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節
來的時候姑奶奶說了,她是個有福分討人喜歡的,若能做了這位的妾,從此便造化了。 第157章 管四兒從母親房里出來,表情是習慣的,就還是老樣子,聽一大堆不認識的親戚如從前般的奉承唄,那種無法想象的,具有宮家特色的那種浮于表面的夸贊。 說你好看,說你出息,說你父母養的好。 老宮家祖上商鋪二掌柜出身,到了后來發了財,就回老家把貧寒的親戚帶出來一起做生意發財。 那時候,他們老家到處都是藤匠,老宮家舉族配合,把老家的藤器就賣到了全天下,甚至異邦。 管四兒回家之后,族里立刻送了不少東西來,反正是家家都有賀禮,你便知道你若真是個契約奴,他們絕對可不能讓你進門,就恨不得不認識你,可你也沒法生氣。 假如是世間挺可怕的詞兒,不能深想,不能計較,計較了就是沒事兒找事兒。 起先管四兒挺煩躁這些的,甚至不想回家,可阿奶卻說,你不回去那就不是親戚了,那就是你的,鬧的斷親他們還是你的。 要么不出事,有點事兒人家可不罵你親戚,人家會罵,就那個,管大人家親戚唄。 誰讓你站的最高。 得,那就忍吧,起碼母親是高興的。 小嫂子說的好,你也不要煩,爹娘養你一場,其實你也沒啥用處,至多你能給你爹娘換些夸贊,偏你還不愿意? 對于族里的奉承,宮家早就習慣,甚至察覺不出哪兒不對。 他們這一脈是全族最有出息的,過去宮之儀教書,大家就能靠著他的名聲混成儒商家,更何況如今宮家滿門做官了,這就更加了不得。 萬萬不敢小看一個在燕京做官的家戶,燕京滿地芝麻綠豆京官不稀罕,可過了小南山,隨便去一府一鄉一村,誰家要有個京官,那就是本地本族四季閑話的核心。 老宮家是商戶,從前沒有宮之儀桃李滿天下的時候,府尊老爺那邊,不,便是普通衙差他們也招惹不起,只要家里有事兒,人家就給他家滿門下帖子,并不看你族里分了幾房,而是看你家有多少鋪面,是誰開的。 人也不明面刻薄你,可孩子滿月周歲,娶妻納妾,你好意思提一籃子雞蛋去?你家買賣大到只要大梁有個州府,就都有你宮家的買賣,敲你的竹杠是天經地義,宮家還就怕人家不來敲,不敲你就死定了,肯定是要尋了由頭治你的。 人活在世誰也不容易,富裕日子過習慣了,自然就想過尊重日子,而這個尊重便是從宮之儀有出息之后,宮家才能感受到的。 從前宮家巴結靠山是坐在門房的,前朝那會子對商戶很是刻薄,有的人把他們走過的地方都要使清水潑三次。 后來有了宮之儀,凡舉來當地做府尊的老爺,一提本地有大儒的宮家,那都是很客氣的,做事更是不敢過分,生怕影響到官聲。 宮之儀不可怕,他的弟子合起來便是一股力量。 如此宮家在外行商,對所過之處的風雅之事,資助學子,學府等事便格外關注。 又幫襯的讀書人多了,好名聲就有了,尊重自然多了,一二般人也不把宮家當做普通的商戶,他家的孩子入大梁隨便哪所學舍,那都是不必考校就能進的。 這是個良性循環,如此宮家更要保住讀書這一脈。反正你這一門只管好好讀書,其余的有我們呢。 因為這,宮之儀便幾十歲的人了,他依舊是個老天真,第二代人情世故也好不到哪兒去。 為了維系讀書人的血脈,更娶了不會過日子,幾十歲脾性還像個小姑娘般的李氏,族里也很擔待,從不挑理還很巴結。 一家一個樣兒,管四兒外來的就看哪兒都不順眼,可宮家卻活的很自在,就沒有不好的地方。 雖佘先生說,人得經歷磨難才有成長。 可咱日子好好的過著,沒得為了成長找磨難去,那不是傻子么? 