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節
書迷正在閱讀:撕裂、孤城 (1vs1 高H)、一期一會《短篇集》、倒楣千金-紳士俱樂部3、[兄弟鬩牆之一]一切都是為妳(終)、世界探寶異聞錄、當醫生開了外掛、sao狐貍精的yin亂日常、孕喜攻略、[全職高手]alpha的omega們
俞顯還缺一個正式的身份,他在軍隊中并不是名正言順。 直到孟懷謹登基后三個月,宣布撤銷了“錦衣衛”這個機構,原錦衣衛人員,全部另行安置,俞顯這個錦衣衛千戶,就地完成了“轉崗”。 谷宏泰跟著俞顯,迷迷糊糊的就從錦衣衛轉崗做了武官。 沒了錦衣衛,朝廷自然還會組建新的情報機構,只是西北的錦衣衛的密探基本是全員暴露,再組建情報機構他們處境都很尷尬,干脆跟著俞顯“轉崗”。 這一批人,便成了俞顯后來的親信。 俞顯有一種悍勇,任何時候都敢沖在第一線,著實鼓舞士氣。 程卿被俘,俞顯不是不擔心。 但他走不了。 他一走,蘭州城怎么辦? 俞顯沒把自己看成必不可缺的人物,然而在那種境況下,只要是個男人都不能退! 別說像他這樣貨真價實的男人,便是程卿,也不是主動離開蘭州。 后來京城傳來消息,程卿在京城平安露面,俞顯的心才定了。 他有個預感,程卿一定還會回西北。 當程卿真的推辭了孟懷謹許的高官厚祿,繼續回西北當秦安知縣,俞顯笑了。 ——炙熱的情感,經歷生死和家國大難的考驗,沉淀成了更深層次的了解,雖然沒有見到程卿,和程卿還隔著距離,俞顯卻覺得自己離程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近。 程卿不可能主動恢復女子身份,她入仕,不僅是非常時期迫不得已的選擇,還承載著程卿的“個人理想”。 程卿是想要做一番事業的。 俞顯在戰場上疲了累了,一想到這些,又會重新有動力。 他喜歡的人選了她自己喜歡的路,他有什么辦法,只有尊重對方,支持對方唄! 和俞顯的“轉崗”任命一起送到西北的,還有蕭云庭繼承“鄴王”爵位的旨意,蕭毓仲在位時拖著不肯辦的事,孟懷謹都給辦了。 蕭云庭在陣前接旨,對于新君的旨意,蕭云庭不是很在意。 蟬衣總覺得,先帝死得太恰時了。 如果先帝再不死,自家世子爺……不,現在是王爺了,自家王爺大概會直接在西北稱帝。 現在么,王爺對于是否稱帝,態度又在模棱兩可之間了。 是否稱帝,大概還得看新君的表現吧。 ——如果打退了北齊人,新君要卸磨殺驢,王爺必反無疑! …… 程卿就在這種情況下,帶著柳氏和孟懷謹送她的小紅狐,回到了秦安縣。 離開秦安縣快一年了,程卿以為自己一回來,就要收拾下興風作浪的小妖怪,哪知秦安縣還是那個秦安縣,秦安縣的朱縣丞和韋主薄,已經被何婉和榮九聯手治得服服帖帖。 朱縣丞個人武力再厲害都沒用,他沒有何婉有頭腦。 程卿不在,何婉的織坊建得十分艱難。 程卿剛去蘭州城時,朱縣丞攝于蕭云庭的威信,還不敢異動,蘭州城差點被攻破,朱縣丞就極想收拾家當逃跑。 人都跑到了縣城門口,發現何婉并不跑,朱縣丞威信大跌。 何婉沒有程卿的幫助,將織坊艱難建好,整個過程都在與朱縣丞斗智斗勇,幸好程卿離開秦安之前,收下了縣里諸多大戶的子孫當學生,程卿授課的時間不算長,這些從來沒有出過西北的老實學生哪里經得起程卿的洗腦,程卿不在,何婉就是師娘。 