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節
經過這么一遭,東山區的領導也深刻的體會到了民心的重要。 東山區于區長坐在辦公室里抽了根煙,然后輕輕搖頭。 “這花崗區的蘇區長,給我們出了這么個主意,也改變了我們東山區老百姓的思想了。以后要是下面人辦的不好,會有人繼續來檢舉的。也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br> 他們當干部的就是希望一個穩字。 可是從此以后,東山的穩定,只能依靠下面干部干的好不好了。 不過走到這一步,東山也沒有退路,只能一往無前了。 這會兒,蘇青玉也在給花崗的這些即將支援東山的干部講話。 這次他們的任務,是在年底之前,把手把手的教東山的老百姓致富。 過程是艱辛的。所以蘇青玉還得好好的給他們勉勵一番。 “你們都是我們花崗優秀的基層干部,未來我們花崗建設還是要靠你們。但是你們的舞臺絕對不止花崗的某個村,你們的舞臺只會一直擴大?!?/br> 這些年輕干部們兩眼激動的看著她。 蘇青玉道,“所以這次機會十分難得,你們要好好珍惜,全力以赴。不要覺得不是自己職責所在就不干。我們要把眼光看長遠,格局放大點。多做總沒錯的?!?/br> “你們要多聽老百姓說話,多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我們基層干部職責不就是這些嗎?你們干的好不好,老百姓說了算!我等你們凱旋而歸,然后給你們加擔子?!?/br> 這話說的這些人激動萬分。 心里都惦記著加擔子。 東山的這批人第二天一早就出發了,東山倒是挺懂禮數,還特意安排了車子過來接的。 花崗則給他們戴上紅花,風風光光的送這批致富先鋒隊離開。 這批年輕的干部們頭一次經歷這種風光時刻,激動的紅光滿面,又頗有些意氣風發的感覺。 東山的致富路,蘇青玉前期還是準備以養殖為主。 因為東山畢竟不是花崗,這是起步階段,還是保險為主。養殖畢竟是花崗熟悉的產業,東山也比較合適。所以先養殖,帶來成果,然后后面再增加新的項目。 那這方面就完全沒難度了。 花崗有成熟的技術和經驗,完全沒問題。只需要村民積極參與就行了。 之前本地的干部就做過幾次宣傳了,這次花崗的干部過去,拿著大喇嘛,在村子里開大會。仔仔細細再次宣傳了一遍。 因為有了花崗區那邊的例子在前,東山區的老百姓接受能力都是很良好。 都愿意投錢進來。哪怕有些人不信任的,也會少投點進來試試水。 反正政府說了,以后每年都可以加投資。 東山區政府也不著急,就和花崗傳授的經驗一樣。第一年不能急,先按著村民們自己接受的程度來做。算是試試水。做出成績來了,他們自然而然的會加投資。 這也是給東山區的基層干部們一個成長的時間。不要一口吃個胖子。 當年花崗也是這么走過來的。 看看現在,都不需要干部們怎么帶領了,村民們自己比干部們還懂,還積極。 在花崗安排的這些基層干部手把手帶領下,東山區各個鎮,各個村,都展開了轟轟烈烈的養殖投資活動。 花崗和東山還成立了一個合作致富小組。 東山區于區長擔任組長,蘇青玉擔任副組長,東山區其他各個鎮鎮長擔任小組成員。在東山區各個村搞投資宣傳的時候,小組成員開了個會,共同制定了每個鎮具體的致富方針。 忙活了大半個月,才徹底定下來。 于區長和蘇青玉還親自去各個村走了一趟,看看各村情況。 這次去就不一樣了。各個村都拉起了橫幅,寫起了標語。 致富發展的氣氛就有了。 村干部們每家每戶的搞普查,搞登記。忙的團團轉。 這次,于區長倒是有面子多了,笑道,“蘇區長,你看,他們進步還是很大的?!?/br> 蘇青玉笑道,“都是優秀的,只是之前缺了方向?!?/br> 于區長感慨道,“哎,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夠得到花崗那樣……” “不著急,慢慢來。只要辦的快,過年前就都能準備好了,開年搞養殖。出欄快,很容易出成效的?!?/br> “真想時間過快點,早點看看?!庇趨^長期望道。 第413章 第413章 忙碌的工作, 時間就過的特別快。 蘇青玉的工作也開始收尾了,沒頻繁的出門和開會了,而是讓各部門開始作總結,她自己也開始總結自己一年的工作。 元歸也忙, 省里也搞了開發區, 其中元華自己買了地, 今年在省城建了大片的廠房。一部分是自己辦廠,另外一部分也是拉了一部分商業伙伴來投資。年底的時候,這邊的分公司也非常的忙碌。他還要抽空飛南方那邊總廠開會,又要飛北方總公司開年會。 忙著忙著, 就把一件要緊的事兒給忘了。 