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節
她現在對孫女已經很迷信了。孫女說話,那可真是一口唾沫一個釘,從來不信口雌黃,完全是說什么就是什么。 熙姐兒既說能考上,那就一定能考上。 至于多少名,就沒必要追求那個了。 沒看多少男兒,寒窗苦讀十年、二十年,還蹉跎在考進士的路上嗎?他們家熙姐兒還不到十六歲。不說女孩兒家,便是男孩子,都沒幾個能在這種年紀考上進士的。 這還不夠榮耀嗎?哪怕是只中一個同進士,都能讓他們綏平伯府榮耀整個大晉了。沒看熙姐兒的成績還沒出來,戶部就跑來搶人了嗎? 能做到這個地步的,放眼整個京城,就問還有誰?還有誰? 朱氏看到婆婆這樣,一直忐忑的心也放下了不少。 可不是,她也是魔障了。 “你還是私下里替熙姐兒準備準備,看看她要是真的外放,給她帶什么下人和行李吧。行李還好辦,京城這里咱們還留著人,到時候缺什么,她派人回來拿就成,不行就在那里買,咱家也不缺錢。就是這人不好辦?!?/br> 說到這里,老夫人就發愁。 一個女孩兒家家,還是個小姑娘,竟然要去陌生的地方做官。簡直是愁死她老人家了。 原來在京城,有康時霖他老人家和尚德長公主這個山長罩著,誰也不敢對熙姐兒說半句不好聽的。即便說了,以枯木先生和尚德長公主那護短的性子,還有三位師兄,直接就給打臉回去了。 可到了那陌生的小地方,那些人沒見識,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道枯木先生是誰,尚德長公主的手也伸不到那里去。到時候他家熙姐兒不說做事了,她說什么別人都不理她,最后還得擠兌、羞辱她兩句,自家孫女豈不是受大罪? 想想老夫人就睡不著覺。 但這些想法,她沒敢跟兒媳婦說。兒媳婦本來就很替熙姐兒擔憂了,要是再想著這些事,她恐怕到時候都不去丈夫、兒子那里,非得跟著女兒去上任了。 想起這個,老夫人又嘆了一口氣。 她自己倒想跟著孫女去上任呢??伤啦怀?。不光幫不了趙如熙,還得讓趙如熙花精力來照顧她。 便是朱氏除了發愁、擔憂,也幫不上什么忙。 心里的這番擔憂煩悶,她很想找個人傾訴一下,要是能替她出出主意,那是再好不過了。 可縱觀整個京城,也沒有什么合適的人選。雖說衛國公府老夫人是個好的,對他們這些敗落的親戚也沒有瞧不起,還是個有見識的,但無論身份地位還是交情都差得遠。而且衛國公府人多口雜,自己這番言論,沒準就要被人傳出去,惹出麻煩來。 因此老夫人只得自己一個人擔憂,只跟金嬤嬤說一說,兩人都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來。 不光老夫人和朱氏在京城里為趙如熙擔憂,便是趙元勛在姑蘇府也在替女兒發著愁,今天在衙門里辦差都有些心不在焉。 姑蘇府知府張順,早在朱氏離開姑蘇回京時,也從夫人那里知道了趙元勛的女兒參加會試的消息,十分理解趙元勛的心情。 看看到下衙時間了,他主動道:“趙大人,下衙了,要不要來府上喝一盅?” 當初綏平伯府查趙如熙的身世的時候,張順雖然沒見著趙元勛,而是跟趙元勛的舅兄朱和豫見了一面,但他對趙元勛和他互換女兒趙如熙的事還是很了解的。 當初接到通知,發現來他手下任通判的是綏平伯府趙元勛,張順當時的心情不知道有多復雜。 這位當初的侯爺,后來的伯爺,手段實在是厲害,直接就把魏丘那個三品大員給撂倒了。這是張順這種寒門出身、一步一步從底層爬上來的官員所不能想像的。 所以當初他看到趙元勛的名字時,心里那叫一個擔憂啊。寫信跟京城的恩師一打聽,更是發現這個趙元勛并無功名,直接就進了大理寺做了大理寺右寺寺副,從六品;不到半年,又升了半階,還到姑蘇這么個好地方來做了通判這么個跟他平起平坐的實權官。 這簡直是手眼通天啊。 他心里更加誠惶誠恐起來。 要是這位伯爺是個性格霸道、喜歡攬權的,他這個知府該如何自處?他那位舅兄手里,還拿著自己在漕運上貪墨的證據呢。 張順都想到自己一百零一種凄慘的下場了。 