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宋延卿的父親當初在J市做地主,當初被抄家之后,他才十六歲,手里牽著兩個弟弟跟著兩個哥哥一起回到了老家宋家莊。 兩個哥哥只顧自己,宋延卿一個半大少年還要養活兩個弟弟,日子不知道多苦。偏偏沒多久,他大嫂生產的時候一尸兩命,而他大哥丟下兒子自己去做人家的上門女婿了。 這下好了,本來就要養兩個弟弟,這會連侄子都要他養了。 好在一年后,他一個喪夫無子的姑姑寫信過來,想要把他們接過去撫養。宋延卿考慮了一下,將異母弟弟和侄子送了過去,自己身邊只留了一個宋紹禮。 宋紹禮其實只比宋延卿小三歲,按說這么大的人了,用不了幾年就該自己獨立去打拼。但是,宋延卿什么都為這個弟弟考慮,宋紹禮結婚建房子都是他出的錢,等到宋紹禮婚后,他依舊時不時地將糧食扛到宋紹禮家去。 為了弟弟,宋紹禮耽誤到三十歲才結婚娶了孔喜媛。按說這時候,受過宋延卿大恩的宋紹禮和他妻子應該好好照顧這個外地嫁進來的嫂子。 可惜,這夫妻倆不但沒有關照孔喜媛,還仗著宋延卿常年在外,時不時地排擠欺負她。 也就宋延卿這個傻子,結婚了糧食還一袋一袋往弟弟家搬,反而自己媳婦在家挨餓。 ——據說有次宋延卿送了一大袋香菇干貨到弟弟家,自家卻一點都沒有留。結果孔喜媛在家數著米粒下鍋煮粥,而宋紹禮家的香菇干貨卻因為來不及吃被蟲蛀了,只能丟掉。 至于木頭的事,歡喜也是聽人說起過的。 那可不是尋常木頭,是宋延卿在外面打工的時候特意尋摸回來的,都是大塊大塊的櫸木,是存著準備以后女兒結婚的時候打嫁妝的,結果這次宋紹禮的兒子結婚,就過來借了。 宋延卿二話不說就把一車木料都送了過去,便是孔喜媛再怎么反對又有什么用? 看著還在抱怨jiejie煩人的閨蜜,歡喜無聲嘆了口氣,在宋夢萍眼中,總是笑瞇瞇和她說話的四嬸娘可是個好人。 她卻不知道這時候有些人對你笑的時候,心里卻正在算計你。 ☆、第45章 講古 歡喜不是沒想過提醒宋夢萍,但想想自己一個外人實在不好參與人家的家務事。而且真心說,便是宋夢萍再怎么胳膊肘往外拐,也不會真正影響到什么。 他們家里,怎么也輪不到她做主。 當然,以宋夢萍的年紀,對大人之間的事懵懵懂懂或許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反而是旁邊這個。 歡喜瞥了眼一旁正跟敬業一起玩泥沙的宋夢林。 她可是看到了,剛剛宋夢萍抱怨的時候,這個小家伙要么撇嘴要么翻白眼,一副不屑的模樣。 歡喜有些無奈的想到,相比宋夢林,宋夢萍實在是有些過于天真了。 正這般想,另一邊的宋愛國和宋夢萍說起了上學的事。 “爹爹和二伯商量好了,今年我就和jiejie一起去上學,到時候我帶著敬業,jiejie帶著美貞和鳳貞。上次我jiejie去縣城,把鉛筆和本子都買好了。jiejie說鉛筆盒太貴了,而且黑乎乎的不好看,所以她自己做了鉛筆袋,可好看了?!彼螑蹏荒樑d奮道。 對于孩子來說,任何沒有做過的事都是值得期待的,更別說他別的不知道,卻是知道上學的話會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玩的。 宋夢萍聞言羨慕極了,“真好呢?!边@個時候,她已經不記得自己前兩年還跟著宋夢雅一起去學校,是她自己嫌棄在學校不自由,孔喜媛見她也不小了,可以自己在村里玩,這才讓她回來,順便還能帶帶弟弟。 倒是一旁的宋夢林開口道:“二姐你也去上學唄,這樣我就能跟著大姐一起去學校了?!?/br> 其實他老想跟著大姐去上學了,但阿娘總讓他跟著二姐,卻不知道他老煩沒腦子的二姐了。 宋夢萍一聽,眼睛也亮了,“是啊,我還比你大一歲呢!我回去就和阿娘說要去上學?!?/br> 歡喜搖了搖頭。 等到晚上家里人回來說起這事,宋二柱卻是搖了搖頭,表情有些嘆息。 他開口對著歡喜道:“你平時照顧點夢萍吧?!?/br> 歡喜聞言有些驚訝,不明白自家爹爹怎么突然說出這話。 倒是宋保家知道里面的緣由,也覺得告訴弟弟meimei不是壞事。 “夢萍的阿公是地主,這事你們是知道的?!币姷艿躮eimei都點頭,宋保家繼續道:“延卿伯伯是個好人,但也是個糊涂人,至于原因你們自己去體會。我要說的是延卿伯伯的爹爹,也就是當年J市的大地主宋來福?!?/br> “來福叔可是個能耐人?!彼味恢蹲诱f得也有談興,接著他的話到:“當年在宋家莊,他也不過是一個吃不飽飯的窮小子。若非被逼,誰又愿意背井離鄉到外面去闖蕩。來福叔一開始是幫人放牛的,后來積攢了錢財在J市買了地,從小地主漸漸變成大地主,這期間卻是經歷了兩次大波折。一次是日本人一把火把他的家業給燒了,等好不容易東山再起,沒過幾年又遇到了國黨,被逼獻上了全部家財,結果他咬咬牙又起來了?!?/br> “那年代,便是地主的日子也過得不好。日軍跟國軍經過,最先盯上的就是地主,討要不到糧食就用花生米伺候?!?/br> “當初國黨抓壯丁,村子里的老弱婦孺實在過不下去了,都跑去投奔來福叔。本來也沒抱什么期望,結果那么多人像叫花子一樣上門,來福叔沒有趕一個,都給安安生生安排下來了,吃的穿的都拿出來,還不讓干活。那會,你們阿公被國黨抓了壯丁,沒多久就傳回來死訊,實在過不下去了,你們阿婆帶著我們兄弟仨也跟著去了。我至今都記得,那會的日子是真好,來福叔幾個兒子都要干活,我們卻像少爺一樣被養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