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節
書迷正在閱讀:撕裂、孤城 (1vs1 高H)、一期一會《短篇集》、倒楣千金-紳士俱樂部3、[兄弟鬩牆之一]一切都是為妳(終)、世界探寶異聞錄、當醫生開了外掛、sao狐貍精的yin亂日常、孕喜攻略、[全職高手]alpha的omega們
原先在丁字班和兩百多人比,到了乙字班,排名的總人數變少了,競爭卻更激烈了。 乙字班原本有學生九十二人。 去年院試,程卿這一批去赴考的,整個書院有十九人獲得秀才功名,而今年院試,則有十七人升入了乙字班。去年和今年都沒有鄉試,乙字班無人能升到甲字班,舊的人數就沒有變動,加上去年和今年的兩批,乙字班總共有126名學生。 這126名學生,有像程珪那樣,只比程卿早兩年考中秀才的。 也有早三五年,甚至和孟懷謹同一批進入書院,人家孟懷謹都當了翰林院侍講學士了,這些老同窗還滯留在乙字班沒中舉。 當然,還有學問水平夠了,不過想在鄉試中取得更好名次,要更有把握才去參考的,那就是個人的選擇。 總之,乙字班的學生有新有舊,個個都不容易小覷。 像程珪,常年能考乙字班前二十名以內,發揮的好了,還時不時能闖入前十。 像俞三,去年升班后,一開始也只能考七八十名。今年情況好了不少,這一回,俞三甚至考入了前三十名。 程卿為了不墜小三元的名頭,到了乙字班就沒松懈過,也不過是能保證自己不掉出前十。 崔彥受程卿的影響,在學業上很勤勉,他比俞三更早爬進入前三十名——那是上個月的事,七月的成績一出來,崔彥傻眼了。 他一下掉出了前五十名! ——他也沒做什么殺人放火的事啊,不過是課間偶爾走神,去想那香露生意的事。 第183章 :吃錯藥的五老爺(3更) 崔彥被月考成績慘打臉。 用他的話說,這次月考成績,扼殺了一個商賈巨甲,想要大賺特賺的富商之子崔少爺死了,活下來的是要為官做宰,官居一品的崔秀才…… 程卿笑到把嘴里的飯菜噴了。 崔彥真的是聰明人,短暫的迷茫后很快清醒,不再執著要去擴大香露生意的規模,學著程卿的做法:賺多少都隨緣吧! 崔彥能醒得這樣快,和他自身的聰明有關,也和他生于巨富之家的成長經歷有關。 他迷戀的本也不是銀子本身,而是賺錢的快樂。 一旦發現這快樂和學業相沖突,崔彥立刻懸崖勒馬。 但程卿的大姐程慧,長到十九歲,第一次談戀愛——齊延松那回不算,那是齊延松未婚夫加表哥的兩重濾鏡在作怪。 程卿已經表達了反對的態度,程慧卻不是那么容易收手的。 轉眼又是一年八月十五,連續三年,南儀的中秋文會都在紀老尚書在河畔的別苑舉行,老尚書慷慨好施,贊助了許多經費。 原來沒資格去文會時,削尖腦袋都想去。 如今隨意進出不用交門檻費了,程卿對這文會的感覺就很尋常了,處于可去可不去之間。 崔彥也是。 第一年憑著解題進入文會,覺得十分激動。 如今他也是秀才了,隨便走進去都無人攔他,反而沒了那種激動的感覺。 但程卿又不得不去。 文會是重要的交際場所,孟懷謹這個‘南儀之光’去了京城,程卿這個小三元再不去,中秋文會豈不是黯淡許多? 今年的文會,已經見不到沈學道了。 一省學道只任三年,期滿后沈學道就要調任他職。 大魏的許多官位都是三年一個流轉,像程卿比較喜歡的李知縣,再有幾個月,也要去別處任職。是不是還當知縣,會不會升官,程卿也不知道。 不過應該會升吧? 李知縣在南儀任職期間,縣里沒發生過重大惡性事件,南儀學風鼎盛,縣里每年出的秀才比別處多,自也是李知縣的政績。 程卿還挺舍不得李知縣的,換了新的知縣上任,也不知好不好相處。 李知縣都要調任了,俞知府大概也不會久留。 程卿在文會里聽著八卦,遇到了何老員外。 老爺子今年是一個人來的,何婉沒跟著。 程卿以為何婉是忌憚去年落水事件重演,何老員外喜憂參半的告訴他,何婉沒來是因為帶著人去府城談生意了,中秋都趕不回南儀。 何小姐厲害了哈,程卿想說佩服,何老員外把她拉到一邊: “小郎,你知不知道你五叔爺是怎么了,前些天,內務府的人到了宣都府,要選內供的緞子,老夫看程五老爺有意參選,已是上下打點了內務府的人。這和我們幾家先前商議好的可不同,汪布商家的事是前車之鑒,汪家從前多風光,如今落得個什么下場?“ 為內務府供貨,的確是有豐厚的利潤,織坊只給宮里進一種緞子,都能借此帶動其他貨品的銷量。 可皇商哪有那么好當的。 什么胭脂水粉之類的東西,都是最容易惹事的。 