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自然協調,如同融入天地的田園風別墅,主調是厚重的灰白色,敞開式屋頂,絢麗的玻璃穹頂,其中融入了少量的中世紀古典元素,讓別墅多了大氣粗獷的元素和宗教主義的神秘感,設計精巧漂亮的臺階、樓梯、窗戶和陽臺,這些柔和的元素作為調和讓這座別墅變得渾然一體。 ——這棟別墅如同誕生于夜晚的月光和初醒的晨曦中一般,和蘭澈溪預想中一樣美得引人入勝。 一邊打量著這棟在自己想象中出現過無數次的別墅,蘭澈溪拾階而上,站到了華麗的雕花大門前,意料之中地看著大門發出叮的一聲,然后緩緩打開。 ——雖然看著是木質的,但其實這是一種特殊的合金,硬度根本不是任何一種硬木能比的。 蘭澈溪喜歡帶著古樸紋理的天然木,只是考慮到安全問題,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這種不用手接觸完全看不出是金屬的合金。 初一看去,一樓整片都是打通的,空曠得過頭,然仔細一看,就能發現其實不是被打通的,而是用大塊的鋼化玻璃隔成了四個部分。 金綠色的不規則線條流暢地鑲在玻璃隔墻上,呈現出一種華麗與生機的別樣綺麗。地板是淡淡的咖啡色,用的是這個世界頂級的蓋榭榿木,有著非常漂亮的紋理,會隨著使用日久越來越深,還有一種似有若無的木香,淡淡的,有著安神的效果。天花板的顏色很特別,介于銀色和藏青色之間的淺色花紋,純凈如同雪花,又有著淡淡的奢麗。墻壁是偏暖的紅棕色,為整個稍顯冷漠的空間抹上了一絲溫馨的氣息。 花了十五分鐘,蘭澈溪將整棟別墅包括地下室和閣樓都看過了一遍。 地下室沒什么特別的,只是設有很多昂貴儲藏設施;二樓一半作為蘭澈溪的書房和工作間,另一半作為兩個客房,所以并不像一樓那樣用的玻璃隔墻,其他和一樓沒什么差別;三樓的閣樓同樣,不過一半用來做工作室的辦公間,一半分成四等份,作為四個錄音室,空中花園目前還是空的,泥土倒是已經裝填好了。值得一說的是三樓上方的玻璃穹頂,由九根不規則雕花柱支撐,銀灰色的柱身,分別雕刻著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古琴、古箏、蕭、架子鼓、長笛、吉他。 簡潔而流暢的線條,紋路并不清晰深刻,卻出人意料地讓那九種樂器仿佛擁有了生命,讓人一眼看到便覺得那些樂器在演奏著美妙的音樂,或歡快或低沉或柔和或悲傷或激烈或憤怒或絕望或滄?;虮挤?。 那九樣剛好是蘭澈溪前世會的九種樂器,幾乎貫穿了她整個音樂生涯。原本,前世蘭澈溪只打算放上四根雕花柱,分別是鋼琴、古琴、小提琴這三樣自己真正精通的樂器,另外一根則用普通的雕花柱。只是如今情況不同了,經過十多年風雨不輟的練習,蘭澈溪三樣拿手樂器的演奏水平不僅恢復了前世的水平,還有所趕超。而除了手風琴的其他樂器,也在蘭澈溪有針對地練了起來——她到底是有著深厚音樂功底的,再加上好幾種樂器都有相通之處,自然事半功倍,雖然還趕不上鋼琴、古琴和小提琴三樣,但勉強達到了前世金色大廳的演奏水準——當然是指作為協奏,獨奏還差點層次。 這些年中,蘭澈溪并沒有分薄精力到其他樂器上去,雖然她的確對一些樂器很感興趣,但她不急,這輩子她的壽命足夠她將那些一一研究過來。 至于手風琴,蘭澈溪不是沒有練習,只是總是比其他樂器差那么一點點,可能是她對手風琴的喜愛相對其他樂器本就少了一點的關系——因為雖然某種程度上來說手風琴雖適用于多種風格樂曲,但太過中庸,讓蘭澈溪這種在音樂方面極端追求完美的音樂人有些……稍稍降低了點熱情。 第5章 最深的想念 同時,那九根雕花柱也是蘭澈溪在腦中設想好底稿后變幻的,材料是特米勒鋼金屬,這種金屬外表呈銀色,卻有著非常驚人的硬度和密度,最讓人嘖嘖稱奇的是,特米勒鋼金屬產于真空空間,一遇空氣就會膨脹數千倍,且硬度密度都保持原樣。 蘭澈溪在理科上面的天賦一向有些不盡人意,但這并不妨礙她了解這件事本身有多么驚奇。 也就是因為知道了這樣奇特的金屬,蘭澈溪當初才會嘗試著變幻出了袖珍形的雕花柱,然后保存在真空盒子中,到了如今用到。 在玻璃穹頂上,蘭澈溪很是費了不少心思,為了便于以后添加雕花柱,特意設計了一圈不影響美觀的凹孔。 ——她相信,自己這輩子哪怕不能將所有樂器都掌控,但她的終點絕對不會止于當下。 重新回到一樓,蘭澈溪呼出一口氣,將所有該考慮到的都在腦中過了一遍,開始了布置大工程。 整個一樓,蘭澈溪打算做自己的臥室、衣物間、起居室、休閑室,然后便是廚房、餐廳和待客用的客廳。 變幻出長長的五彩繽紛的珠簾,蘭澈溪讓已經就位的佩佩掛到天花板上的連接處,一圈下來,剛好是是相連的兩道優美圓弧,把客廳、餐廳和廚房的位置隔了開來,保證了原本被透明的玻璃隔墻暴露的**空間,美觀又實用。 反正幻能又不要錢,蘭澈溪也奢侈了一把,變幻出的都是小拇指大的貓眼石,如同將空間置于一片靈動的柔光中,那一片波光瀲滟,讓人看著心情就不知不覺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