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別離(一)
九夜趁著地震的剛過這個契機,在苯教內設了一個法壇。 北疆很多年前有半本殘破的缺一門,那上面的符咒被當時的上師破解后代代相傳,雖然后來的幾次搬遷和戰爭又遺失了部分,但是最后落在九夜手中的這幾頁都是大殺陣,動輒都可成為催城拔寨利器。 連續幾月未降過一滴雨,原本正是耕種的時節,但田地間卻是一片干涸。炎陽下,焦黃的枯草在黃土的裂縫中痛苦的掙扎著。天地間突然一片陰影,幾個歡呼的人很快就被身邊有經驗的人們制止,也連忙遮住口鼻。鋪天蓋地的蝗蟲帶著熱浪席卷大地,蝗蟲過后連枯草的呻吟也聽不到了,只剩下地面大大的裂著嘴喘著熱氣。 黃土道上,人們看著蝗蟲過后,有些互相攙扶蹣跚而行,有些拄著木棍獨自前進,有些躺在路邊無法動彈。能動的都盡全力走著,希望盡快走出這滿眼的枯黃,看著路邊那一具具尸體,人們默然的繞開,遠遠的避過,盡力的走著,向著那看不到邊際的土黃前行。 雖然這干旱來的突然,但人們知道干旱只是一個開始,隨后而來的是饑餓、蝗災、疫病,原有十戶中饑死者去叁,疫死者去叁,沒有人還敢留下,就算熬過這次大旱,之后必有大澇,水災一至,瘟疫必起,覆巢之下再無完卵。 所以干旱的殺陣只不過是一個引子,后續的殺招絡繹不絕,且饑疫一起盜賊橫行,方圓幾百里之后再無寧日。用兵伐謀,攻心為上。 苯教的教徒趁機吸納教眾,但凡有幾分姿色的男女,優先收納。 九夜對缺一門的術法理解不深,但也知道陣眼缺乏與之相當的法器,如果法器鎮不住就需要補上精氣充足的年輕男女甚至是幼童。 無知的難民是苯教最好的選擇。 而動搖天睿王朝在民間的威信,也正是他的目的。 龍吟寺內的災民不僅沒有減少,還有愈加增多的趨勢,大多是老弱病殘的人,太醫院的太醫都來幫忙救治了,奈何杯水車薪,天災人禍連綿不絕。 饒是皇家的布政司也對這些從各地趕來的難民束手無策了。 蕭衍急的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召沉溪商議對策。 其實哪是商議,不過是問問他能不能求雨。在他眼里,大概沉溪是無所不能的吧。 恰巧這時東夷看準了天睿的蝗災和干旱之機,派了使者帶著誠意求娶長公主錦瑟。 蕭衍的前朝后宮乃至黎明百姓都成了不安定因素,但凡民間有帶頭鬧事的人,恐怕都會掀起一陣血雨腥風。 錦瑟哪肯遠嫁東夷之幫。 一百年前,東夷人曾助攻元岐王朝,元岐將當時年僅十一歲的公主遠嫁至東夷,不過短短數月,就傳來公主暴斃的消息。東夷人擁有共妻的習慣,即使是皇族也從不避諱,元岐年幼的公主哪里經得住東夷那些蠻人的折騰,聽回來的老嬤嬤說:公主每晚都要伺候叁四個男人,有時候整夜都無法休息,凄慘的叫聲從她嫁過去就沒停止過,肚子都鼓起來了,還要被東夷族長的兄弟享用,硬是生生落了胎,當晚便死了。 那嬤嬤便是謝氏一族的族人,就算錦瑟肯嫁,謝蓉也絕不可能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