今天這個妃子用胭脂下毒,明天那位娘娘擦了粉又起了疹子,追查下來,斗來斗去的娘娘們會不會有事不好說,經手脂粉的內務府相關人士肯定要倒大霉。 內務府又往進貢脂粉的商戶頭上查,明明不是商戶的錯,上面說你錯了,那肯定要倒霉的。 汪家就因為類似的原因出了事,卷入宮闈爭斗中,不過幾年時間就敗落。 受到汪家影響,像何老員外這樣的老牌布商都不肯往內務府跟前湊。宣都府的絲綢全國聞名,可經營絲綢的也不止何、程兩家,就讓那些人新冒出來的布商爭這個榮耀去吧,何老員外再三告誡兒子們,都不許他們走門路。 程五老爺從前也和何老員外一樣,對內務府是有多遠躲多遠。 南儀程氏的聲譽,哪能和商賈扯上關系? 族里的確有桑田,但織坊和綢緞生意,全是掛在別人名下! 外人不知深淺,像何老員外這樣的老街坊老同行,自然曉得。正因為曉得,何老員外才奇怪,程五老爺這是吃錯藥了么,怎么主動跑去和內務府做生意。 程五老爺這樣做,出于什么目的? 是不是有什么事,程五老爺知道了,自己還不知道? 程家畢竟有人在朝當大官,何老員外就疑心程五老爺的反常是事出有因。他沒有直接去問程五老爺,反而來問程卿,就是要借著程卿傳話,當個緩沖。 程卿一聽,心里就咯噔一下。 何老員外不知程蓉的死因,自然不會把兩件事聯系在一起。 但程卿知道??! 內務府是為皇宮采購的。 皇宮里除了皇帝和妃嬪等主子,還有宮女和內監,后兩者加起來有一兩萬人,沒有內務府的采購,皇宮里上到主子下到宮人的日常用品就沒法解決。 宮女和內監不到很高品級是不能穿綢緞的,內務府采購的綢緞主要是供給各宮的主子……五老爺要去做貢品生意,程卿很難說服自己相信,五老爺就是單純想賺錢。 五老爺想做什么??! 這事兒到底穩不穩? 程卿心中擔心,面上卻還要佯裝無事,答應替何老員外傳話問一問五老爺。 何老員外也就略過此事不提,一群人熱熱鬧鬧往這邊走,何老員外探頭一看:“咦,怎是紀老尚書,他老人家可是有兩三年不曾見外客了,沒想到今年在文會上露面?!?/br> 紀老尚書已經致仕了。 不過宦海沉浮幾十年,人家也留下許多門生故舊,人是回鄉養老了,過去的關系還沒丟光,這文會上的讀書人,至多是舉人功名,到了紀老尚書面前當然要客氣說話。 程卿一眼望去,就看到了紀皓。 年過古稀的老尚書要來湊文會的熱鬧,自然是為侄孫紀皓鋪路。 何老員外卻誤會了,有點郁悶問程卿,“那些讀書人對紀老尚書熱情,是想當老尚書的孫女婿,紀府有好幾位小姐還待字閨中……小郎也要上前去奉承下老尚書?” 她要敢說對紀家小娘子們感興趣,何老員外肯定要打她。 程卿又不傻。 她只對紀家的少爺感興趣。 ——哈,那紀皓竟拋下了紀老尚書朝她走來! 第184章 :人貴有自知之明?。?更) 紀皓見到程卿,是非來不可。 自從在莊子上被程卿撞見,程小姐就再也沒去過鄉下田莊,紀皓自然也沒有機會見到心上人。 紀皓好不容易等到了中秋文會,果然等來了程卿。 向伯公紀老尚書告罪一聲,紀皓就匆匆走過來。 紀老尚書老眼昏花,沒看清程卿,還問旁人那是誰。 “是程卿,去年的案首,連中了小三元的那個?!?/br> “原來是他,老朽聽過,好好好,他們年輕人正該多親近一下?!?/br> 天下的長輩都喜歡自家孩子和學霸做朋友,紀老尚書也不免俗,程卿就是當之無愧的學霸,而且和紀皓倆人都是秀才,平等來往,誰也不必瞧不起誰! 老尚書不僅是嘴上說,還要往程卿方向走去。 他一動,他身邊一群年輕人也嘩嘩挪動,大家把程卿團團圍住,紀皓剛和程卿寒暄完,還來不及把話題拐到大娘子身上。 程卿也是如此,本想給紀皓一個機會,問一問兼祧的事是真是假,聽聽紀皓的解釋。 結果嘩啦啦跑來這么一群人,還問什么? 紀老尚書十分和藹,古稀之年添了耳背眼花的毛病,一丈以內還能勉強認個人影,一丈外,連是男是女都不好分辨。到了他這歲數輩分,說話已經是無所顧忌,有什么話都是直說,和程卿不過才說幾句話,就問程卿可有定親: “……老朽家中有一孫女,溫良恭順,可配程小郎君?!?/br> 老尚書,您老說真的? 紀皓都傻眼了。 程卿也有點卡殼。 何老員外要嫁孫女給她是有跡可循,紀老尚書這又是鬧哪一出???竟這么隨便就要嫁孫女,真是像司墨打聽的那樣,紀家孫輩的小娘子太多了,紀老尚書遇到合適的就趕緊抓一個去當孫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