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節
不管徐書記如何想,蘇青玉就讓林楠去通知其他幾個副市長來開小會了。雖然現在市委意見還沒一致,但是準備工作可以先做起來了。 她剛剛找徐書記,也是打算著先講明道理 ,再表明態度。 她得讓徐書記知道,反對他之前的提議,不是為了針對他,或者搶奪邊州的權利。而是因為她的施政理念就是這樣。 盡量不要引起班子里的不團結。 但是如果徐書記固執,蘇青玉說服不了他,也只能拿出自己的強硬態度來了。 這年還沒過完,連副市長他們就匆忙來市鎮府開會了。 聽到蘇青玉的會議內容之后,他們一驚,問道, “徐書記那邊態度怎么樣 ?” “我已經找徐書記談過了,他沒反對 ?!?/br> 連副市長問道,“同意了?” 蘇青玉伸出手掌,“五五開?!?/br> “……” 蘇青玉笑道, “但是發展經濟,本來就是我們市政府的職責,所以我認為我們也不能耽誤工作?!?/br> 幾人對視一眼,都明白了,蘇市長這是準備拿出強硬的態度了。 他們心里也都有些高興。 畢竟他們肯定是支持蘇青玉的。如果蘇青玉毫無主見,那他們也很被動的。 沈副市長道 ,“年前面會議上您就該強硬點?!?/br> 蘇青玉道, “這不是想讓大家過個好年嗎 ?” “……”您考慮的可真周到 。 “行了,趕緊開會,咱們今年可是忙碌的一年。明年過年可就沒這么輕松了?!?/br> 大家頓時滿臉嚴肅的進入工作狀態。 和這邊相比 ,徐書記那邊就顯得頹喪了 。 一方面也是蘇青玉的堅決反對讓他滿心斗志受到打擊。 另外一方面也在考慮蘇青玉之前說的那番話。 徐書記并不是有強悍能力的領導 。 他這些年走上來,完全是在特殊時期里面的□□,以及豐富的工作經歷讓他走上來的。 但是他也有一個好處,他確實對邊州感情深厚。也是想家鄉的父老鄉親在他帶領下過上好日子的。 這兩種矛盾的想法讓他內心備受煎熬。 晚上回到家里,他還是心事重重 。 他妻子給他端了茶過來 ,“年還沒過完呢,怎么就這個樣子。前陣子不挺好?” 徐書記沒說話,心情就是挺不好。 他妻子就道 ,“聽說咱們邊州要建很多藥材廠 ?” 徐書記不高興道,“你聽誰說的,這都沒確定呢?!?/br> “都在議論呢,這不 ,今天我回娘家那邊去,我二嫂就找我打聽了,說要是有機會,能不能給安排,她娘家侄子待業呢?!?/br> 徐書記頓時臉色一變,“待業找我干什么 ?自己不知道去找工作?都和他這個思想,那沒關系的人怎么辦?” 說完,他一頓 ,突然想到,待業的人這么多,有關系的就去找關系,沒關系的干著急。 他能解決一部分人,能解決所有人嗎? 他妻子一向知道他的脾氣,見他發火,就沒繼續說下去了。 第二天,徐書記沒上班,也沒坐車,就一個人在外面溜達。 邊州的市場并不算活躍。 小商販也是有的,但是并不算多。 這也和邊州的經濟環境有關。 邊州老百姓手里沒什么錢,自然不會想買東西。沒人買東西,商販不賺錢,也就沒人愿意做被人看不起的商販了。 而且邊州人心里多少還有些過去的想法,認為單位是鐵飯碗,商販不入流。 普通老百姓往往很看重面子問題。 徐書記在一個早點攤子上面買了一根油條,一碗豆腐腦。 邊吃邊看著老板忙活 。見老板忙完了,問道 ,“你們這生意好不好???” “還成?!崩习迨莻€四十多歲的男人,笑著收拾桌上的碗筷 ,然后道,“反正能養家就成?!睋娜思仪撇黄鹱约?,老板道,“別看我是做生意,可養家糊口沒問題。以前我也是在單位干的,效益越來越不好,兩三個月都沒發工資?!?/br> 意思是單位體面是體面,不一定有他這樣賺錢。 