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頁
臣不敢,陛下廢州改郡,使天下郡守所握,不過天下的百分之一,再無不臣之人可以因其形勢,大隋江山萬年永固,皆陛下之惠。然賊情洶然,專挑各郡留守及討捕大使空缺邊界躲避也是現實,臣以為,不若在郡上另設一級政區,卻不以州名,也不置常設主官,只設臨時監察并督辦防務之職責,無權直接干涉郡縣政務。如此可取州郡縣三級政區之利,又實郡而虛州,不致成割據之害。rdquo; 這個建議,相當于是后世實地級市政府而虛省級政府的權力。比如后世的地稅什么的都是地級市一級籌措,省級卻沒什么可以直接管的稅,不能經辦很多具體事務。更多只是組織監督工作。其實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都有很多遠見的帝王做過這種思考。并且有各種各樣的實踐。楊廣作為一個很能折騰的君主,其實也肯定早就想過了中央直屬地級市的很多麻煩瑣碎的弊政,無奈廢州改郡是他自己大業三年時候推廣的,又不好開歷史的倒車,所以一直沒有找到解決辦法。 現在虞世基提出的方略,倒是讓他眼前一亮:這相當于是恢復了漢制十三州的大行政區雛形計劃,但是又要刪除大行政區行政長官的某些權力,比如民政財政。防止形成自成體系的藩鎮割據。若是可以換一個名字,不再用州rdquo;的話,相信楊廣內心也會好接受一點,畢竟不是開歷史的倒車。 那么,以虞卿以為,當以何名此官制rdquo; 臣只是妄自揣測,怎敢隨意定名rdquo; 只是讓你建議rdquo; 臣以為斷然不可再用州之古名,當體現本朝氣象,不如用道,區劃則以江河、古州域為雛形草界;道之長官只管軍權平賊、監察地方。不可直掌民政財政,主官不如稱經略使,若非賊情嚴重及邊疆之道。平時可稱觀察使,比照經略使更削其軍權,僅如巡查諸道御史一般。rdquo; 楊廣咂摸著虞世基的建議,問道:道經略使觀察使實話說吧,這是誰為你想出來的rdquo; 虞世基見瞞不過,一咬牙跪下奏對:啟稟陛下,是蕭史令去職前,苦思朝廷弊政,然無機緣向陛下上奏。離任時將其數年所思審錄贈與臣,讓臣覷便而諫。臣不敢貪功,然亦望陛下勿因人廢事。rdquo; 原來是瑀弟所想哼。你當朕是那等人么。在列數人,何人不是朕之腹心,難道瑀弟的事情你們還不了解么雖然他如今不在朝中,可是他的良言,朕還是會慎行的。rdquo; 歷史上,經略使這個官職名字和道rdquo;這個行政區劃,還要再過十五年,才會在貞觀初年出現,出現的目的,自然也是解決郡級別官僚在戰時體制下調度資源能力不足的弊端。這么穿越的政體官制提前出現了,當然不可能是出于蕭瑀的本意,自然是蕭瑀被撤職之前,蕭銑數次與八叔長談國之弊政后提到的,被蕭瑀整理了下來。 楊廣整理清了思路,說道:依朕所見,觀察使這個職務,可以作為長久之計,但是如今也沒必要處處都設觀察使,弄得天下sao然。只要在亂賊明顯的數出直接設置經略使,先觀看成效即可蕭銑聽旨。rdquo; 臣接旨。rdquo; 即日冊封你為丹陽留守、江南道經略使。另一并封楊義臣為河北道經略使、張須陀為河南道經略副使以樊子蓋為正使,王世充為淮南道觀察使。一并取代討捕大使舊職。rdquo; 臣謝恩。rdquo; 蕭卿,朝廷大戰多年,如今方得安泰?;亟瓥|后,好生安撫百姓,革除弊政,若能使民力恢復元氣,便是大功一件;兵力若有余暇,好生相助王世充、陳棱平定兩淮,再圖其余。這幾年,相信朝廷除了驍果軍的資糧之外,也不需再加派多少錢糧,好之為備。rdquo; 商議完了給蕭銑的官職爵位之后,后頭的另一項主要議題便是怎么經略如今剛剛收復的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遼東半島比朝鮮半島早一年納入隋朝的行政區劃范圍,經過一年的恢復,如今那里好歹有二三十萬回遷的漢人人口,偌大一塊地盤總戶數不超過五萬戶。 而朝鮮半島被收復以來,只有新羅國的地盤因為最后是投降的,隋軍不好屠殺太過,所以還有約莫二三十萬棒子男丁余孽,其余朝鮮半島土地上的人口,不過是百萬婦人而已。當然,隋軍將來也會輪換著留下一些駐軍,以及移民一些漢人過去實邊融合。這些議題原本兩個月前就該討論了,只是蕭銑沒有回師,新羅還沒搞定,楊廣不愿意一事二辦,所以先與民休養生息了兩個月。如今才提起那里的統治問題。 今日難得蕭卿也在,諸卿但有牧守安撫三韓之地的方略、人選,不如盡數奏來。朕自當擇優而用。rdquo; 民部尚書裴蘊第一個開腔,無非是減免錢糧的一些老調重彈。不過考慮到高句麗故地的凋敝,這一條著實算是切中時弊了,畢竟那里已經破爛得千里荊榛,白骨蔽野了。 陛下,臣以為,遼東及三韓之地,經年血戰,委實殘破。若要恢復生機,非十年生聚不可。臣請陛下準許安置各處招撫流民移民屯田實邊,并且免除十年稅賦,徐徐籍冊戶口、恢復田畝,而后方可為國所用。rdquo; 此議便這般準了,蠻荒之地,朕也不指望出錢糧,當初討滅高句麗,也是為了消弭我大隋邊患、圖個長治久安而已那么裴卿以為,高句麗及遼東等地。當分設多少州郡、以何人牧守統御為上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