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書迷正在閱讀:化成灰也記得你、黑蓮花穿越手札、穿到魔法世界成為畸形omega要怎么辦(NPH)、咸魚師父收徒記(仙俠,女師男徒)、十月馬(愷撒大傳)、夕柚有多甜、溫柔失控[娛樂圈]、梟雄的民國、驕縱?我寵的、First Time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大臣并不甘心充當吉祥物,還時不時的找些機會試圖恢復八王議政的榮光;理郡王之所以能繼承爵位。正是因為他哥哥弘皙在乾隆初年聯絡八大鐵帽子王想要利用八王議政篡位,事情暴露后被捉拿下獄,他這才撿了個便宜;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弘明已經成人,對事情的經過清清楚楚。那些鐵帽子王地位尊崇,就算牽涉到案子中,乾隆也不好將他們處死,只好停俸罷職略施懲戒,竟讓他們平安度過一劫。 莊親王允祿、履親王允祹、怡親王弘曉、果親王弘瞻、和親王弘晝、裕親王廣祿、顯親王衍璜、信郡王德昭,弘明腦子飛快的開動,一個個數著這些王爺的背景出身,看能否從中選出合適的人選進行合作! 首先莊親王允祿,他是康熙的十六子。弘明的十六叔;雍正年間頗受寵信,歷任正藍旗、鑲白旗、正黃旗都統。乾隆元年,任總理事務大臣。兼管工部事務,食親王雙俸。乾隆四年的時候摻和到弘皙謀逆的事情當中被停雙俸,罷都統職,從此賦閑在家,如今已經六十有五了。雖然身上沒有職位,但允祿輩分高在宗室中頗有威望。再加上罷職后難免對乾隆心懷怨懟,此人或許可以爭取。 履親王允祹年紀更大。序齒為康熙的十二子,現在已經七十五了,深受乾隆信任,一度在乾隆出巡時留他在京城總理政務。不過在三年前他已經被乾隆免去宗人府事務回家養老了,這么大的年紀恐怕早就老糊涂了,也沒幾天好活了,事關機密不宜找他。 怡親王弘曉,他爹是康熙十三子,滿清的第九位鐵帽子王允祥,滿清立朝以來唯有八位開國時立有大功的王爺承襲爵位無需降等被稱為鐵帽子王rdquo;,允祥成為第九位厚遇可見一斑??上У氖撬⑽蠢^承父親出色的政治才能,反而喜歡上了藏書,據說最近正和一個叫曹雪芹的落魄文人打得火熱,此人不可托付大事。 果親王弘瞻是乾隆最小的弟弟,今年才二十七歲,這是個被寵壞的家伙,活脫脫一個話本小說里的惡少,聚斂錢財、搶男霸女無惡不作,乾隆看在小時候的情分上對他的罪行置之不理,但關懷卻已被消磨的差不多了。對于這個人的處理弘明有些舉棋不定,按說這人不適合當盟友,但是他暴躁的性子利用得當的話或許會有驚喜。 想起和親王弘晝的時候弘時苦笑連連,此人是雍正的第五子,腦子不清楚,沒事干就喜歡在家辦喪事、吃祭品,也不知道雍正是怎么想的,竟會在遺詔里把他寫上。 裕親王廣祿是康熙哥哥福全的孫子,比他高一輩,在鄭親王之前當過玉牒館總裁,現在是正藍旗滿洲都統、宗人府宗令。此人執掌宗人府、手上又有兵權,弘時在心中將廣祿的名字重重的畫了個圈。 顯親王衍璜是豪格的孫子,他家中數代人都未曾出任要職,只是擔任一些閑散的差事度日,對朝政的意向幾可忽視。雍正將他的名字列入遺詔或許是看中了他鐵帽子王的身份,用來拉攏其他七位鐵帽子王吧! 最后一位信郡王德昭同樣是一位鐵帽子王,他是多鐸的四世孫,在雍正年間當過宗人府右宗正,同時還管理正白旗等三旗都統事務,可謂位高權重,在八旗將領中頗有威望,可惜現在已經六十歲了,而且身子不怎么好,這幾年一直在家養病,只能作為備選了。 阿瑪hellip;阿瑪!您在想什么呢?rdquo;,永忠的聲音將他從思考中喚醒。 沒事,今日就到這里,你去睡吧!記得此事萬萬不可在別人面前提起!rdquo;,弘明起身收拾好東西推門而出,顯然他已經有了打算。 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親王 現在理郡王死了,鄭親王慫了,陳家洛當然不會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弘明身上。他的第二個目標選擇了和親王弘晝,都說此人喜歡辦喪事、吃祭品,腦子有些不正常。但看看他寫的詩: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紅塵;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這像是腦殘寫的么?腦殘能寫出這種借著吟誦飲酒表達出自己無意皇位、只想把酒言歡及時行樂心意的詩?綜合分析下這位和親王的生長環境,他與康熙五十年出生,雍正繼位時他已經十歲了,或許聽過一些九龍奪嫡時的慘烈故事,等到了雍正年間,弘時和弘歷為皇位又掐個你死我活,弘時觸怒雍正被賜死在他心中留下了極大的陰影,從那以后他就有些不正常了。 弘晝的裝瘋賣傻讓陳家洛想起了孫臏和王翦,孫臏借著裝瘋騙過龐涓,王翦假裝貪財昏聵讓秦始皇對他放下戒心。弘晝此舉或許是在掩人耳目,哎,都說當王爺好,但從他身上來看這王爺當的也是夠憋屈的。 白天在和親王府外探查了一番,等到夜間陳家洛又做起了夜行客!等他進到里面才發現今天和親王府好不熱鬧,正中的大堂上燈火通明,許多渾身縞素的男男女女進進出出,有的跪在大堂中間捧著靈牌,有的在給棺材上香,更多的人正在像死了親爹一樣鬼哭狼嚎,和親王府變成了一個大大的靈堂。 陳家洛借著夜色悄無聲息的摸到靈堂外。很快在人群中找到了和親王弘晝,只見他叉開雙腿坐在棺材旁的蒲團上,懷里抱著一個果盤一邊吃一邊傻笑著。再看看棺材前擺放的貢品果然少了一盤。阿瑪,夜深了,您早點回去歇息吧?rdquo;,旁邊一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緊鎖眉頭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