有人欺負師娘,那絕對不行! 別家雖然不如養羊的邵大戶一樣和何婉有了利益糾葛,也不能眼睜睜看著朱縣丞欺負弱女子,在這些人的隱隱支持下,榮九讓朱縣丞吃了好幾次虧,朱縣丞不得不學會了和何婉和平相處。 何婉不去管朱縣丞,朱縣丞也不干涉她建織坊。 等先皇駕崩,傳位太子的消息傳到秦安,朱縣丞才真正老實了。 不老實不行呀,新君和程卿的交情,朱縣丞不想知道,也有人會給他科普。 朱縣丞覺得如此也好,程卿肯定不會留在秦安縣了,伏小做低一段時間,把程卿留在秦安縣的“家眷”送走,朱縣丞又是秦安縣的老大! 結果程卿放著高官厚祿不要,硬要回秦安當知縣。 朱縣丞:“……!” 此次程卿回來,還帶上了其母,一看就是要長留的趨勢。 朱縣丞沒猜錯,程卿在秦安縣呆了足足有三年。 第一年,何婉的織坊只做鄰近州縣的生意。 第二年,何婉織坊產出的羊毛手套,羊毛衣和羊毛襪賣遍了西北,連北齊那邊都有牧民偷偷賣原料的給何婉的織坊。 織坊招了很多女工,干活要從早做到晚,雖然累,女工們卻覺得很快活。 在織坊里,女工們能吃飽穿暖,有工錢拿,男人養家,她們亦在養家,工作機會帶來了地位的提升。 第三年,何婉織坊產出的東西,賣到了軍隊里。 戴上羊毛手套,穿上羊毛襪,手指和腳趾凍傷的情況少了,士兵可以更適應冬季作戰,何婉不僅賺到了錢,還收獲了名聲。 何婉用賺到的錢,在秦安縣辦了個女子學堂,教識字,教紡布、刺繡,凡是適合女子做的營生,何婉都盡量會把課程開設起來。 淮南大旱,何家捐了不少錢,何老員外病逝在五河縣。 朝廷給了崔老爺嘉獎,卻漏掉了何家。 孟懷謹登基的第二年,改年號為新啟。 新啟三年,朝廷封何婉做了秦安縣主,嘉獎何婉立下的教化之功。 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把何婉看成是程卿的附屬品,秦安縣主的名聲甚至蓋住了程卿,程卿把高調的名聲讓給了何婉,她自己的功績,同樣也無法遮掩。 三年過去,秦安縣城規模擴大了一倍,人口增加了兩倍,由西北一個可有可無的縣城,變成了堪比州府的繁華之所。 新啟三年,孟懷謹登基后的第二次會試,秦安縣學有七個舉人進京趕考,會試放榜,六人榜上有名,震驚了整個西北,亦震驚了主持會試的禮部。 貧瘠荒蕪的,不僅是老百姓的荷包,還有當地人的頭腦,胸無點墨,自然沒有大志。 那么偏遠貧瘠的地方,能有七個舉人參加會試,已經是很古怪了,還六個人考中,因為什么原因,朝臣們心知肚明——程卿在秦安縣,這七個參考的舉人,都是程卿的學生! 第705章 :蜀王的不甘 七個舉人,中了六個進士。 如果更關注秦安縣,就知道這地方先前連縣學都快倒塌了,現在除了考中六個進士,還有秀才和童生若干,都摩拳擦掌,等著下一科會試。 六個進士里,有一個就是和何婉合作開織坊的邵家兒子邵寶,程卿給取了個大名叫邵元志,還有胡典史的小兒子……事實勝過雄辯,不是秦安縣沒有讀書苗子,是他們之前沒有遇到好的老師。 當然,這些人的機遇是普通人無法比擬的,六元及第的狀元郎已是將科考琢磨透徹的超級考霸,除開皇家子弟,在正常情況下,普通人請不到程卿當老師。 程卿再回秦安時,除了柳氏,還帶上了武大的一個兒子,這孩子與秦安縣學的學生一起上課,如今也是個小秀才,程卿讓他再過幾年下場。 