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節
書迷正在閱讀:撕裂、孤城 (1vs1 高H)、一期一會《短篇集》、倒楣千金-紳士俱樂部3、[兄弟鬩牆之一]一切都是為妳(終)、世界探寶異聞錄、當醫生開了外掛、sao狐貍精的yin亂日常、孕喜攻略、[全職高手]alpha的omega們
兒子中了進士當了官,崔老爺夢寐以求的好日子才剛開始,哪會想不開去淮南作死? 但崔彥的擔心很有道理,崔老爺可能低估了淮南旱情的嚴重程度,受災的老百姓沒了吃的,就會變成流民,流民得不到安撫,又會進化成‘暴民’……暴民不僅想要活下去,還要發泄心中的不滿,朝廷的律法對暴民沒有約束力,他們平日里害怕官員和富紳,走投無路時恨不得殺光官員和富紳。 打砸,搶掠,殺人。 沒了秩序,就會滋生各種犯罪。 帶著不少財物去淮南的崔老爺,簡直是一只閃著金光的大肥羊,崔老爺雖然也帶了些家丁護衛,和數量龐大的流民相遇時,根本起不了多少作用! 崔老爺自行踏入了險境,難怪崔彥急著要去淮南。 崔彥雖然只是個戶部小主事,一旦跟隨在去淮南賑災的大員后,就扯了虎皮,可以調動官府的力量,運氣好的話能把崔老爺救回來。 崔彥來找程卿幫忙,是因為僅靠崔彥自己,沒把握一定能辦到這件事。 他愿意以身涉險,也得看有沒有資格。 除非賞識崔彥的戶部侍郎愿意去賑災,否則崔彥加入的可能性很小,上面的人不會派今科新入仕的官員們去,都是沒有實務經驗的生瓜蛋子,去淮南是添亂??! 崔彥想說自己有能力,也得有人信他才行。 相比之下,程卿的路子要廣很多。 程卿幫不上忙,孟懷謹或許能幫上,除了孟懷謹還有章侍郎、梅大人,還有程六老爺……程卿去找他們,絕對比崔彥去找他們的效果好! “你先回去,我先去打聽下消息?!?/br> 程卿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孟懷謹和程六老爺,而是梅大人。 梅大人不僅是翰林院學士,還入了閣,內閣大佬們的安排,梅大人應該最清楚。 如果梅大人的面子還不好使,程卿只能去找程珪了,就是不知高首輔對程珪這個孫女婿有幾分看重了。 別人對淮南賑災避之不及,崔彥是恨不得塞銀子進賑災隊伍。 程卿直接去了梅府找梅大人,沒想到譚京崖也在,看樣子比程卿早來了一會兒,譚京崖找梅大人,說的就是淮南賑災一事。 程卿和譚京崖共事了幾個月,交情不好也不壞,譚京崖比她大了十多歲,平時說不到一起去,程卿升遷的速度又快,做了侍講學士,譚京崖對她的態度恭敬有余親熱不足。 譚京崖這人就和他寫得文章一樣,四平八穩的,程卿還沒見過譚京崖如此急躁的模樣。 “程卿,你也為了淮南賑災而來?” 梅大人直截了當。 程卿點頭,“淮南的災情嚴重,朝廷遲遲做不出賑災的決定,學生擔心淮南的災民會嘩變?!?/br> 梅大人冷笑,“你擔心是有道理的,今天八百里加急送來的消息,濠州已經失守了,暴民沖進衙門,抓住了濠州知府,把他吊死在了城墻上,然后搶光了濠州的糧倉!” 濠州失守了? 濠州是蕭氏皇族的龍興之地,祖陵是有駐軍的,濠州的軍事防御能力絕對不弱,居然連濠州知府都被暴民抓住殺了,那里得亂成什么樣??! 