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書迷正在閱讀:滿城風絮(民國)、苦月亮、玫瑰火、陳家洛的幸福生活、化成灰也記得你、黑蓮花穿越手札、穿到魔法世界成為畸形omega要怎么辦(NPH)、咸魚師父收徒記(仙俠,女師男徒)、十月馬(愷撒大傳)、夕柚有多甜
天爺,天爺!rdquo; 胡志昭站在永和宮門外,朝著陳小天喊了起來。 天爺?陳公公,你現在可是威風得很啊。rdquo;榮心看向陳小天,她知道近日陳小天的地位上竄很快,卻沒想到太醫院的院使胡志昭,在陳小天跟前也是如同屬下一般。 陳小天說道,姑姑別多想,大家給面子而已。rdquo; 起身之后,陳小天喃喃自道,這個胡志昭也不看看這是什么場合,大呼小叫的,別人還以為自己是個多大的爺。rdquo; 走近之后,陳小天撅了撅嘴,干嘛呀,你吼這么大聲,怕整個宮中的人都不知道我是個爺嗎,進屋談。rdquo; 胡志昭的臉上一直保持著十分燦爛的笑容,喊出天爺,那也是他由衷的。 進屋之后,胡志昭激動說道,成了,天爺,成了。rdquo; 什么成了,你現在可是院使,別一驚一乍的。rdquo;陳小天指了指凳子,示意胡志昭坐下說話。 胡志昭一屁股坐了下去,手肘放在桌上說道,天爺,方承壽順天府尹一職保住了,天爺,您真是太厲害了,方承壽找我的時候說了,與您喝酒后的第三日,吏部便派人請他去,告之他不用擔心府尹一職,吏部近兩年不準備有什么新動作。rdquo; 陳小天當然記得此事,魏西子在殺害何富成之前,自己確實向魏西子提過,算一算時間,魏西子難道在自己講出方承壽的事情之后,第二天便去找了刑部左侍郎嗎。 這也太快了點兒了,魏西子這種人真把自己的話放在心上了? 陳小天說道,我確實找人出面說了些好話,不過后來我也沒再過問了,方承壽是怎么說的。rdquo; 胡志昭說道,方承壽說了,是刑部左侍郎親自找吏部尚書章大人求情的,不僅不記前嫌,還替方承壽說好話,之后刑部左侍郎差人送了封信給方承壽,信上寫了,要感謝,就感謝天爺您了,呵呵。rdquo; 胡志昭能不激動嗎,陳小天把事情給辦成了,自己也有面子,這說明什么,說明跟著陳小天,以后大有前程。 陳小天心中一驚,他能不知道這是魏西子的安排的,心里此時特別的矛盾,魏西子替他辦了不少的事情,但也殺了何富成,陳小天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陳小天說道,嗯,能幫上忙就成,行了,沒事兒你就回太醫院吧,以后這些小事情就別親自跑一趟,順道過來告訴我便成。rdquo; 小事情! 胡志昭見陳小天那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心中肅然起敬,原來自己的升遷,方承壽職位保住,在陳小天眼里竟是小事情! 天爺就是天爺,大人物就是不一樣,有氣魄。 天爺,還有事兒呢,瞧,這是什么。rdquo;胡志昭從懷里把銀票掏了出來,他已經把一萬兩銀子換成了銀票,這樣更方便帶進宮來。 天爺,這是方承壽孝敬您的一萬兩銀子,您一定得收下,方承壽說了,您要是不收下,他就給扔街上去了。rdquo; 胡志昭故意這么一說,他心里自然是想要,不過忙是陳小天幫的,陳小天全拿走,胡志昭也不敢有二話。 一萬兩銀票?陳小天拿到了手里,這些可是他應得的,不要白不要。 胡大哥,咱們也不是外人,方承壽是你引薦的,這銀票你也有份,一人一半吧。rdquo; 胡志昭拿著五千兩銀票興奮的走了,陳小天放好銀票之后,心中也是感嘆著,哎,西子啊西子,你什么都好,但你為何要殺何公公呢,不就是為了那珠子嗎,真不明白你到底是什么樣的女人。 第140章 陳小天的名氣 陳小天地位提升,那也只是在個別人的眼里,而北三所首領太監張得猛才是真正紅得發紫,不僅各宮各殿都交好與他,而且也傳出消息,說張得猛即將調任守備處,成為一名守備太監。 傳聞沒過兩天便成為了真正的消息,因北京城外的護城河需要大修繕,所以張得猛調去守備處,監工護城河的修繕工程。 雖然這個差事并非權力巨大,但對于張得猛來講,能到守備處當差完全是整個人生的逆轉,如果沒有陳小天支招,自己恐怕一輩子與那些舊主子老死北三所中。 事情很突然,所以張得猛也沒向陳小天告辭,工程只有半年,雖然半年之內會一直在宮外待著,但半年之后便可以回宮了,到時一定另有重用。 張得猛的升遷,令北三所首領太監一職成為了香餑餑,御前太監個個擠得頭破血流,誰不想去啊。 過去因為北三所是養老之地,所以沒有人愿意去,去了等于失去了下半輩子所有的機會,而現在不同了,北三所的首領太監也能有升遷的機會,最重要的是,那里與打掃處一樣,沒有主子rdquo;,不伺候別人,一個人說了算。 最后在正信皇帝跟前有些得寵的御前太監吳良庸,掌管了北三所。 新官上任三把火,吳良庸來了,很多規矩都得改,不過吳良庸不是蠢材,詢問了很多北三所的小太監。他也想知道張得猛為何可以開創先河。 得到的答案都很相似,一共有兩個答案,吳良庸都牢記在心。第一個是善待舊主子,第二個是交好永和宮的陳公公。 當吳良庸站在堂中看著那幅山水畫時,一旁的小太監說道,吳公公,這畫是麗妃娘娘賞給張公公的,而上頭的詩,是陳公公給題上去的。張公公一直視其為珍寶,不過很少有人知道是陳公公題的詩。小的也是無意中聽到的。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