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節
書迷正在閱讀:撕裂、孤城 (1vs1 高H)、一期一會《短篇集》、倒楣千金-紳士俱樂部3、[兄弟鬩牆之一]一切都是為妳(終)、世界探寶異聞錄、當醫生開了外掛、sao狐貍精的yin亂日常、孕喜攻略、[全職高手]alpha的omega們
程卿和五皇子的對話,俞三聽得云里霧里。 程知緒一臉不贊同,“殿下不該如此自降身份?!?/br> 還是聽不懂。 俞三落后兩步,戳了戳崔彥:“胖子,他們在說什么?” 崔彥到了臨清就沒歇過,眼皮打架,在五皇子面前還不能打哈欠。 正迷瞪呢,俞三叫他胖子,崔彥下意識抬了手臂,差點對著俞三射了一箭。 “哼?!?/br> 崔彥沒射俞三,卻沒理他。 雞腦子,連人話都不會說,崔哥哪里胖了,身體結實著呢。 俞三訕笑,特么的,每天偷偷喊崔胖子,居然當著正主說禿嚕嘴啦。 兩個菜雞一路互瞪到目的地,搞得誰都不困了。 程卿和五皇子要去的地方,原來是臨清衙門。 江知州早已在衙門等候。 除了江知州,還有臨清的富紳大戶,包括俞三昨日見過的魯會長也在。 聽說五皇子今日就要繼續南下,魯會長很是著急,昨晚連夜奔走,通知了臨清的同行們。 對新碼頭的分配,魯會長等人已經達成了共識。 今日他們就是想在五皇子面前捐銀子的! 再大的商人,那也是商人。 想想三皇子是怎么對崔鵬的,那就是天潢貴胄面對商人普遍的態度。 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也習慣了被歧視。 程卿說五皇子今日要受委屈,就因為五皇子親自和這些商人們周旋客套,想要讓這些商人們多捐一點銀子——就像魯會長,昨天還說要捐兩萬兩,現在和五皇子說上話,立刻要追捐到三萬兩! 其他人沒有和魯會長爭最高捐款數額,卻也紛紛慷慨解囊。 不到一個時辰,臨清這些富紳們居然湊齊了十萬兩銀子! 要知道,朝廷也才從國庫里撥了十萬兩銀子賑災,一個臨清城,居然也痛快捐了十萬兩。 程卿煞有其事拿著筆,把每個富紳捐的銀子數量都記錄在冊,還與五皇子商議,應該在臨清城和淮南當地都立碑,把冊子上的內容鐫刻在碑上。 五皇子點頭,“正當如此,為了感謝諸位高義,我親自為石碑寫序!” 程知緒想攔都攔不住。 誰說五皇子懦弱? 離開京城后,程知緒早就發現五皇子其實特別有主意。 不是程卿蠱惑了五皇子,是程卿每次的提議,都符合五皇子自己的想法,人家愿意那么干! 魯會長等人激動的紅光滿面。 俞三無法感同身受,崔彥倒是感觸特別深。 如果三皇子當初能拉下顏面,這樣“禮賢下士”,根本不用崔鵬弒父殺弟搶下家業去投,可能崔老爺自己就捧著家財獻上了。 商人不缺錢,缺顏面,卻社會認同,特別是來自統治者的認同。 五皇子認同他們,四舍五入一下,就是皇上在認同他們??! 第432章 :志同道合,方可為謀?。?更) 五皇子果然當場做序一篇。 程知緒覺得五皇子自降身份,殊不知五皇子只感覺到快意! 離開京城后,他不必再遮遮掩掩,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盡情展示自己的學識和能力,比從前十幾年的日子加起來都要快活。 五皇子擱下筆,想起了已逝的母妃,眼睛酸澀。 如果母妃還活著就好了。 母妃一定會很高興。 魯會長等臨清富商捐的十萬兩銀子,五皇子沒有全部帶走,深思熟慮后反而給江知州留了五萬兩。 “江大人愿意接收流民,消息傳開后,一定會引來更多的流民。僅僅是修碼頭安置不了所有流民,江大人會需要這筆銀子的?!?/br> 五皇子殷殷囑托,江知州并未推辭。 修碼頭是有利可圖,所以臨清商人們趨之若鶩。 捐銀子也是。 十萬兩銀子與其說是捐給淮南災區,更像是捐給了五皇子個人。 等五皇子走了,江知州再想組織第二次大規模捐銀幾乎不可能,哪怕有一萬流民涌入臨清,臨清的商人們都不會像這次一般慷慨。 至于更多的流民要如何安置,程卿倒是借著江知州的口提出了建議,修完碼頭還能清理河道,修橋鋪路,用程卿的話來說是“基礎民生建設”。 以前這些基礎工程都是官府征集徭役做的,現在用來安置流民,不想服役的臨清百姓可以出錢免役,江知州再用臨清百姓交的免役錢來支付流民們的工錢。 