如此,宮家眾望所歸終于給皇帝老爺做官了,房子都是皇爺賞的,宮家十數代潤出一個這樣的抗桿血脈,他們不來巴結才怪呢。 來了人家也不是來討便宜的,雖商門輕易不敢露財,可老宮家自己知道自己,滿門就管四兒他家最窮,最大買賣就是有些鋪子收租,再旁個來錢的路子,他家也做不了,族里也不會讓他家做,那是年年給“救濟”貼補的。 誰讓他家窮呢。 從母親房里兜了一圈兒回屋,管四兒進門就看到虹草正指揮著人往庫里放東西。 他看了也不會問這些是什么,全家就他不讀書,回回老家來了親戚,卻成車送他筆墨紙硯,整的他好像多有學問似的。 他每次都想怒吼,爺是兵部的,兵部的懂不懂? 刷了桐油皮的藤箱被打開,虹草低頭看了一眼,彎腰取出一把扇骨,舉著對管四兒道:“三爺您看,他們孝敬了您這么些好扇骨?!?/br> 看樣子不懂。 管四兒吸吸氣,撇嘴說:“上次不是給了幾箱么?怎么還給?” 可虹草卻摸著扇骨笑著說:“象牙,玳瑁,老檀木咱都有了,就缺老斑竹的,這可是好東西啊?!?/br> 小丫頭眼睛透著真正的歡喜,妥當的把所有的扇骨數了一次,還拿尺子量了尺寸,用小兔毫,使娟秀的小字兒挨個做了記錄。 邊寫還邊高興的說:“這是全了,明兒奴婢跟她們裁些紙,給三爺裱些好扇面兒,咱這院子里的石榴好,待明年五月掛花兒,您能畫足足五月呢?!?/br> 管四兒看著這樣的小丫頭有些慚愧,他這輩子都不可能畫扇面了,為了不露怯,管四兒便咳嗽一聲道:“那啥,你把這些扇骨收拾出來,我有用?!?/br> 虹草微楞,不舍也得讓人把扇骨都收拾出來,管四兒看到有四五箱子,第二日一清早起來便全部送到郡王府去了。 還畫扇面兒,就一把也不給你們留。 到了郡王府,先生不在家,出來的卻是胡有貴。 看這位哥的臉色,恐是那位上官小巧又折騰起來了? 自己的哥哥有難幫忙天經地義,如此 管四兒便十分高興的約了兄弟跟自己回家住幾日。 他家可好玩了,有一庫宣紙,還有好些名筆,五哥可以隨意寫字畫畫兒。 胡有貴哪里知道弟弟心是黑的,他欣然前往,也不是沒住過。 管四兒與胡有貴兄弟情深,約了在家住幾日,宮家人并不知道,主要親戚來的太多也顧不得這頭了。 那從老家來的幾個親戚嬸娘,人家卻是有想頭的。 這世人生存各有手段,商戶人家么,送禮送妾也是慣熟的討好之道。 也不止這一次各房的奶奶會帶娘家適齡的女孩兒過來,她們是回回來回回帶。 也別嘲笑她們趨炎附勢品行卑劣,知道何為商門么?天大地大,萬里行商,官不護,路有匪,別家便是十數年,出門在外靠什么? 血脈姻親。 買賣分行,再忠心的大掌柜那也是外人,又靠什么? 血脈親人。 宮家十數房十幾代都是這樣過日子的,男娃少小開始在老家鋪子里學本事,成人之后在老家娶一房門當戶對的正妻,再生上兩三個嫡子,父輩便派你出遠門支桿子了。 這支桿子是孤單的,帶上一筆家族給的銀子,再帶幾個信任的仆奴,去的是異邦荒漠,一走就是幾千幾萬里又十幾年,甚至都回不來了。 他們要開商門里的疆土,要在新的地方扎下根子,娶本地姑娘做平妻納妾都是手段之一。 老宮家憑哪一房不是十數位兄弟互相拉巴,如此嫡庶也不太明顯,主要行商在外各有一攤兒,當間千里萬里隔著,壓根沒時間斗氣,有的人還嫌棄自己家兄弟少了。 到了宮之儀這一代,他這一房子嗣是最少的,那族里能不著急么?偏偏著急還不敢來他家亂指點,主要招惹不起。 如此便有了各房奶奶三不五時進京送人,那人送來了也不硬塞,也不強求,你看上就留下,看不上我帶走。 買賣人么,商道最基本就是個你情我愿,他們可不斗氣的。 萬幸,宮之儀父子是書呆又長情,人家心里有尺,就從來沒有受過這種好意。 