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禹言的師傅生于亂世,歷經數朝,本有大儒之才,奈何生不逢時,壯年正經大亂,未能盡展抱負。因此晚年收了這么個弟子,便將全部希望寄托于禹言的身上,除師門武術外,更教導他各種禮儀修養,教他琴棋書畫,教他論語詩經諸子百家,更教導他博覽群書廣交良朋,心底希望他能文能武,成為真正的全才。 禹言雖然有時候對師傅教的東西有些不屑,但也沒有多少排斥思想,這些知識可能不太實用,但對于增加個人品德修養培養一個人的氣度卻有很大用處。因此禹言雖然在特種部隊磨練了三年,可從小養成的那種儒雅之氣卻怎么也磨不掉了,成了獵鷹大隊里名聞遐邇的玉面郎。猴子曾經開玩笑說,干脆讓一號帶領大家一起修煉,都煉成翩翩讀書郎得了。幸虧師傅并不迂腐,對于現代知識不僅不排斥,還極力勸導禹言多學習早學習,到禹言十五歲考上高中時,更是高興得破了多年的酒戒,連喝大三碗。 禹言叩倒在地,是因為自己師傅是云門十四代弟子。弟子拜見祖師,對禹言師傅這樣的長者來說,那是天下最重要的頭等大事,絲毫馬虎不得,即便是他親來,也是一定要規規矩矩磕完九個響頭的。 禹言依師傅教導,老老實實磕完頭,抬眼見祖師旁邊用石塊壓了一方絲帛寫滿了字,便跪行過去,恭敬拿起絲帛,見上面寫道:余云門十代徒玄玄子,尋天地至寶翠玉墨竹至此,遇魔門之主,激而斗之,其勢相當,耗力甚巨。及至后來,余與門主皆筋脈盡毀,生機已失,乏天無術。蓋因云門之術未能盡傳于后,余心甚愧,期來者憫之,以天心七訣盡轉吾門。翠玉墨竹相贈rdquo;。 后面則是天心訣的七層口訣和詳細的介紹翠玉墨竹的來歷。翠玉墨竹是《山海經》上記載的一樣靈物,生長極不容易,須以極熱之氣生根,以極陰之氣生長。天下萬物本是陰陽相循,極熱之處何來極陰?因此天下之大,適合翠玉墨竹生長的地方寥寥無幾。即便是有了這樣的地方,翠玉墨竹生長也極為緩慢,千年才出一截,最為寶貴的是竹腹內的竹乳,乃是吸取天地靈氣的至熱之寶,功能藥死人rou白骨,練武之人食之更能助長功力,百病不侵。 禹言暗暗乍舌,這怎么看起來越來越像武俠小說了?!渡胶=洝分惖碾s書他倒是讀過的,但那也只是為了增博見聞,修養身心的,雖然記得這翠玉墨竹的確是有記載,但當時卻沒怎么在意。禹言雖然是自幼習武,可對那些能助長功力的靈丹妙藥根本就沒有概念,自然也是不怎么相信的。天地至寶雖在不少雜記上讀到過,卻沒有親見過更別說品嘗了,所以也只是認為這些東西也頂多是一些味道鮮美的綠色食品罷了。 第一卷 第五章 別有洞天(2) 不過今日到了這洞xue當中,找到了師祖遺骸,獲得了失傳的師門密學,想想已經是夠神奇的事情了,再多些怪事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何況這是師祖所言,想來即使不是全部說中,也是八九不離十的。想想他自從習練天心訣之后,給自己帶來的各種變化是顯而易見的,此時對武學之道已有很深的感觸。中華武學流傳數千年而不敗,確實有他神奇的地方。 竹是溫帶或熱帶禾本科植物,一般生長在向陽之處。這翠玉墨竹卻完全不同,根須生長在極熱之地,但生長卻又需要至陰之氣。這個洞xue地處熱帶雨林深處,卻又深具極陰極寒之氣,本身就已經極為罕見,而翠玉墨竹生長的地方恰好是地心熱泉噴涌之處,根須容易生長。洞中長年沒有日光照射,空氣濕潤陰冷,長期而來竟在地熱泉眼周圍形成了一汪冰潭。地心泉眼冒出的極熱之氣,被翠玉墨竹完全吸收,自然無法溶化四周的冰泉。 禹言讀書龐雜,對繁體文言自然不算陌生,師祖大意是尋找這翠玉墨竹的時候遇到了魔門的門主,兩人酣斗起來,最后竟落了個兩敗俱傷。只能將天心七訣留在絲帛之上,并希望后來者能傳回云門弟子手中,以翠玉墨竹相謝。 而那個魔門之主蓋天更是有趣,明明是魔門,卻自稱為圣門。禹言對魔門自然沒有什么偏見,這些古老的江湖傳說,現在只存在于童話故事里了。若說鋼筋水泥的城市里還存在什么魔門圣門,那不是叫人笑掉大牙。 禹言仔細看了一下天心訣,見前兩訣與師傅教給自己的一字不差,知道這是貨真價實的云門之寶,忙將后面五訣緊記在心,將絲帛塞到了作戰服的貼身口袋里。 忙完了祖師這邊的事,再看魔尊蓋天旁邊,整整齊齊放著兩冊絹書,一厚一薄。絹書之上放著一塊似玉非玉的東西,半個巴掌大小,用手摸了一下,感覺很清涼。 禹言將它握在手中,見正中刻了個篆體的圣rdquo;字,在光的照耀下,竟然隱隱有色彩流動,五彩斑斕,也不知道是個什么寶貝。 先拿起上面的薄薄絹冊,翻開第一頁,首行便見幾個大字:字晤吾徒:汝閱至此,已為吾徒。承吾衣缽,得圣典與靈玉,為圣門中興之主。若悔,天譴之。rdquo;禹言嚇了一跳,怎么讀了他幾句話,就被他強行收為徒弟了,還不能反悔。 禹言樂了,強買強賣,這大概就是魔門風格吧,小說上也是這樣寫的,不過性格倒挺爽朗的。禹言不是迂腐之人,多一個師傅也不是什么壞事,何況還是已經故去這么多年的一位前輩。因此又跪在魔尊身前,恭敬磕頭,完了繼續翻看絹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