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節
書迷正在閱讀:撕裂、孤城 (1vs1 高H)、一期一會《短篇集》、倒楣千金-紳士俱樂部3、[兄弟鬩牆之一]一切都是為妳(終)、世界探寶異聞錄、當醫生開了外掛、sao狐貍精的yin亂日常、孕喜攻略、[全職高手]alpha的omega們
滿朝文武都在看她,龍椅上的皇帝也在看她。 此時此刻,沒有人會為難程卿,這是大魏建國,甚至是科考制度誕生以來第一個‘六元及第’的狀元,從前沒有過,以后或許也不會有,這么個祥瑞出現在了承平十年,自然是天大的喜事! 皇帝需要這么一樁喜事。 從十多年前起,大魏境內的天災人禍都在增加。 不是這里受了災,就是那里遭了匪,事情倒不至于鬧得特別大,但此起彼伏,叫皇帝十分鬧心。 皇帝把年號改成了‘承平’,就是想壓一壓這些不順暢。 年號是改了,卻也沒有真正平順無憂。 承平五年河臺府的水患只是因為災銀貪墨案才震驚全國,事實上這幾年不僅是河臺府一地遭災。 大魏已經許久沒有遇到大規模戰事了,不過內憂再這樣不斷,很難確保外患不會再起。 天災不斷,就會讓人質疑皇帝是否失德。 按照現在的說法,皇帝是“受命于天”,稱天子。如果某個皇帝在位期間,總出現天災人禍,那就是老天不認可這位皇帝,用天災給予他警示……退位是不可能退位的,不過皇帝通常需要發布“罪己詔”來檢討自己的過失,借此挽回民心。 程卿就是在這時候達成了六元及第。 這對皇帝來說是個好兆頭??! 以前沒能出現過的‘六元及第’偏偏出現在了當今天子在位期間,誰說老天爺對當今天子有意見了? 程卿這個‘六元及第’的祥瑞意義大過實際意義。 皇帝又不是真的指望一個‘六元及第’的狀元來幫忙治國。 但這個六元及第的狀元不僅會應試,一篇殿試策問還真有點水平,看起來能當好祥瑞,磨礪調教一番,未必不能做一個能干的臣子。 想到這里,皇帝看向程卿的眼神就格外柔和了。 程卿個子不算高,身形還單薄,從外型來說與承平七年的狀元孟懷謹差遠了。 但皇帝看她無疑是開了點濾鏡,單薄一點算什么,一個臣子能否有用又不是看臉,只要不是丑的讓皇帝眼睛疼,那就行了嘛! 何況程卿只是不如孟懷謹風儀出眾,要用“丑”字來形容她也是非常不公平的。 她只是不夠俊,卻一點都不丑。 被滿朝文武和皇帝本人盯著看,絲毫沒有露怯。 少年人的心理素質不錯呀! 普通人第一次面圣,緊張到兩腿抽筋的都有呢。 更有磕磕巴巴,語不達意,連句囫圇話都說不完整的。 這些毛病程卿通通沒有,進入皇極殿,在鴻臚寺官員的提示下,程卿該拜就拜,皇帝問話,程卿也對答流利。 流利不代表淺薄,她說的每一句話都很謹慎。 皇帝問了幾句程卿在策問答卷中寫的措施,程卿都簡明答了,不啰嗦也不賣弄。 皇帝非常滿意: “策問答卷篇幅有限,待傳臚大典后,你寫個詳細的折子遞上來?!?/br> “學生遵旨!” 程卿還沒被授官,進士是天子門生,對皇帝自稱是‘學生’沒問題。 皇帝臉上的笑又擴大了。 這個程狀元,真是越看越順眼,有少年人的朝氣,機靈中亦有幾分早熟的穩重。 有眼睛的朝臣都能看出皇帝對程卿的滿意。 程知緒站在殿內,心里不舒服:六元及第的狀元,起點的確太高了,皇帝竟允諾程卿可以直接上折子。 一般官員上折子,先由內閣批閱。 內閣會根據奏折內容的輕重緩急再上呈給皇帝批閱。 有些不那么大的官兒,不那么緊急的奏折,一遞上去可能就是石沉大海,皇帝根本沒時間看見。 眼下皇帝親口發話讓程卿上折子,那程卿的奏折內閣肯定不會攔,會直接上呈給皇帝本人。 ——這樣的殊榮,竟給了程卿這十七歲的少年人,程知緒進入官場十幾年,如今做了吏部侍郎,也不過剛剛享有同等的待遇! 高首輔擔心皇帝詢問程卿,年輕人第一次面圣會著急表現,生怕回答圣詢不夠詳細,喋喋不休耽誤了傳臚大典繼續進行。 幸好,程卿頗有分寸。 高首輔手持黃榜,繼續往下念:“第一甲第二名,譚京崖?!?/br> 狀元是程卿,榜眼是譚京崖。 這與會試時的排名一模一樣。 如此唱名三遍,譚京崖像程卿一樣由著鴻臚寺的官員引領進殿。 