第593章 是個厲害人物 結果趙元勛到任后,張順發現趙元勛不光為人謙和有禮,對他這個知府恭敬有加,十分恪守自己的本份,不光不仗著自己的后臺和身份指手劃腳,還總是謙虛地向自己請教。他也閉口不提漕運的事。 而且趙元勛不光謙和,對公事還十分勤勉,辦事能力也還過得去,完全能擔得起通判一職。 當時張順都想要給菩薩燒一柱香了。老天真是眷顧他啊。 放下一顆心后,張順就竭盡全力地跟趙元勛搞好關系。 開玩笑,憑這位的后臺,下來任職也不過是鍍一層金,很快就能升上去了。跟他交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雖說他口風緊,并不提自己有什么后臺,但張順相信自己的判斷。 這會兒見趙元勛一天都心神不寧,張順自然要為趙元勛排解一下煩惱。 趙元勛也有意跟張順搞好關系的。而且他回去,也只能是坐臥不寧,便答應下來,讓下人回府跟趙靖泰說一聲后,下了衙后就跟著張順去了他家里。 張順是寒門出身,做了官后雖得恩師提攜,再加上自身能干、政績出眾,調到了這富庶的姑蘇來做知府,但他為官還是極謹慎的。即便貪墨漕運銀子,也都是隨大流——別人都拿你不拿,別人就擔心你去舉報他。你不光不能在這里混下去,沒準哪時就被陰一把,背了黑鍋,掉了腦袋。 他惜命,也還有原則和底限。所以即便隨大流貪墨了,貪墨的銀子也不多。 他至今仍然住在衙門后面的知府后宅里。 張夫人聽聞丈夫要跟通判趙大人一起喝酒,趕緊叫廚房把原先準備的飯菜送到前院,又叮囑廚房再做幾個硬菜。 酒過三巡,張順問道:“趙大人可是為令愛的科舉考試發愁?我聽夫人說,尊夫人說令愛念書極為厲害,寫的文章都得國子監先生夸贊的,而且她還是去年京城的鄉試解元。這樣的高才,只有會元和第二、第三名的區別,趙大人大可不必為此發愁?!?/br> 趙元勛搖搖頭。 他對女兒也是迷之自信,覺得女兒會試不成問題,進士也如探囊取物。就如張順所說,要擔心的只是會元和第二、第三名的問題。 他愁的內容,跟老夫人和朱氏一樣。 “唉,張大人你不知道?!痹趶堩樀牟恍概ο?,趙元勛現在也當對方是個好兄弟了,能吐露一些心聲,“我那女兒跟一般女子不一樣。她要是考上了進士,是想要外放的。我也是遇著了你,在這里才能事事順意,并沒人為難于我。我女兒要是外放,不定怎么被人為難呢?!?/br> 他也是外放了,才知道新官上任有多艱難。上司提防,同僚排擠,衙門里那些老吏更是跟泥鰍一樣滑不溜手,你叫他做什么他都不配合,你還拿不住他的把柄。 他來姑蘇府,饒是張順有意結交他,他都被人不輕不重地陰了兩次,下去查案更是阻力重重。這還沒到秋天收糧的時候,否則各處里長也是十分難纏的。 他一個大男人,還有張順罩著尚且如此,趙如熙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不定怎么艱難呢。 想想他都要愁得睡不著覺。 張順一聽,也替趙元勛愁上了。 他是一步步爬到這位置的。再沒人知道下放到一個陌生地方時的各種艱難了。 “何必外放呢?令愛呆在京城任職再合適不過了?!彼?,“你們京城有祖宅和奴仆,親戚朋友也都在京城,令愛不管去哪個部,他們都能照應到。而且看在你的面上,衙門里的同僚也不敢對令愛不敬?!?/br> 趙元勛搖搖頭:“她想到下面看看,了解民生疾苦,好好體驗一番地方官的辛勞?!?/br> 趙如熙為什么要下放,他再清楚不過了。他可是為了這個原因才來姑蘇的。 張順:“……” 果然京城豪門權貴跟他們這些屁民的想法就是不一樣。他們是迫不得已,人家只是體驗人生。 他嘆道:“可惜你跟令愛有回避原則,不能同在一個地方為官。否則讓令愛到咱們這里來,再好不過了?!?/br> 他想了想:“我的同年、同鄉不少,在各地做知府、縣令都有。要是趙大人能cao作一番,讓令愛指定到我要好的同年、同鄉所管轄的地方去,我就寫信讓他們多照應照應。即便令愛做縣令,有知府在上頭發一句話,下面的人也不敢明著欺負她了。你看看這樣cao作如何?我記得趙大人的舅兄是在吏部任職的吧?給令愛謀個相應的地方,應該是不難的?!?/br> 他這話也是帶了某種試探。 