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頁
書迷正在閱讀:化成灰也記得你、黑蓮花穿越手札、穿到魔法世界成為畸形omega要怎么辦(NPH)、咸魚師父收徒記(仙俠,女師男徒)、十月馬(愷撒大傳)、夕柚有多甜、溫柔失控[娛樂圈]、梟雄的民國、驕縱?我寵的、First Time
說完陳家洛看著旁邊的丫鬟說道,這不是晴畫么?都長成大姑娘啦!rdquo; 晴畫臉一紅,叫了一聲三官rdquo;。眼眶兒便紅了。 再看了看小時候和晴畫一起伺候自己的小丫鬟雨詩卻不見了蹤影,現在身旁也沒了其他人,于是陳家洛皺眉問道。晴畫,雨詩哪里去了?被放出去嫁人了么?rdquo; 晴畫眼神走顧右盼,似乎有什么隱情,瑞芳接過話來,雨詩和府里的家人進忠很好,兩人盡力攢錢,想把雨詩的身價銀子積起來,求太太答應她贖身,就和進忠做夫妻。哪知二老爺看中了她。一天喝醉了酒,把她叫進房去。第二天雨詩哭哭啼啼的對我說。她對不起進忠。我勸她,咱們命苦。給人蹧蹋了有甚么法子,哪知她想不開,夜里偷偷的跳了海。進忠抱著她尸身哭了一場,在府門前的石獅子上一頭撞死啦。rdquo; 晴畫似乎想起了什么也哭了起來,陳家洛連忙安慰道,記得小時候你常和心硯一起玩耍來著,人家現在可是當上巡撫一般的大官了!到時候你跟我回福建,他要是敢不認你我就罷了他的官!rdquo; 擦,陳家怎么說都是江南有名的書香門第,三百年來,進士二百數十人,位居宰輔者三人。官尚書,侍郎、巡撫、布政使者十一人,他爹陳世倌又是著名的清官。怎么生個孩子就是這種貨色? 不過想想連衍圣公府中的陰暗之事都不少,陳家洛就有些明白了,在這些人看來自己是高高在上的人物,弄死個把仆役侍女的完全沒什么大不了的吧? 哎,陳家洛嘆了一口氣,他這次回家本來就不太情愿,不回來吧會有人說自己不顧親情,回來吧遇到這些糟心事兒是處理還是不處理,遇到一群人問自己要官怎么辦? 在接下來幾天,陳氏宗族的一些宿老不斷地以各種借口將他們的晚輩帶到陳家洛面前,又是寫詩又是拽文,搞得好不熱鬧,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紅花會現在是用人之際,陳家洛也愿意給他們一些機會,可惜試探著問了一些問題,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沒有讓他滿意。 倒是酒席上一名沉默寡言的年輕人聽到陳家洛提出的一道關于算學的問題后若有所思的抬起頭來,陳家洛連忙叫他回答,這位陳家洛族叔陳世佶的后人思索片刻給出了正確的答案。 細細問來才知道陳家并不是只研究儒學,陳世佶祖孫三代都對算學有極深的研究,雖然比不上戴震的水平,但也算是遠超群倫了。 而有位叫陳確的前輩更是在明末就提出反對程朱理學的觀點,他認為人的善惡并非由天性決定,而在于后天的教育和培養。這種觀念也被他的后人繼承并發揚。陳家洛叫過來問了些問題,現在陳確這一只的后人的確在批判儒學和教育方面有不俗之處。 嗯,剛好可以幫著吳思華干理論工作,陳世佶的后人可以去大學培養一陣兒再去科研或者教育部門幫忙。這一趟也不算是一無所獲么! 在海寧享受了幾天眾星捧月的日子,陳家洛帶著自己看好的幾名年輕人和自己的便宜哥哥以及瑞芳、晴畫等人。 哎,自己這個哥哥留在這兒只能敗壞自己的名聲,還不如拉到身邊看管起來。 第三百四十六章 滾動發展 浙江和江西經過半年的消化,終于盡數歸于紅花會的掌握之中,浙江文風鼎盛,封建頑固勢力極其強大,紅花會所頒布的各種政策法規往往被陽奉陰違,甚至有些自以為了不起的家族明目張膽的反對;紅花會先是耐心的進行了解釋,工作人員四處出擊獲得了下層百姓的支持,然后用政府的鐵拳將那些頑固不化的地主們的狗頭敲得粉碎。 這些人祖上既然能屈服于滿清的暴力,那么對紅花會的暴力也沒有反抗的勇氣hellip;以及能力,只是如此以來紅花會在士林中的名聲算是毀了。不過陳家洛并不在乎,他領導的紅花會要進行的不只是一次簡單的改朝換代,而是一次千年未有的革命;這些所謂的士林精英們早就該跟著封建地主一起進入歷史的垃圾堆了。 不過也并非沒有儒林中人來投靠紅花會,因為孔傳流的關系,位于浙江衢州的孔氏南宗的掌門人孔傳錦攜帶族人舉家投靠,這下為紅花會在士林中挽回了不少形象。 這位孔傳錦可是孔子的直系后人;在宋靖康二年,金兵滅宋??低踮w構南渡,建立南宋政權,改號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在揚州詔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前往參加祀典。 孔端友及部分孔裔隨駕南渡,背負子貢手摹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視為圣物。其后奉旨在浙江衢州興建家廟。不再回歸曲阜,子孫世襲爵號,由南宋王朝封為衍圣公。是為南宗。 金兵入主中原,建立偽齊劉豫政權,于公元1131年封孔端友之侄孔璠為衍圣公。及至劉豫敗滅,金熙宗于公元1139年時仍封孔璠為衍圣公,是為北宗。 元朝滅宋統一中國,憲宗元年(公元1251年)封北宗第五十二代孫孔湞為衍圣公。 由于孔湞為孔元措之孫,但曾隨母改嫁易姓為李。再由孔元措領回撫養,被孔族上書揭發。次年被罷,未再任命新衍圣公,以致爵位虛懸。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訪查孔族,擬確立衍圣公。詔當時任南宗第六代衍圣公的孔洙去京議封??卒ǚQ因本支祖塋已有五代在衢,難以棄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