皇帝也溫言勉勵了譚榜眼幾句,卻沒細問譚榜眼的策問。 等高首輔再念“第一甲第三名”時,程卿真的驚了。 第三名是董勁秋! 董勁秋在會試時排在二十名開外,并不是爭奪一甲前三名的有力人選,沒想到殿試發揮的這樣好。 董勁秋自己也沒想到,鴻臚寺的官員唱名時,他自己還愣了愣。 一甲前三名要唱名三遍,再不會有錯。 董勁秋終于確信自己就是探花……額,他穿進士服在慧娘面前唱戲是為了哄妻,如今成了探花,好像要兌現承諾了? 探花入翰林,直接就是從七品的編修。 從七品的官員是沒法為妻子請封的,但比起其他只算是實習生的翰林院庶吉士,傳臚大典后就有了官職,無疑是領先了一大步呀! 程卿的六元及第,王祭酒早有心理準備。 董勁秋這個探花,王祭酒毫無心理準備。 祭酒大人幸福到快暈了。 比起程卿這個只在國子監呆了三個月的半路監生,董勁秋真是國子監的嫡系,今年的一甲前三名,國子監的監生居然包攬了兩個! 若不是皇帝在龍椅上坐著,王祭酒真要痛快大笑一場。 一甲前三名里,探花是最帥的那位。 程六老爺也滿心歡喜。 程卿做了狀元,董勁秋當了探花,一個是程氏子弟,一個是程氏的女婿,說起來又是一場佳話! 站在程六老爺身邊的刑部尚書就在偷偷恭喜他,羨慕程六老爺的子侄輩有出息。 到了他們這位置,這年紀,比得不就是子侄輩的前程么? 一個人牛逼,整個家族不算牛逼,一個牛逼的人還有優秀的后輩,家族才會福氣綿延! 第331章 :坦然無愧?。?更) 程卿是狀元,董勁秋是探花。 崔彥站在殿外越發口干舌燥。 老天爺保佑啊,千萬別淪落到第三甲……媽的,就是真成了三甲同進士,拼了命也要考上翰林院庶吉士,外放是不可能外放的,只能在京城茍著,才能叫崔鵬忌憚! 老天爺也不知有沒有聽到崔彥的禱告,一甲前三名唱名進入皇極殿后,又繼續念了二甲和三甲的前幾名。 崔彥和周恒都沒聽到自己的名字,不知自己是在二甲還是三甲。 倒是程珪,排在二甲第七名,被念到了名字,令崔彥和周恒羨慕,又叫皇極殿內的程知緒稍感欣慰。 程珪的名字很靠前,考翰林院庶吉士很有競爭力。 現在大魏官場的潛規則是“非翰林不入閣”,殿試后不到翰林院鍍一層光,將來仕途就有上限。 金鑾殿唱名后,程卿代表三百多名新科進士叩謝皇恩。 皇帝受了叩拜之禮,才起身離開了皇極殿。 高首輔將黃榜放在云盤上,交給禮部尚書。 禮部尚書捧著黃榜在前領路,程卿和眾進士緊跟其后,一路上鼓樂相奏,文武百官和王公大臣反跟在新科進士后面。 這個隊伍,要一路從皇極殿走到長安左門,寫著殿試三甲名次的黃榜,會張貼在長安左門的宮墻上懸掛三日。 程卿這個狀元要帶著新科進士們去看榜。 從皇極殿到長安左門,程卿要經過太和門、午門、端門、承天門、最終才到達目的地。 長安左門位于大明門內東北角,與在大明門內西北角的長安右門一起,是皇城通向中央官署衙門的總門,立有一石碑,上刻“官員人等,到此下馬”八個大字。 無論官居幾品,爵位多高,到了這地方也要下轎下馬,剩下的一段路只能靠兩條腿走著進宮。 每三年就有狀元領著新科進士們到長安左門看黃榜,讀書人一旦中進士,便如“鯉魚跳龍”,不管過去有多么貧微,金榜題名后都是官場新貴,所以長安左門又被人戲稱為“龍門”。 榜上有名,可不就是魚躍龍門嘛! 新科進士們都很風光,最風光卻屬于一甲前三名。 從宮里出來,出午門時,只有程卿、譚京崖和董勁秋這一甲前三名有資格走午門最中間的門洞。 這是皇帝出入的必經地。 冊封皇后,皇后初入宮時能走一次。 其余王公大臣,達官顯要都沒資格走,包括東宮儲君! 程卿心里本沒有那么多君君臣臣的束縛,可能是氣氛的烘托,讓她從午門正門洞走出時,心里也涌起了激動和異樣。 這地方別人不能走,唯有她和榜眼、探花能走,可不就是殊榮嗎? 程卿果然也是大俗人一個,這種特殊的待遇,再多一點她也是能承受的! 程卿以前總覺得探花是最風光的,許多影視文學作品的男主就是探花,長得不好看還點不了探花呢,倒是狀元和榜眼相比起來沒那么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