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書迷正在閱讀:撕裂、孤城 (1vs1 高H)、一期一會《短篇集》、倒楣千金-紳士俱樂部3、[兄弟鬩牆之一]一切都是為妳(終)、世界探寶異聞錄、當醫生開了外掛、sao狐貍精的yin亂日常、孕喜攻略、[全職高手]alpha的omega們
程卿又去看丙字班的名次,丙字班一共185人,俞三考了21名,這混賬的成績比程卿想的要好,果然不可小瞧! 又去看乙字班榜單,乙字班人數更少些,一共才92人,程珪是第19名。 這兩人要能保持現在的成績,明年俞三中個秀才問題不大,程珪則很有希望中舉……程卿頓時感覺到壓力。程珪先不說,這人非常重視名聲,不會明晃晃跳出來對付她。俞三卻是個不要臉的,和她在書院已是勢不兩立,明年俞三要是順利升入乙字班,程卿的日子會更不好過。 就像孟懷謹當日罰俞三等人抄書,高了兩級的師兄發話,刁難都是愛護,俞三若順利升入乙字班,肯定要整死她。 程卿抿嘴。 一個欠揍的聲音在背后響起: “程師弟,你這成績可有點替孟師兄丟臉呀,怎么,孟師兄那般關照你,沒有給你開開小灶?” 程卿連頭都懶得回。 費嘴皮子爭辯無用,她把成績提上去,俞三這樣的人自然不敢再瞎比比。 她也是當過學霸的,到了這大魏朝從頭學起四書五經肯定需要一個過程。 程卿要走,俞三攔住她: “程卿,聽說你要去中秋文會?” 程卿回頭,“我去不去中秋文會與你何干?俞三,你管的也太多了,文會可不是你家舉辦的,整個南儀縣的讀書人想去的都能去!” 俞三抱著手臂笑: “別人都能去,至于你么,我勸你考慮清楚,反正我在你身上沒見到幾分文才,犯官之子不要污了中秋文會的清正文風?!?/br> 狗屁清正文風,說的讀書人個個都餐風飲露不問俗事,若不是為了揚名拿好處,每年的中秋文會豈會去那么多人? 俞三的意思她不配去文會,程卿笑了笑,沉著臉離開。 看榜的學生都沒說話。 大家固然是不想和程卿交往太深,可俞顯這也太咄咄逼人了。 各種找程卿麻煩不說,一個沒有門檻,廣邀全縣讀書人參加的中秋文會都不想讓程卿去。 俞顯這個知府公子,比皇帝的兒子還霸道,大家嘴上沒說什么,心里也反感。 程珪當時不在場,從別人嘴里聽說了這事也覺得俞三囂張太過: “他要去就去吧,自己肚里沒墨水在文會上也無法揚名,阿顯你又何必出言相激,白白叫同窗反感?!?/br> 俞三冷笑: “我怎不要他去?我就是怕那小子慫的不敢去?!?/br> 不去文會? 那怎么有好戲看。 這一個月里,程卿處處和他作對,俞三忍耐也到了臨界點,一心想著找機會將程卿趕出書院。 南儀書院是程家的,程五老爺對程卿關照,俞三沒找到下手的機會。 那么離開書院,到了有許多官員士紳參加的中秋文會,程卿再丟了程氏的臉面,程五老爺的臉色想必會很精彩吧! ——那時候,程五老爺還會護著程卿嗎? 第34章 :不花銀子怎能脫穎而出! “二百六十七人,程卿考了九十七名?!?/br> 程五老爺仿佛閑話家常,妻子李氏輕輕白了他一眼,“你有何不滿?卿哥兒四個多月前剛學四書五經,和他一起考入書院的,最少也學了兩三年呢!” 時下文化普及率不高,像后世那種九年義務教育是做夢都不敢想的,文盲遍地都是,普通百姓能讀書識字已是極少數,大多數人大字不識一個照樣過完一生。 南儀書院收的學生豈止是識字,對四書五經沒一定的基礎,書院也不可能錄取。 凡是被書院錄取的人,老老實實念個兩三年書考個秀才問題不大,至于能不能中舉人,除了書院授課,也要看自己的勤勉和天賦。 程卿就是在和這樣一群年輕人在比,丁字班有267人,程卿第一次月考就是97名,再考慮到程卿學習的時間才短短幾月,李氏覺得程卿考出來的成績是真不錯! 怕丈夫會因此看輕程卿,李氏又添了一句: “你且看下次月考,卿哥兒肯定還有進步,這孩子可能沒有孟懷謹的天資,但他連放假都書不離手,將來未必不如孟懷謹?!?/br> 五老爺無奈。 “我也沒說他不行……” 他才說了一句,李氏就有無數的話反駁他,外人若不知,還以為程卿是李氏的親孫子! 不過那孩子也真是很招人喜歡。 