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節
書迷正在閱讀:撕裂、孤城 (1vs1 高H)、一期一會《短篇集》、倒楣千金-紳士俱樂部3、[兄弟鬩牆之一]一切都是為妳(終)、世界探寶異聞錄、當醫生開了外掛、sao狐貍精的yin亂日常、孕喜攻略、[全職高手]alpha的omega們
最憋屈的恐怕是畢勒貢,雖做了齊國新君,卻對大魏交了降書,西北邊貿司成立,榮九做了主事,以后和草原打交道的機會很多,畢勒貢恨他入骨又不敢殺他,自然很憋屈。 孟懷謹說把西北讓蕭云庭管,言出必行,五月里,俞顯率領的朝廷軍隊陸續撤離西北,甚至連俞顯正式都交脫了錦衣衛的差事,升了指揮使,被孟懷謹派去了福建。 福建近來倭禍頻發,當地官員剿倭不利,俞指揮使充當了救火隊,他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俞顯沒啥不舍的,他留在西北也陪不了程卿,他的調任剛下來,緊接著就是程卿的——秦安知州的官位程卿屁股都還沒坐暖,京里又有旨意,程卿被調任回京進了禮部,再升一級,做了禮部侍郎。 這升官的速度,對兩個人造成了傷害,一位是章侍郎,瞬間和學生同階了,一個是禮部右侍郎,一個是禮部左侍郎。 另一個就是程知緒。 程知緒雖不在禮部,到底是被程卿這個“侄子”追上了! 程知緒怎么想外人不得而知,程卿的繼祖母朱老夫人完全接受不了,朱老夫人的身體幾經修補只剩下虛殼子,這么大個刺激下來,一口痰堵了嗓子直接去了——比侄子和自己平起平坐更倒霉的就是,侄子升官回京了,程知緒則要回鄉丁憂守孝! 俞顯升官走了,程卿也接到了調令,天下無不散的宴席,程卿要和何婉、小磐等人暫時分開了,甚至連縣學的學生都沒法全部跟著程卿回京。 俞顯去了福建,谷宏泰不想去。 他還沒有娶老婆呢! 谷宏泰思來想去,準備了聘禮,正式向程卿和馬老大夫提親。 他要娶小磐為妻。 在經歷了這么多事后,谷宏泰對小磐,已從想納小磐為妾,到想娶小磐做妻,再到如今他不僅要娶小磐,而且一輩子只要小磐一個妻子。 不納妾,不娶小,不調戲婢女,不逛青樓不喝花酒。 程卿叫來小磐,問小磐自己的意見。 小磐想起和谷宏泰相處的點點滴滴,沒有拒絕也沒有同意,只是低頭。 程卿正色道:“你若不想嫁他,就要同他說清楚,如果不是為了你,他不會留在西北?!?/br> 西北無仗可打了,谷宏泰的升遷肯定要變慢,如果小磐對他確實無意,實在不該耽誤人家。當然,把話說清楚了,谷宏泰還不死心,那就是谷宏泰自己的選擇了。 小磐最終還是同意了谷宏泰的求親。 谷宏泰是定了親才通知家里,靖寧伯府現在根本就管不了他,小磐就是輸在了出身上,但如今也是良籍,靖寧伯府只能對此不聞不問以示抗議,偏偏又很快被打臉——太后下旨嘉獎了小磐和何婉對西北的貢獻:一個是傳授軍醫縫合之術,在打仗時積極救治傷員,戰后又開醫館將一身醫術傳授給更多人,雖為婢女出身,卻有懸壺濟世的美名;另一個原是商戶家小姐,先有與何老爺子在淮南賑災的功勞,又到西北建織坊,蠻人入侵時捐出大量紡織品,還對織坊女工有教化之功。 兩人俱封縣主。 小磐卑微的出身瞬間就被拉平了。 這樣的小娘子,配誰配不上? 靖寧伯府又想緩和關系,這回換谷宏泰不理家里了。 家里送來的東西要收,要和小磐東拉西扯,那就不行! 何婉做了縣主后,有人想起了何婉和程卿的婚約,程卿升任禮部侍郎,何婉得封縣主,兩人似乎該成親了呀。 出乎眾人意料的是,程卿卻和何婉解除了婚約,何婉轉頭做了柳氏的義女。 原來在何老爺子去世前,曾請程卿照顧孫女何婉,兩人定親,不過是在用程家之勢庇護何婉這個孤女,雖名義上是未婚夫妻,一直情同姐弟,從未做出任何逾越禮教的事! 何老爺子托孤,程狀元仗義庇護,這故事很快被編為了話本流傳。 其中最高興的,當屬榮靖了吧。 師娘忽然不是師娘了……他再表露出點什么,也挺正常哈? 程卿回京時,身邊還跟了個依舊沒有恢復記憶的刑綱。 刑綱還完了蕭云庭的恩情,孟懷謹要放他自由,他不知何去何從,打聽了程卿的官聲,又自己觀察一段時間后,向程卿自薦,要做程卿的護衛。 以刑綱的耳目,早看出來程卿的女子身份。 女子做官,還是個能干的好官,讓刑綱很好奇。 既好奇,干脆就跟在程卿身邊再觀察下。 一個好官總不會騙他,讓他再去殺什么人吧? 退休的刑大俠,積極再就業,為自己找了個東家。 新啟三年九月,程卿回到京城,任禮部侍郎。 第826章 :開海禁的決心! 新啟三年,程卿二十一歲,官至三品侍郎。 從她六元及第入仕算起,五年時間爬上了三品侍郎,升遷的速度很快,但她這次回京,并沒有多少人糾結她的升遷,西北戰爭平息了,京里的局勢反變得緊張起來。 