徐書記心里微動,問道,“那要是讓你再回單位工作呢?” “我才不去呢?!崩习逍Φ?,“不出來干的時候總怕單位把咱退了,等出來才知道,人有一雙手,干什么不賺錢?同志你說是不是 ?” 這是心里話。不做生意的人,這會兒總有些看不起做生意的,認為人家辛苦,累。 但還是做成了的才知道這辛苦是多么值得 。 徐書記吃完,又繼續在街上逛了逛 。 然后發現,邊州城區竟然還有人開了一家青山中藥店。 賣的都是制作好的中藥。 他過去一問才知道,這老板還是青山縣人,年底跑過來開的店。 青山縣城里和他這樣的中藥店都開了好幾家了。 他們也不是單做青山的生意,還往邊州其他縣里和附近的市里做生意。 這老板以為徐書記是來買中藥的,使勁兒吹青山中藥的好處。說和省里土特產公司都是合作的,專門往外輸出的。 絕對是正宗的青山藥材。 “我這藥材比外面還便宜,可不賺你們錢,我賺的是政府的錢 ?!?/br> 徐書記詫異道,“這怎么說?” 老板笑道,“咱政府說了,咱青山那么多藥材總不能光靠人家,咱自己得有銷路。就在縣里招商,我們要是賣出了藥材,政府都給我們補貼的。所以啊,我們都是為了銷量,利潤特別低?!?/br> “……” 徐書記不好意思空手走 ,買了一些干靈芝,準備回去泡茶喝。 可把老板高興壞了,直說要多給點。 拿著自己的靈芝,徐書記問道,“青山人現在過的怎么樣?” “好呢,比以前好?!崩习遄龀闪艘粏紊?,這會兒心情很好 ,“街上熱鬧多了。同志你有空過去玩玩。對了,你想不想做藥材生意,要不我給你牽線?”這也是有提成的。 徐書記:“……” 下午 ,徐書記才回到辦公室。 這半天時間他比往日里都要用心的去觀察自己治理之下的邊州人民。 還是那樣窮。 哪怕就和他之前計劃的那樣,建設制藥廠對城里招工,也改變不了邊州的經濟。 只能重走曾經的路而已。 在這些認知之下,他心里的天平也開始轉移了。 就這么糾結了兩天,下面也將年前安排的調查的數據送過來了。 徐書記坐在辦公室里仔細的看數據。 人多,耕地少,是邊州的缺陷。 農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也是邊州的一個特點。 而且在計劃生育之前,生育并沒有控制,二十到三十這個年齡層的年輕人特別多。 仿佛一項一項的數據都在告訴他,不改變,局面更嚴峻。 蘇青玉這會兒也在看數據。 和徐書記不同,她看的心情還算不錯。 這么多的青壯年,是邊州發展的重要力量。 蘇青玉希望能夠引導他們,共同建設自己的家園。 一部分人留在邊州發展基本盤,另外一部分敢想敢拼的同志,則出去沖鋒陷陣。 比如將邊州的這些特產銷往全國各個城市各個地區。 光靠土特產公司可不行,還是得靠人。 未來,她還是要培養一大批的藥材商人。將邊州的藥材都換成錢。 第469章 第469章 看完之后, 蘇青玉就決定再等兩天,現在數據出來了,徐書記肯定是要開會的。到時候 就知道他的決定了。 她自己也做好了兩手準備。 團結班子自然是最重要的, 可如果觀念沖突不可避免, 她就要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邊州不能再拖了。 已經晚了這些年,如果再錯過, 那就更難了。 現在已經是90年,再過兩年,偉人南巡, 整個經濟模式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市場的競爭力會越發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