情況比程卿想得更壞,這消息朝野上下還不知道,八百里加急是直接遞往御前的,皇帝又把折子扔給了內閣,龍顏大怒,讓內閣必須拿出個章程,再拖下去,皇家的祖陵都快被人給挖了。 譚京崖比程卿勇敢,他來找梅夫人,是和崔彥一樣的打算,想去淮南。 梅大人沒同意,程卿就來了。 梅大人問程卿是不是也想去淮南,程卿搖頭,“學生怕自己能力不夠,不能平淮南之亂,反耽誤了災情?!?/br> 梅大人沒罵程卿貪生怕死,反教訓譚京崖: “你聽見沒有,這才是有自知之明的做法,淮南的局勢需要一個能力和魄力都足夠的大臣才能穩??!” 譚京崖今科榜眼的身份不夠看,去了淮南難以服眾。 程卿‘六元及第’的名頭倒是挺唬人的,但太年輕了,梅大人同樣不贊同。 梅大人沒想到自己剛教育完譚京崖,程卿又補充了道:“……學生雖能力不足難擔大任,但朝廷若需要學生去淮南,學生也絕不推脫,不為主帥,可當個從官?!?/br> 梅大人氣得瞪眼,懶得與譚京崖、程卿倆人浪費口水,直接下了逐客令。 把倆人都趕走了,梅大人自己還氣呼呼的,梅夫人端了碗去火的燉湯進來,“別生氣了,你這兩個學生想去淮南,至少是能擔事的,能不能做好是一回事,愿不愿意做是另一回事,淮南那邊多危險呀,也就程卿他們這些剛入仕的愿意去涉險?!?/br> 有心總比沒心好。 淮南的百姓現在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朝廷再不救濟,越來越多活不下去的百姓會加入暴民的隊伍。 梅大人連燉湯都沒喝完又匆匆進宮去了。 程卿在梅大人處碰了個釘子,正要去找程六老爺,宮里讓她也進宮。 內閣大臣們齊聚一堂,大皇子、二皇子和五皇子都在,五皇子跪在地上,大皇子看著五皇子的眼神很像要吃人。 “微臣見過皇上——” 程卿剛行禮,就被皇帝打斷:“不必多禮,朕召你來,是記得你殿試后寫過一篇策問……方才,五皇子自請去淮南賑災,程卿你可愿隨行?” 第414章 :孝順兒子,忠心臣子(2更) 五皇子自請去淮南賑災? 五皇子不是瘋子,就是個賭徒! 賭徒和瘋子也沒什么差別。 難怪大皇子要用這樣的眼神看五皇子。 五皇子若是去淮南賑災,還把淮南那邊的混亂安撫住了,這樣的功勞,會后來居上,把大皇子、二皇子逼到沒有退路,皇帝龍顏大悅之下,說不定直接就把五皇子立為太子! 程卿冷笑,不管五皇子為什么要自請去淮南賑災,這個決定至少比大皇子、二皇子有勇氣——大皇子是又惜命,又不想看著五皇子立功,天下哪有這么便宜的事? 至于程卿自己,被召見時沒想到皇上要派她去淮南,不過在梅府,程卿并沒有說假話,她一開始的確沒想過去淮南,不僅是官位等級,還有她自己的能力都不足以平息淮南之亂。但崔彥來找她后,程卿見崔彥想去淮南,自己也考慮了一下去淮南的事。 如果是協助賑災,程卿并不抗拒。 她一向以利益為先,卻也不是漠視生命那種人,程卿不敢說自己比大魏的官員厲害,至少她不會去碰賑災銀子。 朝廷若派她去淮南,程卿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賑災,這件事除了能撈功績,也是在為自己和家人積德! 電光火石間,程卿腦子里閃過許多念頭,皇帝問她愿不愿意去淮南,程卿回答的斬釘截鐵: “微臣愿意!” 皇帝面色稍霽,“看來,朕還算有孝順兒子和忠心的臣子?!?