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除了親自敲打這些人,何艾早讓陳明秀那邊準備好五個婆子,都曾經歷過專門針對性的培訓,主要任務就是隨幾個何家女回婆家,幫她們在婆家立起來。 只要完成得好,這幾個身世坎坷,老無所依的婆子都會由何家給養老送終,她們當然都十分積極。 男尊女卑的大環境,如第二次投胎的找婆家,都已定下,在她們自己選擇認命的情況下,何艾也不能改變什么,只能是盡力而為,希望能為這些姐妹們稍稍改善一下她們的處境,讓她們的生活質量變好一些。 安排好家里的各項事務,臨行前,何艾只是派人送信去書院那邊,作為告別,從頭到尾,她都沒有親自去過金蘭書院。 回到京中正式履職后的第一次大朝會上,就有御史當廷彈劾新科狀元何莨回鄉祭祖,卻在隨后就與親族分宗一事。 “……何修撰此等數典忘祖,拋親棄族之舉,實乃有違孝義之道,此風絕不可助長,還請圣上明鑒!” 何艾回鄉后的行程與舉動,早有人報到明景帝面前,尤其是他這般冒天下之大不韙,剛考取狀元,回頭就與親族分宗,無異于自毀聲譽的行為,也讓明景帝十分不解,哪怕他對何艾算是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她是個真正不求名利的人。 “何卿家,對于胡御史所奏之事,你有何解釋?” 以待詔身份出席廷議,敬陪末座的何艾心不虛臉不紅的施禮過后,開始為情真意切的自己的分宗之舉做注解。 “回稟圣上,雖然說樹大分枝,乃是人之常情,但微臣之所以做出此舉,實為成全忠孝之道,微臣深受圣上隆恩,被欽點為新科狀元,微臣不勝感激,卻無以為報,為此,微臣心中慚愧不已!” “此番回鄉祭祖過后,微臣與親族中的長輩們談及族中事務,微臣突然發現,因微臣當了官,竟讓族中某些族人心生貪婪與驕意,微臣深恐長此久往,更加助長族人的這些不當心思,做出些仗勢欺人之舉,辜負圣上之恩,故而才曉以大義,與族中諸位明理的長輩共商對策!” “此事畢竟是因微臣而起,為大多數族人的未來考慮,微臣這房被分宗出來,縱然被誤解,背負著罵名,微臣也無怨言!” 明景帝聞言,頓時心領神會,頷首表示贊賞,朝中眾臣的心情卻在瞬間變得有些微妙。 “不錯,為避免族人可能因你發跡而犯下罪過,是為孝,明察秋毫,不徇私情,寧愿承擔罵名,也不愿意縱容親族借你之勢行不法之舉,是為忠,如此說來,何卿家的分宗之舉,實乃深明大義之舉,理當嘉獎才是!” 何艾連忙施禮推辭道。 “圣上體憫下情,能夠寬恕微臣之過失,臣已感激不已,旦不敢受獎,只是推己由人,微臣這段時間以來,一直在想,微臣身為一個從六品官員,可謂是位卑權小,就能讓親族中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借微臣之勢,或是向微臣提些不合法規的要求?!?/br> 說到這里,在眾臣的冷眼中,何艾無懼無畏的抬手示意道。 “可朝中諸位大人,位高權重,個個身后都有人數眾多,牽絆甚廣的家族與姻親,遇上這類問題,不知是如何處置的?還請各位大人不吝賜教!” 明景帝接過話直接點名道。 “胡卿家,依朕看,你對何卿家的誤會就很深,就從你開始,你倒是沒有分宗,不過也從沒見你有過大義滅親的行為,說說看,對于你的親族中人,你是如何安排的???” 不僅被問到頭上的胡御史心中忐忑,在關系到家族親眷方面的話題上,場上真正心底無私的大臣,根本就沒幾個,此刻個個都在暗思對策,擔心一下個被點名的就是自己,將胡御史和何艾這兩個始作俑者記上自己的小本本,以待來日再清算。 “回稟圣上,微臣對家中族人向來約法三章,嚴令他們務必要奉公守法,萬不可仗勢欺人,這些年來,他們還算安分守己,從未聽說有人犯下什么不法之舉!” “嗯,那么,其他各位卿家呢,也是如此嗎” 不管是不是的,打著法不責眾的主意,料定皇上也不可能有精力逐一清查各家,殿中諸臣都表示自己與親族絕對清白無暇。 明景帝淡淡的笑著點頭,“如此甚好!” 這個議題在這次的廷議中,就這么以明景帝不置可否的態度而告一段落,其他大多數人,都因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給多少刺激到,在接下來的廷議中,難免有些心不在焉,沒能發揮出平日里的戰斗力,倒是讓明景帝順順利利的頻出幾條御令。 明景帝已經登基十年,十年來,他勵精圖治,十分勤政,但因朝中諸臣個個背后都牽扯到龐大的關系網絡,派系林立,彼此相互爭斗,但在對上他這個皇上時,經常又會合起伙來,一起制約他的權力,讓他空有滿腔抱負,卻步步維艱。 不過十年下來,他也總算從那些大臣手中奪回一些權利,爭取到一批得用的人手,何艾這回既然當廷給他遞了把刀子,他當然不會如表面上那般輕易的將這件事揭過。 身為待詔的何艾在廷議結束后,不用回翰林院,直接來到資政閣,等候明景帝的差遣,他在資政閣中的身份,相當于打雜的秘書,而那些雜務不多,和他一樣干著同類活的秘書卻不少。 只是那些人基本都是些太監宮女,以及被召見的大臣,所以,她在這里就是個閑職,練的是站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