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節
車廂里頓時安靜下來。只余下兩人的呼吸聲。 過了好一會兒,林楠才笑道,“我又不準備找對象了,你這個問題白問了?!?/br> 左亮一聽,心里急了,“怎么不找了?你還很年輕,比我小幾歲呢?!?/br> 林楠勉強笑道,“你知道我的情況的,我結過婚……還不能生育了。沒必要找了?!?/br> 左亮一下子踩了剎車,將車子停在路邊,“這怎么就沒必要找了。結沒結婚也不重要。能不能生更不重要了?!?/br> “左師傅,你別說了,我自己也不想找。開車吧?!绷珠?。 “……” 還準備好好聊一聊的左亮聽出了她語氣中的堅定,頓時有些無奈,他握緊了方向盤,然后繼續開車。 只是一路上,再沒人說話了。 回到鎮上,林楠就下車走了,左亮悶悶不樂的開著車子停在了蘇青玉家的門口。 蘇青玉家里正在煮餃子,因為得需要人帶孩子,蘇青玉就自己一個人煮,元歸帶著孩子在門口玩。 聽到車子聲音,元寶就喊起來了,“車車?!?/br> 元歸聞言抬頭,看到確實是左亮回來了,他直接道,“今天過年,你好好放假,不用來找我們?!?/br> 這話聽著就扎心了。 左亮:“……元先生,向您請教一件事?!?/br> “嗯,你說?!?/br> “你說,要是女同志表明不想找對象,那我還能怎么辦啊?!?/br> 他覺得元歸能追上蘇青玉,也是相當有本事的。所以心慌意亂之下,只能來找這位出點主意。 元歸聞言,神色嚴肅道,“這種事情我怎么可能會知道?我和青玉當初是互相有好感,就在一起了?!?/br> 左亮心又被扎了一下。 元歸好歹也是念著他這些年對他的幫助,所以也沒那么絕情,說了點意見。 “雖然我沒這種體驗,但是我覺得,對待女士,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和細心。努力的了解她的需求,然后堅持不懈。當然,也不要惹人生厭,要注意一個度?!?/br> 這一番話可讓左亮心里又有方向了,“元先生,謝謝你,太謝謝你了!” 他立馬上車走了。 蘇青玉煮好了水餃,喊他去端,“剛剛我聽到左亮同志的聲音了,怎么沒見到人了?” 元歸道,“回去了。過來就問我一些問題而已?!?/br> 蘇青玉道,“這大過年的,肯定是很重要的事兒。是遇著什么困難了嗎?” 元歸淡定道,“也沒有什么,就是感情方面的事情。當初我追你,花了很多心思和精力。所以他過來找我問問經驗?!?/br> 聽到元歸提起以前的事兒,蘇青玉臉上一熱,“就你那經驗?也就碰到我,要不然得打光棍?!?/br> 說完又好奇,“他哪里來的感情上面的事情,平時也沒看出來和誰處對象啊?!?/br> 元歸很認真道,“他平時空閑時間多,年紀也不小,會考慮這些很正常?!?/br> “也不知道是誰,”蘇青玉將筷子擺放好,“成家也好,要不然我總覺得他是被我們耽誤了。他要是在這里成家了,我就給他批一塊地蓋房子,也算成家立業了,也能讓女同志安心。他要是愿意,我還能給他入編,總不能沒名沒分的給我當司機。對了,到時候咱得表示表示。左亮同志對我們幫助確實很大的。在生活上能照顧就多照顧點?!?/br> 她覺得左亮這樣有真功夫的人,哪里都是能待得的。愿意這樣背井離鄉,一直給她當司機兼職保鏢,實在是太好了。 元歸道,“他為元華工作了二十多年,早就有了一些股份分紅了。雖然也不多,一年大概也就十幾萬吧。但是足夠生活了?!?/br> 左亮可不是一般的員工,是一直跟著他的人,除了保護他的安全,還能幫他處理很多事情。能夠得到這份信任,足以說明左亮的能力和忠心。對于這樣的人,他也從來不會虧待。物質上是絕對會保證的。 蘇青玉:“……”這還叫不多?這年頭萬元戶都是很少了。這一年十幾萬…… 早就知道左亮同志工資高,就不知道人家這工資比她高出那么那么多…… 第425章 第425章 蘇青玉覺得自己cao心太多了, 竟然cao心一個比自己工資高那么那么多的人。 有這功夫,她還是多cao心依然在貧困線上的老百姓吧。 于是年初三,她開始上班了。 華陽區和臨河區的區領導們比她還要忙, 大年初一都沒過好年。 終于等到大年初三,蘇青玉上班,他們就立馬拎著東西過來了。 名義上是給蘇青玉拜個年,實際上是想詳談合作的事兒。 這次他們可是有備而來的。 就在年前,兩個區發生了很大的動蕩。從上到下進行而一次調整。 這動靜大到差點就壓不住了, 還好市里趙書記是支持他們的, 所以才能夠成功調整基層干部崗位。 “我們這次算是破釜沉舟了,多少人準備看我們的笑話啊,這次誰也不能攔著我們搞發展?!?/br> 華陽區武區長堅定道。 秦區長也嚴肅的表態了, “這次我們下面進行調整之后,嚴重缺人。所以這次還得找花崗借人啊。把新任培養培養?!?/br> 似乎是擔心蘇青玉不信任, 他們還將調整的名單拿過來了。 蘇青玉沒看,而是笑道, “既然你們這樣下定決心, 那我們花崗肯定也是說話算話的。我建議, 我們三個區針對這次合作, 組成一個小組。 之前和東山而已是這樣做的。專事專辦嘛。咱們先討論一下兩個區的具體情況, 然后根據情況作出安排。