今年可是小元寶過的第一個冬天啊。他竟然忘了閨女的供暖問題。 他懊惱自己沒經驗, 不夠細心。沒有早點想起來。 還是湖云元華分公司后勤經理請示他, 如何給員工過冬保暖,他才想起這件事情來。 給工人保暖倒是好辦, 每人加兩床棉被,一床蓋, 一床墊。一人再發一個塑料熱水袋保暖。 這條件相當好了。 可以說, 元華的福利在湖云也是首屈一指,無人能及。 他自認為在這方面做的夠好了,但是卻疏忽了最重要的閨女了。 他一愧疚, 立馬從湖云省城趕回來了。 回來的時候,蘇青玉也在家里逗弄著被包裹成粽子的小元寶。 冬天的寒冷讓小元寶體會到了花崗‘艱苦’的生活環境。 在這里,她沒法享受到北方的供暖, 和南方的溫暖天氣。隔一段日子就開始加衣服, 如今到了十二月份, 包的就和小粽子一樣了。 因為東山準備工作做的差不多了, 蘇青玉也沒之前那么忙了, 在這個冬天來臨的時候,可以給自家閨女送點溫暖。 她下班回來,就抱著孩子笑嘻嘻的喊,“以后不能叫元寶了,叫粽子?!?/br> 元歸滿臉憂心的和蘇青玉談起孩子過冬問題。神色嚴肅,仿佛在討論什么重要的商業方案。 蘇青玉親了口自己閨女,“沒事兒,穿這么多。家里門窗關著,沒那么冷。再說了,孩子其實也是需要鍛煉的,從小生活在溫室里,以后適應環境的能力就差?!?/br> 元歸挺懊惱,“早知道我們就在這邊建供暖廠?!?/br> 蘇青玉斜眼看他,“元總,這廠子我可不會答應,污染嚴重。我們花崗要走的是可持續發展道路。講究生態平衡。目前我們花崗就靠這個吃飯了?!?/br> 元歸:“……” “再說了,總不能以后我待一個地兒,你就修一個地方。我家元寶也不是這種脆弱的孩子,你瞅瞅我們養的多好?!?/br> 蘇青玉雖然愛孩子,可也不會吧孩子養成溫室里的花朵。養的太精細了可不行。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能過好日子,也能經得起摔打。 元歸沒在這問題上面爭論。他也知道青玉說的是對的。就是總是覺得孩子小。 這么小的孩子,長的可可愛愛。圓溜溜的大眼睛,像極了她的母親。其他地方又像他?;蠲撁搩扇藧鄣慕Y晶。 光看看心里就愛的不得了了。 哪怕是刮風下雨,都怕她不舒服。 按耐住心里心疼孩子的想法,元歸問道,“對了,今年我們不回去過年吧。孩子還小?!?/br> “不回去,就在這里。我昨天還和林阿姨說了,今年多屯點菜。然后給他們放年假。我今年過年那會兒也不太忙,咱一家人好好過個年?!?/br> 聽到這話,元歸笑了起來。 這算起來,才真算是他們一家人第一次過一個團圓年。又是一種新的體會。 雖然已經和老家說過了,不過蘇青玉還是準備打電話再和家里說說。 還沒打過去,那邊電話倒是打過來了。蘇衛民和李青的孩子出生了,是個男孩。六斤六兩。 蘇青玉高興不已,“我家元寶終于當jiejie了?!?/br> 元寶坐在邊上也不懂,就看著mama滿臉歡喜的樣子,她也露出一個無齒的笑容。還拍了拍自己的手。但因為穿的多,兩只手愣是合不攏。 元歸看著又心疼了。替她憋得慌。 和元歸比起來,蘇青玉就沒想那么多了,又高興的和蘇奶奶聊蘇衛民家孩子的事兒。 問長得像誰啊,家里準備怎么慶賀。 “準備就在家里辦幾桌,村里人過來吃酒。這邊也方便?!碧K奶奶說起來,又心疼元寶,“當初我們元寶委屈了,滿月酒都美辦?!?/br> 蘇青玉:“……那她之前不是還搞過流水席吃糖水面嗎?夠排場了?!?/br> “那總是不一樣的?!碧K奶奶就是可惜。畢竟現在有了蘇衛民的兒子對比?!爸軞q你們還是要大辦?!?/br> 蘇青玉連忙道,“辦辦辦,肯定辦?!?/br> 然后又說了不回去過年,回頭給他們買禮物回去的事兒。 “買啥禮物啊,家里啥都有。你現在當媽的人了,攢錢養孩子?!?/br> “知道了,奶?!?/br> 蘇奶奶又喊元寶了,“元寶呢,元寶呢?!?/br> 蘇青玉把移動電話拿給元寶,讓元寶吱個聲。 元寶不懂,但是聽著蘇奶奶的聲音從電話里傳出來,她瞪圓了眼睛到處看,然后最后鎖定電話,真把小耳朵湊過去認真聽。也不知道聽懂了沒有,就咧著嘴笑嘻嘻的。 一看就是笑的沒心沒肺的。 可蘇奶奶就被感動了。說孩子是在對她笑。 又開始惦記上了。 這也不怪蘇奶奶,這么多重孫子輩里面,蘇衛國家的孩子是陳愛蘭帶的,那會兒分家了,她沒機會接觸。黑是實在李家那邊長大的,更沒怎么接觸了。蘇葉的孩子也是陳愛蘭帶的。只有元寶,才出生幾天,蘇奶奶就開始參與帶孩子了。雖然只帶了一個月,但是這算是接觸比較多了。自然就最惦記元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