程氏在南儀縣綿延生息,族里子弟眾多,在書院求學的更不少,比程卿成績好的也不少,李氏這樣關注程卿,只能說程卿投了李氏的眼緣。 遠的不說,就說二房的程珪,李氏想關心都不敢,二房的朱氏像防賊一樣,生怕李氏搶了她孫子。 呵,小人之心! 程五老爺現在是真希望朝廷快點處理賑災銀貪墨案,在京城的胞弟,也該用心把程知遠從案子里摘干凈。 人雖然死了,救不回命,至少要留個清名。 程五老爺這種想法,一開始是從族里利益出發,為了南儀程氏的名聲考慮,為了京城的胞弟著想,現在則多了一個理由——犯官之子不能參加科考,程知遠身上的罪名不洗清,程卿那孩子會被耽誤! 那就真的挺可惜了。 五老爺思慮片刻,還是去書房寫了一封信,讓人送去京城。 “一定要親手交給六老爺?!?/br> …… 程卿考了丁字班97名。 程珪考了乙字班19名。 兩人的成績擺著,有眼睛的都能看出來差距有多大,周嬤嬤一聽這消息就知道老夫人會高興。 果然,老夫人聽了這消息,讓人叫來三兒媳黃氏: “珪哥連放假都不回家,一門心思關在書院苦讀,他的精力都用在科考上,你這個做嬸嬸的也要多關心他的衣食住行?!?/br> 黃氏急忙辯解,“知道珪哥放假不回來,兒媳已令人送去了新裁的秋衣,過些天的中秋文會珪哥肯定要參加,又給他添了一百兩銀子,母親若覺得不夠,兒媳命人再送!” 一年一度的中秋文會是南儀盛事,讀書人顯才揚名結交人脈不說,程珪已經十六歲,二房為了讓他專心科考并未給他議親,但若真有極好的親事,二房也不會拒絕。 一個少年是否優秀,要看父親的官職,看家族的整體勢力,也要看少年人自己的風儀。 中秋文會,就是最好的場合,黃氏知道婆婆疼愛程珪,自然會把這些事都替程珪打點仔細。 反正是用公中的銀子,黃氏真不心疼。 朱老夫人勉強算滿意,黃氏只說了秋衣和銀子,老夫人發話讓廚房每日燉一盅滋補的湯品送去書院。 “一定要看著珪哥喝掉,身子垮了,他的科考抱負怎么實現?” “還是母親思慮周全?!?/br> 黃氏恭敬聽了,自去安排不說,正房里只剩下周嬤嬤和朱老夫人兩人,老夫人笑容意味深長:“又是一年中秋文會,珪哥要參加文會,我看那小孽障多半也要湊這個熱鬧?!?/br> 周嬤嬤陪著笑,“他如何能和珪少爺相提并論,老夫人若不喜,不如——” 老夫人抬手制止:“中秋文會有太多人關注,五房的老匹夫防我們似賊,倒不必動手對那小孽障做什么,讓他去,看他是受到的奚落多還是贊譽多!” “那可不好說,文會上才俊如云,或許都沒人注意到他?!?/br> 周嬤嬤這話討了朱老夫人的喜歡。 是呀,中秋文會雖是在南儀舉行,宣都府的青年才俊都會去,程卿一個不起眼的小郎,又會有幾人注意? 朱老夫人覺得自己對程卿似乎太過關注,那小孽障哪里配! …… 月亮一晚比一晚圓,中秋也一天比一天臨近。 書院的學生們有些浮躁,都想在中秋文會上大放異彩,夫子授課時頻頻走神。 或要精心準備兩篇文章,或要提前備好幾首詠月的詩詞,拿到中秋文會上亮相,程卿走到哪里都能聽見大家討論中秋文會,崔胖子私下里也問她有沒有準備好,程卿反問對方要做什么準備。 崔胖子奇道: “人人都有佳作呈現,你不準備如何脫穎而出?” 在文會上和一群讀書人比文才? 別逗了! 程卿敢參加科考,就因為科考是標準的應試教育,考什么不考什么有劃分,寫八股文也有固定格式。但要說才華,她是真沒有。 在文會上胡謅幾句打油詩,別人會笑掉大牙吧! 至于當文抄公,程卿不是沒考慮過,中秋文會要作詩肯定是詠月,可這大魏朝在元末以前和程卿說了解的歷史一致,最有名的詠月詩詞早被前人寫出來了。 程卿能抄的范圍只有明、清兩朝。 這兩朝有什么出名的詠月詩詞嗎? 她是一首沒想起來! 文章佳作更不用說,在書院一個多月,夫子把基礎給大家捋了一遍,正在教破題……呵呵。 崔胖子看她表情還有什么不懂的,恨鐵不成鋼將程卿拽到一旁,神神秘秘指點她: “你當人人都是詩仙轉世,是七步成詩的曹子建么,只要肯花銀子,什么樣的錦繡文章買不到?” 第35章 :活像個癡漢! 說半天原來是代筆捉槍,程卿無語。 “我沒錢!” 有錢也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