至于種植方面的事兒, 咱都不懂,咱就交給專業的人辦。從外面請這方面的技術專家來。哪怕多出錢都行。怎么樣?” 武區長和秦區長也都是下了決心的人。這會兒蘇青玉有條理的安排, 兩人也干脆, “行,蘇書記,你有經驗, 這事兒你牽頭?!?/br> 于是新年還沒過完,三個區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華陽區和臨河區是要忙著做人口普查,耕地普查工作。 花崗則在下面基層干部里面選一些愿意去外地支援的年輕干部。 這次需要的人不少。而且種植果樹是之前花崗都沒有辦過的事兒,這些人是沒有經驗的。有一定的難度。 好在因為之前回來的干部們大部分都獲得了提升,沒提升的,在檔案上面也添了一筆,所以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次機遇和挑戰。稍微有些理想的年輕干部們都樂意參加。 報名參與的人還不少。 蘇青玉當然也不會讓太多人去,畢竟花崗的工作也離不開人。這只是鍛煉的機會,沒必要去太多。 于是給東山于區長打了個電話,說了另外兩個區的情況。 意思是讓他們也出點人出來,鍛煉鍛煉,“你們東山山地種植也是條件很不錯的,我認為可以安排基層工作做的不錯的年輕干部過去鍛煉。人才就是要在不斷的實干中鍛煉出來的?!?/br> 于區長也心動了,一方面是想培養干部,一方面也是想多學點東西回來。 以后東山致富的路子更豐富,更多。 畢竟養殖的風險他也是知道的。能夠多元化發展,當然還是多元化發展好。 于是花崗和東山都選了一批人,大年過完之后,就被華陽區和臨河區接收了。安排在各個基層了解情況。 他們這些區里領導,則組成了一個專項小組。 蘇青玉雖然是書記,也不適合管經濟上的事兒,可這種區之間的合作是她最先提的,也是她最有經驗,所以被推舉為小組組長,胡區長則是副組長。其他區領導則是小組成員, 小組成立之后,蘇青玉就連續開了三天會。 和大家一起探討了華陽和臨河這兩個區未來的發展重心。 這兩個區最后還是決定,走蘇青玉想的那條路。 種植果樹為主,然后再多元化發展其他輔助項目。 比如大棚菜、養雞、養鴨等低成本,周期短,來錢快的項目。甚至有些鎮上有水資源豐富的,也可以學花崗那樣養魚養蝦養螃蟹。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蘇青玉并沒有提出讓這兩個區像東山區和花崗區那樣搞什么集體投資。 而是鼓勵私人養殖和種植果樹。 她的理由也很充分。 第一,這兩個區目前人手不足,搞集體投資,很需要人力物力。 第二,果樹生長周期長,這也就意味著兩三年之內都是需要等待的,這個時間很容易出現問題。 比如,上面領導換人,果園里又還沒有出成果。到時候萬一有新政策怎么辦? 領導突然不讓種果樹了,讓種回糧食了怎么辦? 所以這果園成為了私人財產,果農們才有自己做主的權利。 另外,為了鼓勵農民同志種植果樹,她認為還應該進行一些鼓勵。比如種活一顆果樹,在沒有結果的周期內,區里每年給果農補貼多少錢。 這提議一下子讓小組成員驚呆了。 這是直接給老百姓送錢? 武區長道,“咱們是為了他們致富啊,這到頭來,還成了為我們種的?” 蘇青玉道,“確切的說,是為整個區種的。他們以后收入了,不得增加稅收?不得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發展?其實補貼也沒多少,主要是個鼓勵?!?/br> 當然,效果會很好就是了。想想自家種東西,還有人給補貼錢,還不可勁兒種? “要不然光靠宣傳,就讓一直種糧食的老百姓去種果樹,誰能樂意?” 這話特別直白。想想還真是的。畢竟這種果樹,確實也是比較特殊的。幾年得不到回報,很少人有這個耐性。 胡區長道,“之前都是走的集體經濟為主,家庭聯產承包為輔?,F在就是以家庭聯產為主了。不過這樣一來,會不會導致村子里貧富差異越來越大?” 蘇青玉道,“有干部進行技術指導,還有政府提供補貼。養成之后,還有專門的銷售渠道。我認為,只要是不是特別懶惰的人,都是可以富裕起來的。當然,富裕的程度肯定是有區別的,這也是個大趨勢。哪怕就是集體投資,那也分投資的多,投資的少呢。至于真的懶的不樂意動,造成的貧困現象。就看當地干部怎么引導了。咱們的主要目的是大的局勢方向發展好?!?/br> 這也是當上區領導之后,她看問題的范圍也不一樣了。 之前當公社社長的時候,她還cao心一下各個村的懶漢貧困戶問題。但是成為區領導之后,這些她是無法兼顧的。她負責保證的是大部分人的利益。而小部分人的問題,就得交給當地干部來做了。 和集體投資比起來,這種鼓勵農民私人養殖種植,顯然是要簡單一些。至少不需要成立很多的組織部門。 要知道,每個村搞集體投資,那對基層干部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比如財務就得經驗豐富,要不然算賬都算不清。 東山之前就還專門搞培訓班培訓基層的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