要是這樣都能cao作成功,這位伯爺真是手眼通天了。 趙元勛一聽大喜,連忙站起來拱手道:“那真是再好不過了。多謝張大人?!?/br> 坐下后他又問道:“不知張大人那些同年、同鄉里為官清正且好相處的,他們都在何處任官?有沒有離京城近一些的?” 張順雖出身寒門,但念書極為厲害,在鄉試時被當時的學政大人當場收為學生。他又是個擅交際會鉆營的,通過恩師這條人脈,廣交朋友,否則姑蘇府這個地方,還真輪不到他來做知府,而且還一做就幾年。 看到趙元勛這樣的表現,他心里很是震驚。 他的恩師現在為禮部官員,官居三品,想要直接指派某位新晉進士到某地做官,那也是十分不容易的,需得花費許多財力,搭上無數人脈。要是被皇上發現,還有被降罪的危險。所以恩師從不做這種事。 可看趙伯爺的樣子,似乎跟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他不由對趙元勛的態度又殷勤了幾分,立刻叫人拿了紙筆,寫了幾個地方和官職以及姓名,交給趙元勛:“趙大人看看這些合不合適?!?/br> 見趙元勛又要站起來行禮,他連忙按住對方:“你我兄弟,不必這么客套。要是趙大人不嫌棄,我虛長趙大人幾歲,趙大人喚我一帆兄即便,我喚你建瓴?!?/br> 一帆是張順的字,趙元勛字建瓴。張順這一改稱呼,兩人的關系迅速拉近了幾分。 趙元勛自然無不答應。 第594章 會試第二名 “老夫人,夫人,姑娘中了,中了?!本┏抢?,小樂飛奔著跑進綏平伯府的大門,一路無阻礙,直接跑到老夫人院子前面。 老夫人和朱氏早就等著心焦了。 倒是趙如熙仍在穩如泰山,正對著池塘和池塘旁邊穿紅衣的點絳,在畫一幅《春日閑游》圖。 她的畫以大氣磅礴的山水畫為主,但她并不喜歡把自己的路走得太窄,前段時間是沒把山水圖練到極致,覺得還有進步空間,所以她一直有空畫畫的時候都在畫山水畫。 可現在山水圖畫得感覺到瓶頸了,她干脆轉過頭來,去嘗試別的畫法了。 這幅圖仍然是她畫山水畫的手法,只是氣勢不同,那種春日閑適而慵懶的感覺被她畫出來了。畫上的小姑娘神色靈動,正在伸手去摘池塘旁邊的一朵鳶尾花。在人物上她采用的畫法是中西結合,既有西方畫法里的立體,用的又是國畫的水墨與筆法。 當初龔城在看了她的畫后得到頓悟,在他畫的原有基礎上加入了西方立體畫法,讓駿馬更立體靈動;這人物的畫法趙如熙本想留給吳宗的,她現在有了山水畫的名聲,不需要再在人物畫上繼續創新。倒是吳宗以人物畫出名,如果他也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西方手法,也能讓他的畫更進一步。 可吳宗自從邊關動亂,代替張常慎處理大理寺事務后,就日趨繁忙,似乎根本沒有功夫和心思畫畫;此時趙如熙技癢,想要嘗試一下,就把這種畫法給畫出來了。 “恭喜宿主,智慧值 1000?!毕到y播報。 這不是有意識的統子,而是無意識的統計分值的部分。趙如熙這算是創新,系統仍然給了她一千積分。 只是現在財大氣粗、每天都能賺很多積分的趙如熙對于這一千積分不怎么看重了。 她從畫里抬起頭來,正要叫點絳回來,就見彩蝶氣喘吁吁地跑了進來,嘴里叫道:“姑娘,你中了,中了第二名?!?/br> “第二?”趙如熙的眉頭微皺了皺,不過很快就舒展開了。 她在現代向來拿第一,這段時間寫的文章也總被彭國安等人夸贊,她對自己的期待值又高了起來,潛意識里還是盼著自己能考個會元的。不過大晉人才濟濟,有人的文章寫得比她好也不意外。 “老夫人和夫人叫您過去呢?!辈实值?。 “好,我就這來?!壁w如熙放下筆,洗了洗手,吩咐倚翠把她用過的筆洗了,等畫紙上的顏料干了,將畫收起來,這才去了老夫人院里。 因趙如熙仍然名列前茅,小樂等到最后紅榜出來才回來報消息,跟來報喜的衙役也就是前后腳的事兒。 趙如熙去前面時,朱氏剛剛把來報喜的衙役給打發走,正跟老夫人正喜笑顏開地說著什么。 見趙如熙進來,老夫人忙拉著她的手道:“你知道了吧?你考了第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