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節
領導們每天愁白了頭發都沒轍。 為了不給上面領導添麻煩,他們從來不喊苦不喊累, 咬著牙關熬。 蘇青玉問道, “你們有沒有安排過讓這些村民下山來居???” 小秘書道, “這個倒是考慮過了,不過考慮到耕地問題, 他們也確實更適合在山上,下面沒這么多耕地啊?!?/br> “而且他們也不樂意。以前鬧荒的時候, 他們就靠著這山才過上吃飽喝足的日子,說住里面安穩?!?/br> 蘇青玉清楚了, 這是壓根沒安排過。就算號召過, 也絕對沒給村民們妥善的安置。 從她來邊州開始, 聽的最多的就是這里的人不樂意走出來。 蘇青玉是不信的,她不信沒人愿意出來,如果真不愿意,未來那些邊遠山區怎么會有那么多人離開家鄉去外地工作賺錢呢? 不管下面村干部怎么說,哪怕村民親口和她說不愿意出來,她就不信。 人性就是向往過好日子。 這些人之所以不樂意, 那是因為不知道什么叫做好日子。 以前小嚴村的人也不樂意搬去城里呢,覺得城里是城里人過日子的地方, 他們農村人去了沒法活, 所以不樂意去。 但是后來有個別家里過的好了, 搬去城里的, 住的也挺好的,也沒說要回小嚴村啊。 所以蘇青玉一路上也沒再問這個小秘書關于這邊的情況了。 她情愿自己去看。 小秘書戰戰兢兢,覺得領導好像不大說話了,是不是自己說錯了話。 蘇青玉一路考察也不是盲目的,有自己的計劃。 比如第一站,她還是考察各個地區學校的情況。 雖然她不是負責教育的,但是教育和農業管理也是息息相關的。她要開展的計劃還是要依托當地教育情況。 她之前倒是知道元歸給邊州這邊捐助錢修學校的。 她還問了小秘書這個事兒。 小秘書就道,“是有這個事兒?!?/br> “那我們先去看看學校?!?/br> 學校確實是新修的,但是蘇青玉走進去看,每個班級卻沒多少人。 這還是鎮學校啊,全鎮的學生大部分都要來這里上學的。 教室竟然都沒坐滿。 校長聽到消息趕緊過來接待,“蘇市長您好?!?/br> 蘇青玉道,“校長同志,學校這里的情況不是很樂觀啊,失學率這么高?而且班上讀書的大部分都是男孩。你們有給學生家長做工作嗎?” 老校長頓時一臉苦色,“老師都走訪了,沒用。說是交不起學雜費。學校倒是能免幾個學生的,可普遍這么說,我們也沒轍啊?!?/br> 蘇青玉也是了解這個時期的學雜費問題。 這會兒國家困難,教育方面壓根就沒有辦法減免,所以哪怕是農村地區的學校,學雜費都很多。 蘇青玉自己□□十年代的時候的學雜費,都得到了一百到兩百一學期了。 孩子少還好,孩子多了就是一筆負擔。 “除了這里的學校,下面村子還有沒有學校?” “蘇市長,我們這情況比下面村子還要好一些。那些村子里的學校,能有二三十人就不錯了。那些老師也是很努力的做工作,可是……太難了?!?/br> 一個搞了多年教育工作的老校長承認這份工作的艱難,這會兒臉上還忍不住有些窘迫。 蘇青玉道,“好,我知道了。你們工作確實有許多困難,咱們一起好好解決。另外,下面村子里還有那些學校,你安排個人帶我去看看?!?/br> 老校長立馬自告奮勇,“我帶您去吧,我都熟?!?/br> 蘇青玉看他一把年紀了,就道,“要不換個人吧,學校這一攤子事兒也離不開人?!?/br> “沒事兒,我平時也往下面學校跑。我這腿腳利索呢?!?/br> 蘇青玉也就沒再拒絕。 一行人又去下面的鄉村學校。 鄉村學校倒是沒建在山里,而是建設在山腳下。其他的幾個村子的人都來這邊上學。 而所謂的學校,也就青磚瓦房幾間。 蘇青玉道,“這就是新修的學校?” 小秘書道,“因為鎮上的學校入學率太低了,縣里覺得浪費資源,就沒修那么大?!?/br> 蘇青玉:“……” 老校長先一步往學校里去了,喊了里面上課的老師出來。 一共就兩個老師,還是兩口子。 看樣子年紀也不算大,大概也就三十來歲。 老校長介紹道,“蘇市長,這就是我們這邊的青山五小的老師,兩人可有才華呢,這位吳楚華老師還是當初下鄉留下來的呢。城里來的老師。這位是他愛人,高小丫。教數學的?!?/br> 蘇青玉主動和他們握手,“兩位同志能夠在這里堅持教學,辛苦了!” 兩人頓時有些拘謹。 蘇青玉問吳楚華是哪一年的知青。 吳楚華道,“七五年?!?/br> 蘇青玉笑道,“那和我是同一批的,我也是七五年的?!?/br> 吳楚華眼睛一亮,顯然沒想到眼前這位也是知青同志。 