不過有些臨清百姓不愿意出免役銀子,就想服役,一進一出間就有了缺口。 五皇子留給江知州的五萬兩,就是補一補缺口。 為了防疫,流民們進城之前必須泡過藥浴。 藥材也要花銀子買,江知州手里有了這五萬兩銀子,在安置流民時也略有底氣。 雇傭流民做工,只是短期措施,長期措施是鼓勵流民們去拓荒。 有主的土地江知州動不了,無主的河灘、荒地,江知州作為臨清城父母官卻是可以做主的。 程卿的建議是三年免田稅,有三年做緩沖,薄田也該養肥了……對于想在臨清安家落戶的流民來說,有了自己的田地就有個根,他們有糊口的活干,有田地,能落籍,誰還舍得繼續北上? 就是跑到京城,也不見得有這樣好的條件,繼續北上,路上還要吃許多苦,不如就留在臨清! 程知緒覺得五皇子是自降身份,程卿倒覺得五皇子收商人的銀子并不丟人,消息傳回京城,肯定有人會指責五皇子,但又能怎樣? 重要是,五皇子這樣干,把流民就近安置,保障了京師的安寧,這是自己頂了罵名也要為皇帝分憂,多孝順的兒子??! “你看,事情就是這么簡單,你好我好大家好,對所有人都有利,事情就容易成功?!?/br> 在臨清忙了兩三天,終于要啟航了,程卿見俞三求知欲很強,也有時間陪他說道說道。 從程卿嘴里說出來很簡單,俞三覺得一點都不簡單,他沒搞懂臨清的商人為何會熱衷修新的碼頭,能賺錢是肯定的,可從哪里賺錢? 程卿忍住笑,“你可以問問崔彥?!?/br> 俞三的小表情里全是控訴。 怎么能讓他去問崔胖子? 可程卿就是鐵了心不告訴他,俞三郁悶極了,在甲板上走來走去糾結,最終還是握緊拳頭,跑去找崔彥了。 程卿終于忍不住笑出聲。 這是去請教崔彥? 瞧著像去打架的。 不把態度端正了,在崔彥那里肯定要吃閉門羹。 小磐走過來,好奇道:“少爺,俞百戶和崔主事一直都不對付,您為何一定要俞百戶去問崔主事呢?” 小磐不是故意偷聽,她耳力好,這艘船上發生了什么都別想瞞過她。 離開京城后,程卿鼓勵小磐多問多學,小磐覺得俞百戶的疑問自家少爺肯定能解釋得更清楚——反正少爺就是很厲害,要科考就六元及第,要做官肯定能位極人臣,若要去經商,一定是富甲一方的大商賈! 程卿對小磐解釋時就耐心多了: “正因為他倆不對付,我才要俞三去找崔彥,吵架也是培養感情的方式,大家不擰成一條繩,到了淮南又該怎么辦?” 在天津衛的危機,是僥幸躲過了。 但這一路南下,還有許多困難和危機在等著大家。 俞三不僅是錦衣衛的百戶,還是駱竣的外甥,他帶出來那些校尉,肯定是駱竣給俞三保命用的,除了京里帶出來的錦衣衛,俞三還能聯系全國各地的錦衣衛,程卿必須把俞三完全爭取到自己這一邊。 她不想靠著撩撥俞三,讓俞三昏頭轉向達成目的,她想要俞三自己想明白。 如果俞三也是真心想為淮南災區做點實事,那與她和崔彥的大目標就是相同的……想到俞三塞給她的一千兩銀子,程卿覺得趨勢很好嘛。 程卿去找五皇子交賬,五皇子拿到俞三等錦衣衛給的一千兩銀子很高興,卻不好大肆張揚:“這點還要俞百戶他們多體諒?!?/br> 程卿了然。 五皇子要說俞三等人捐了一千兩,那其他軍士肯定也得捐。 去淮南賑災的人個個都跑不掉要掏錢袋,這就成了逼捐了。 軍士可沒有商人富裕,而且大部分軍士都要養家的,俞三和谷宏泰之流家世本來就好,俸祿餉銀根本不是他們的主要收入! 五皇子不愿意高調宣揚,卻請程卿依舊把賬目做好,包括臨清商人們送給五皇子私人的“禮物”,全部都登記在冊。 “等到了下一個糧倉,就把這些東西通通賣掉,再以臨清商人的名義一起捐給淮南?!?/br> 像那魯會長,以臨清商會的名義捐了三萬兩給淮南,私下里又送了五皇子一對白玉馬和一箱子寶石,至少也值上萬兩銀子。 其他富商有樣學樣,都是明面上捐一份,私下里再單獨送一份。 還有贈送美婢,要給五皇子紅袖添香的。 美婢當然不可能要,私下送來的財物,五皇子都笑納了。 程卿是六元及第的狀元郎,十七歲的從五品侍講學士,眼睛不瞎的都知道她前途無量,自然也收到了些‘禮物’。 她打算帶去淮南再說,如果五皇子不把富商們私下送的‘禮物’入賬,程卿就偷偷變賣自己的那份。 現在五皇子把話說開了,程卿那一份也可以光明正大登記入冊,賣了銀子賑濟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