反就逼你反 收拾完了自己的領地,也整頓好了麾下部隊新的編制、訓練工作,連同這幾年一直延滯下來的新兵器和技術工作也都督導了一番。本文由hellip;首發做完這一切,蕭銑終于發現自己已經開始清閑下來了,可以渡過一個相對來說多陪陪家人的中秋節。 在身邊的,照例只有正妻南陽公主和兩個女兒,大女兒蕭月仙大業初年出生,再有幾個月過了年關好歹就要滿十歲了,出落得著實水靈俏皮,放到后世絕對是蘿莉控殺手級別的存在。從蕭皇后到楊潔穎再到蕭月仙,三代的基因都是絕對錯不了的,加上蕭銑本身也是龍鳳之姿,這樣的遺傳因子,真是想讓蕭月仙不長成美女都很困難。 既然是時逢中秋佳節,又看著已經頗有少女氣息的長女,蕭銑自然不禁想起了五六年前自己的表哥、元德太子楊昭病故之前拉著自己許下的兒女親家婚約mdash;mdash;楊昭臨死之前,害怕其二弟楊暕在他死后對他的三個幼子不利,才想著扯著蕭銑這個外戚下水,畢竟當時蕭銑的妻子南陽公主是楊廣唯一成年的女兒,在公主當中獨寵多年,能夠拉攏到這一支強援的話,對于楊昭的子嗣將來保全甚至奪位還是頗有幫助的。 現在轉眼一晃五六年,楊昭的長子楊倓已經被冊封為燕王封號,年十一歲。而他二叔齊王楊暕也越來越受祖父楊廣的厭惡,或許是因為楊廣越到晚年越對于次子奪位這種事情有些逆反心理所致吧。反正楊暕當太子的圖謀已經看上去越來越遙遙無期了mdash;mdash;其實楊廣的這種心態是很好理解的,人都是自私的。就像歷史上的李世民也是殺兄奪位。但是他自己奪位成功之后就非常害怕將來子孫有樣學樣,江山內亂不止,所以對嫡長子制度反而很是推崇;趙光義也是殺兄奪位,但是也希望這種臟事兒到了太宗rdquo;為止就夠了,不要往下傳,所以宋朝那些親王都被限制成了富貴閑王rdquo;。有時候。一個人自己做過的壞事。不希望子孫去做,是一種很常見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