小丫頭在廊下拿著錘兒搗核桃,咔嚓,咔嚓的聲音不斷傳入屋子。 緊挨著管四兒的小院當中,一位三十來歲,穿金花襖子,滿頭珠翠,滿面福相的婦人問自己娘家侄女兒:“阿俏?三爺真對你笑了?” 這次來宮家的,全部都是九房人。 說話的這位是謝氏,她帶了三個適齡姑娘,都是她娘家人,其中血脈最近,品貌最好就是這位謝俏,她自是想促成這一門好事兒的。 親戚扎堆便不親,六房納九房的親戚姑娘,是她跟老爺巴不得的好事。 謝俏姑娘生的好,皮子奶白,身段勻稱,大眼睛高鼻梁,還有個旺子的好八字。 聽到姑姑問自己,謝俏便將手里的書卷放下,臉兒紅撲撲的看著姑姑點點頭。 笑不笑的她也不敢確定這事兒,可是,若不這樣,姑姑不會為她爭挨著三爺最近的這個院子,這就一墻之隔。 十一太太看到侄女確定的點頭,心里自然是高興,這六房本就紫微星籠罩有大出息,誰能想到本死了的少爺竟更加出息了。 這是什么福分,竟文武都占全了呢。 族里這段時日,提起這件事簡直是欣喜若狂,從前在文人圈兒那是個出錢的活計,四處貼補才養出的好名聲,可靠上這位三爺的關系,可不同了,翻天覆地的不同。 不說旁個,就只說走貨這件事,宮家的爺們們從前跟著鏢局子那是風里雨里吃苦受大罪,那是匪也要防,官家盤剝更是催命。 現在不一樣了,天南地北看到驛站進去找到負責兵部接待的老爺,說是城門管侯的族人,不但人,貨物也能進去。 從前憑著哪年不出事又不死幾個人,可有了三爺起,這樣的事有,可明顯就少了。 遇到那關關卡卡,打出家里三爺的旗號,那些慣愛盤剝的兵老爺也給面兒。 宮家行商十數代,如今方如人般走城過防,貨物入城公公道道,該交多少他們就交多少。 這是能庇佑舉族的麒麟子啊,族長爺為這事,就帶著全族活過六十的老人,從此不再食葷腥,再不穿細棉,愿將往后福分都送到此子身上,愿他一世安康百子千孫。 十一太太心里高興,抬手就將手上一個油潤的白玉鐲兒摘下給侄女戴上,戴好摸著她手部柔潤的肌膚,又捏捏她尖尖十指輕笑道:“想不到我兒有這個福分?!?/br> 謝俏含羞說:“可阿爺說家里姑姑最有福氣的?!?/br> 十一太太輕笑:“傻孩子,你知道什么啊。我這一生都艷羨小門小戶夫唱婦隨,誰不想早起睜眼,看到的是往后埋一個坑里的當家人,他給你抗山托地,哪怕是窮點兒呢?都是嫁人,我這輩子跟你姑父相處卻不足兩年,那么久了,他長啥樣我都忘記了?!?/br> 她伸出手撥拉開侄女兒的頭簾兒笑道:“我們阿俏生的好,竟有個早起能看到爺們兒!你要記住,若你如意,以后要孝順乖順,不要跟你們奶奶生氣,不要仗著娘家親戚到太太面前說是非,遇到事情要跟老爺奶奶一條心,你們才是一家人?!?/br> 謝俏點點頭,抬臉卻看看窗外高墻,還有高墻邊上的假山。 十一太太憋的狠了,還在那邊嘮叨呢。 “咱們三爺如今才多大,以后必定封王拜相,他們這一房是神仙血,你若給他生個一兒半女,從此便再不必坐房檐了?!?/br> 謝俏聽到姑姑這樣說,便低頭捏著帕子,手指握在手心幾乎要把皮兒摳破。 她說謊了,人家三爺根本誰也沒看。 謝家與宮家都是商門,也是世世代代聯姻,才能互相信任搭伙做買賣。 謝家買賣雖沒有宮家大,那也是家里開著大染坊,曾經周圍一府人身上穿的里里外外,那都是謝家染的布匹。 謝家有錢,生下來女孩兒也是嬌貴養大,等到懂事了,又開始教著認字讀書,盤賬掌家,這都是給世交家預備的。 如此才有了她姑姑到了年紀,就嫁到宮家做十一奶奶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