/br> 這話打擊范圍太廣了,內閣和大皇子、二皇子都在請罪,高首輔說了句公道話,五皇子和程卿兩個少年人,熱血上頭愿意去淮南,可真派兩人去,能解除淮南之危嗎? “父皇,兒臣也覺得五弟太沖動了,五弟第一次領差事是督辦四弟的婚事,和淮南旱災根本不能比,兒臣擔心淮南的災情得不到控制,更擔心五弟的安危!” 大皇子仍想阻止五皇子去淮南。 五皇子誠懇辯道: “多謝大皇兄關心,臣弟的確沒有經驗,還請父皇除了程學士,另派其他大臣跟兒臣一起淮南?!?/br> 敢情這是心里有數,知道自己能力不濟呢? 那還跑去做什么。 賑災的事由別的大臣做了,五皇子白白撿功勞不成! 這下連二皇子都有話說。 二皇子和大皇子站在了一起,都反對五皇子去淮南。 皇帝問五皇子可有什么想說的,五皇子顫聲道:“兒臣知道此去淮南危機重重,可濠州的暴民已經沖入府衙殺官,兒臣在京里再不中用,去了淮南也能代表皇室?;茨鲜転拿褡?,只怕官員們也人心惶惶,兒臣愿代父皇去淮南穩定人心!” 天子是不可能去淮南的。 有個皇子去,的確能穩定淮南的民心。 五皇子說自己享受皇家俸祿,就算在淮南發生什么意外,也是他的命數: “……是兒臣自愿的,任何結果,兒臣都愿意承受?!?/br> 別說皇帝了,就是內閣大臣們也被觸動。 五皇子不是不知道去淮南的風險,他是知道的,卻仍然愿意去。 就算五皇子是為了撈功績,這樣的魄力,也勝過大皇子和二皇子! 皇帝走下御座,親自扶起五皇子。 不管是千秋宴獻壽禮,追封趙婕妤,還是在坤寧宮碰見給皇后請安的五皇子,皇帝都從未將這個兒子真正放在眼中。 直到此時,皇帝才把五皇子放在了心上。 高首輔剛才還質疑,此時又第一個恭喜皇上。 “五殿下是天潢貴胄,程卿是聚集天下文華,六元及第的狀元,由這兩位前去淮南,的確可以安撫人心,讓當地的官員和受災的百姓看到朝廷賑災的決心?!?/br> 高首輔的意思,程卿和五皇子就是兩個吉祥物,程卿沒反駁。 此次去淮南賑災,五皇子是名義上的主官,程卿是五皇子的隨行副官,程卿知道皇帝肯定還要派一位老臣壓陣,圣旨未下,大家都不知皇帝屬意哪位老臣。 皇帝單獨留下了五皇子和程卿,大皇子和二皇子不情不愿走了,皇帝又重提程卿那篇策問,希望程卿此次去淮南可以實踐下策問里提到的方法。 “朕要你們救救淮南的老百姓,也要你們保重自己的性命!” 皇帝讓兩人各自回去做準備,這兩日就要出發,還提醒五皇子去和皇后道別,程卿獨自出了宮,她被皇上派去淮南的事,在高首輔等人離宮后就傳了出去。 崔彥是第一個找上門的。 看見程卿就內疚到不行,若不是自己來找程卿幫忙,程卿怎會去淮南? “打住,這可不是我自己請旨,是圣意?!?/br> 說不定是五皇子在皇帝面前說了什么。 程卿不是想追究責任,去淮南也不全是壞事,她本來就想往上爬,在京城呆著,功績又不會從天而降,真要等三年一次考核,她要猴年馬月才能位極人臣? 機遇是與風險并存的,淮南是險地,也可能是程卿的福地。 按程卿的想法,自己去了淮南,崔彥就不用去冒險了,崔彥一百個不同意,還拿程卿的說辭來堵她,說程卿不讓他去淮南,就是不讓他升官發財。 程卿都給氣笑了:“你都說我們是異姓兄弟了,你爹不就是我爹?” 崔彥被罵也不辯解。 他爹是陷在淮南了,再讓兄弟一起陷在淮南,崔彥一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