在有戰爭時,中樞官員們的注意力在西北,沒有了蠻人入侵危機,朝臣們把注意力放到了與皇帝對抗之上! 朝臣們后知后覺反應過來,現在的天子或許沒有先帝多疑,但在處事風格上,強勢更勝過先帝! 先帝喜歡玩制衡,孟懷謹不喜歡。 孟懷謹是做了之后,再讓朝臣們善后。 遴選女官。 劃分西北給蕭云庭管。 重新打開西北和草原的邊貿,成立西北貿易司。 這樣樣事,孟懷謹都走在朝臣之前。 和這些事相比,程卿被擢升為禮部侍郎真是小事了。 皇帝的權力和朝臣的權力是伴生,也是此消彼長的。 皇權萎靡時,朝臣的權力就大,與傀儡皇帝伴生的一定是大權臣。而一旦皇權強盛了,朝臣們的權力就會削弱。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此話不假。 但這些臣子們各有各的想法,并不甘愿只做皇帝的應聲蟲,他們要與孟懷謹周旋,與孟懷謹抗衡拉鋸,這場戰爭會比西北戰爭持續更久,沒有硝煙,危害卻更大! 所以孟懷謹說他需要程卿。 他不僅是需要程卿,他還需要一批有能力,愿意聽命于他的年輕官員,慢慢將黨羽眾多的老臣子們替換。 程卿回京,程知緒丁憂,程六老爺卻入了內閣。 孟懷謹當然信任程家人,信任程六老爺,正因他和南儀程氏的親近擺在臺面上毫不掩飾,程六老爺入閣后隱隱被其他內閣大臣排擠。 高首輔與程家結親,但高首輔身后亦有一個龐大的利益團體,程六老爺入閣侵犯了高首輔一黨的利益,什么樣的姻親關系都不管用。 內閣大臣中,大概只有梅大人是保持著中立,他既不站高首輔,也不站程家,哪怕程卿是他的學生。 不過梅大人也不是現在才獨來獨往的,在翰林院時就是如此,后來入了內閣,女兒梅蒹葭嫁給淮王成了淮王妃,梅大人就更獨了,從不結黨營私。 孟懷謹讓程卿做禮部侍郎是有原因的,禮部負責組織科考,禮部侍郎可以做會試主考官,孟懷謹要借程卿的手選拔合適的年輕官員。 朝臣們不是沒看出這一舉措,而是顧不上。 俞顯被派去福建剿匪,年底就干了大事,他練了水師幾個月,第一次大動作就是把盤踞在福建沿海一帶的一伙大海盜剿滅,如此雷厲風行,不惜耗兵廢糧都要清除?;?,有朝臣已經看穿了孟懷謹的用意——天子想開海禁! 這怎么行呢? 又是一項違背祖制的舉措! 西北貿易司,就已經推翻了先帝的旨意,現在又要開海禁。 在孟懷謹正式提出之前,朝臣們已開始各自奔走,他們要擯棄前嫌,團結起來阻止這件事發生。 開海禁的壞處,他們可以引經據典寫出萬言奏折。 開海禁的好處,他們卻不愿意看見,或者說故意避而不見。 乾清宮內,程卿與孟懷謹下棋。 孟懷謹落下一子,首次對程卿表態: “你放心,海禁朕肯定會開,任何人都攔不住朕?!?/br> 朝臣們只知道了程卿當了禮部侍郎,卻不知道開海禁的建議就是程卿提出來的,孟懷謹保護了她,沒有將她的奏折公開。 如果由程卿提出此議,她必將承受所有壓力。 程卿自己無所謂,這事兒總得要有人做,她背點罵名有啥大不了的。 “可是連高首輔的都反對……” 高首輔是三朝老臣,是先帝倚重的重臣,到了孟懷謹登基,高首輔一直態度鮮明支持孟懷謹,這樣一位文官首領此次都要站到孟懷謹的對立面,反對開海禁,局勢自然艱難。 “高首輔老了?!?/br> 孟懷謹打斷程卿的顧慮,“大魏在變化,老臣子若是跟不上這種變化,那朕只有請他們退位讓賢?!?/br> 變革不可能一直溫情楚楚。 孟懷謹堅信自己在做正確的事,如果高首輔不贊同,他只有請高首輔致仕! 這不是帝王的無情,恰恰是孟懷謹的心軟,讓高首輔致仕,高首輔才能脫離這個旋渦,不用為了黨派的利益沖在最前面。 現在退一步,還能保持君臣之情! 程卿想明白這些,就不再說什么了。 生產力提高,會制造出更多的商品,這些商品除了賣到草原,還能賣到海外去,開海禁有利于大魏對外交流,睜開眼睛看看別人發展到什么地步了,才不會故步自封。 海貿還有非常豐厚的利潤回報,程卿在意的不是海外的金銀等物,她覺得大魏類明,按照另一個平行時空的歷史線,土豆、紅薯和玉米等農作物應該已經從海外流入,被大魏種植了才對。 大魏和另一個時空的明朝一樣,正在逐漸迎來小冰河期,冬天越來越冷,少了這些容易種植又產量很高的農作物,底層老百姓怎么活? 百姓都餓死了,還搞什么建設,還說啥提高女子地位。 在貧寒的底層家庭,發生饑荒,有限的口糧肯定會被留給男丁。 為此,程卿還特意寫信問在福建練兵的俞顯,懷疑這三樣作物已經在福建沿海種植了卻沒有推廣開來,得到了俞顯的否認。 如果有這樣高產易種植的作物,當地官員是不可能放棄推廣的,這是多么大的政績??! 程卿沒找到也不氣餒。 現在大魏還沒有,那她就去海外把種子帶回來! 所以在開海禁的事上,程卿絕對支持孟懷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