蘇青玉道,“我以前也在插隊的小學任職過?!碑斝iL。 這就讓兩位年輕老師放松不少了。兩人都輕松的笑了起來。吳楚華說他也是在這里插隊的時候當的老師。 蘇青玉道,“后來就選擇留在這里了?” “參加過一次高考,沒考上。后來學校也找不到人來頂替我,想著我要是走了,這里孩子就沒法念書了。就干脆留下來了。我愛人也是我教出來的。她數學學的好,就可以幫我分擔小班的學生了?!?/br> 高小丫臉紅的笑了起來。 蘇青玉問道,“小班?你們這邊幾個班?” “就兩個班,大班小班?!眳浅A把學校的情況詳細說了一些,這會兒青山五小壓根就不像其他學校那樣還分很多年級。這里只有兩個班。一二三年級是小班,四五年級是大班。 每個年級分別也就三四個孩子,多的有五六個。反正大班小班加在一起,也就二十五個孩子。這也是整個青山五小的所有學生數量了。 他們每天都會輪流給這些孩子上課。講一年級課程的時候,另外兩個年紀就自己復習,依次安排。因為孩子不多,倒是也應付的過來。 就是今年來報名的人越來越少了,馬上小學畢業的孩子也不準備繼續念了,因為念中學要去鎮上,離家太遠不方便。中學學費也更貴,負擔不起。 說起這些,吳楚華眉眼都是愁。 蘇青玉聽著也是眉頭微蹙?!捌渌r村小學也是這樣嗎?” 吳楚華點頭,“差不多?!?/br> 老校長道,“有的學校才一個老師呢。不是不安排,咱們這邊也確實是沒那么多老師。但凡是能夠教的,咱也不講究學歷了,都會給安排上?!?/br> 蘇青玉問道,“你們給學生家長做過思想工作嗎,有什么收獲沒有?” 吳楚華嘆氣,“蘇市長,我們每個月都會家訪,給那些學生家長做工作??墒窃敢馑秃⒆觼淼暮苌?。這些愿意送孩子來的,也是因為家里沒人帶孩子,怕孩子亂跑,來這里學幾個字。我也問過他們,我說學知識,以后有出息?!?/br> “他們就說,能有什么出息,總不能去當工人?!?/br> “我說現在國家改革了,以后沒準做小生意,要會算賬。多賺錢也好?!?/br> “他們就說,越窮越光榮?!?/br> 蘇青玉問道,“孩子們自己的想法呢?” “孩子們倒是想來念書,因為來念書,就不用干活了。有時候小丫還會給他們弄點野果子做果干吃,都樂意來??梢墙o他們講未來,他們也不懂。沒走出過山里的孩子,什么也不知道。他們最大的理想就是接我的班,在這里當老師?!?/br> 蘇青玉道,“這么說,即便是為了不干活,孩子們也是愿意走出來的?!?/br> 吳楚華笑了,“是啊,能夠不干活對他們來說就是最舒服的了。山里活多,男娃女娃都要做。特別是女娃,打豬草,撿柴火,還要帶孩子?!?/br> 情況雖然不好,但是蘇青玉心里總算是得到安慰了。 孩子們還小,可塑性強。他們還有渴望。思想還沒有變得麻木。 了解了情況之后,蘇青玉就離開了五小,又去了附近的學??戳丝?。就和吳楚華他們說的一樣,情況都差不多。 考察完學校之后,她就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面記錄下資源和生源兩個詞。 看完基層學校之后,蘇青玉才著重的去了解當地種植的農作物情況。 雖然是山地,但是種植的農作物和湖云其他地方的也是大同小異。 產量和她之前在文件上了解的一樣,不多。 蘇青玉倒是了解到了當地的一些特產,比如山里的茶樹,比如板栗之類的。另外,當地的野山菌也挺多的。家家戶戶家里都曬了一些野山菌吃。 她在這些特產上面勾勾畫畫的做記號,然后準備找專家來看看,這邊的土質適不適合大規模種植這些。 除了這些之外,蘇青玉還準備種草藥。 這么大一片山,總不能扔下不要,還是要利用起來的。 所以該種就得種。 光是這些工作,蘇青玉就差不多用了半個月來了完成了。 第443章 第443章 蘇青玉一來邊州就忙忙碌碌大半個月, 也沒提出什么建設意見,也沒和各個部門交流溝通,也沒說和誰打好關系。這倒是讓其他領導們摸不著她想做什么。 等考察完了之后, 蘇青玉也沒開展工作, 而是一連幾天都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面工作。甚至連飯都是劉主任送到辦公室里面的。顯得很不合群。 在辦公室里面忙了一個星期,蘇青玉就對著青山縣的地圖看,邊看邊寫自己的計劃。完成之后,她就興匆匆的拿著自己的計劃書去找呂書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