新啟三年,秦安縣學前前后后招收過兩三百個學生,這些學生并非個個都適合科舉,程卿也不僅是教他們科舉知識,她還普及了許多基礎學科的知識,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 七個舉人里沒有榮九。 榮九沒有走科考這條路,他從程卿身上學了別的。 事實上,從新啟二年起,榮九留在秦安縣的時間就很少,一年有大半時間,榮九都在西北到處跑。 鹽商榮家的少爺,仍是做了鹽商,然而榮九做的鹽商,和揚州榮家毫無關系。他這個鹽商是得到官方支持的,表面上販鹽,實則奔波于西北各地,又與草原上的部落有來往,何婉織坊收購的原料,許多都經過榮九的手運到秦安縣,織坊出產的羊絨、羊毛制品,又通過榮九的手流向草原。 蕭云庭問程卿有何退敵之策,程卿提出的建議,最終被蕭云庭和孟懷謹一起采納。 北齊人享用著大魏的商品,絲綢,茶葉和干凈細膩的鹽,精美的瓷器,生活如此美好,為什么要打仗呢? 北齊大牧主們和西北的商業來往越多,越希望停戰。 如果不是阿古拉的鐵血強勢,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早就偃旗息鼓了,北齊人愿意打仗,說到底還是想掠奪資源,現在不用打仗就能享受到大魏的好東西,大家的積極性慢慢就消失了。 對此,阿古拉罵大魏人狡猾,對于大魏和北齊之前的商貿活動嚴厲打擊,榮九這個鹽商,好幾次都差點被圍剿,著實是個挺危險的職業。 榮九不科考,還有個原因,他從心理上承認程卿是老師,程卿事實上也教了他許多,但程卿離開秦安縣將近一年,榮九與何婉有許多接觸,榮九對準師娘有了難言的情愫——在大魏,這是非常大逆不道的想法,榮九的心思稍有泄露,他必將受千夫所指。 如果僅僅是榮九自己受責難,倒也罷了,世人又該怎么看待何婉? 榮九不敢說。 一晃三四年,準師娘仍是準師娘,沒有轉正成師娘,榮九有點看不懂了。 最初是何婉要守孝。 后來出了孝期,西北差點失守,程卿人都不在,的確不是成親的好時期,總不能隨便抓只大公雞代替程卿拜堂嘛。 再然后,是先帝駕崩,國喪期間禁一切婚嫁。 再然后……新啟三年了,何婉和程卿還是沒有成親,朝廷封何婉為“秦安縣主”,何婉和程卿的婚約竟漸漸沒人提了。 榮九著實看不懂原因。 程卿辜負了何婉? 不像。 秦安縣多得是人想送女人給程卿,程卿一個都沒收過。 何婉比程卿還大一歲,新啟三年,何婉已經23歲,程卿也有22歲,這倆人一直不成親,柳氏竟也不著急,榮九覺得很是古怪。 就連谷宏泰,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都已經抱得美人歸,娶了小磐。 嗯,雖然成親后,一個在打仗,一個在行醫,一年也見不了幾回,好歹也成了正經夫妻,等打完仗,總有夫妻團聚之時。 谷宏泰要娶小磐時,靖寧伯府還反對過,谷宏泰說只要能娶小磐,伯府的一切,原本該分給他的一部分家財都愿意舍掉。 靖寧伯府拿谷宏泰一點都沒有辦法。 但程卿身邊,似乎是不成親的,比成親的更多。 比如鄴王蕭云庭。 據說鄴王孤芳自賞,覺得世間的女子都配不上他,所以遲遲不娶妻。 比如俞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