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若是榮呈因沒傻,明年這個時候,就又該是他和榮呈言二人面對面坐著,相顧無言了。 可如今她傻了,留在家中也未免不是件好事,榮呈玉樂觀地想,多多少少,也是添了幾分煙火氣的。 守歲的時候,榮呈玉給榮呈因和榮呈言都發了壓歲錢,大紅的荷包里塞了滿滿的銅錢和碎銀,搖晃起來,聽著聲就很喜慶。 子時一到,外頭的煙花爆竹就開始震天響,榮呈因和榮呈言都瞪大了眼睛往天上瞅,直到自家門外也傳來噼里啪啦的聲音,兩人才興奮地叫嚷起來。 這一鬧又是鬧了小半個時辰。 榮呈因打著哈欠回屋,在紅雨的照料下迷迷糊糊地就睡下了。 可待紅雨也歇下,外間逐漸沒了聲,于昏黃燭光下,榮呈因又睜開了眼。 大晏習俗,除夕的晚上向來不滅燈。 她放輕腳步,踮著腳從柜子上頭拿出白日里那個包裹,小心地放在桌上拆開。 包裹很軟,似乎正如榮呈因所言,這里頭裝的是布料。 她拆了一層,見里頭還系著另一層的時候,心下驚了驚,繼續拆開。 可她沒想到,拆了這一層,里頭還有另一層。 這不明擺著是在耍她嗎? 她皺了眉,繼續拆,拆了整整五層,這才看見里頭的東西。 是一疊信。 她數了數,共有十三封。 這是誰的信?什么信?哪里來的信?為什么要交到她的手上? 榮呈因移了蠟燭過來,仔細分辨上頭的字跡。 每一封信的外頭都寫了,阿因親啟。 是父親的字跡。 這是給她的信? 榮呈因大氣不敢喘,捏著手里薄薄的信封,忽覺有些慌張。 她在害怕什么? 不,該害怕的人不是她,她從沒有做錯過什么,她只是想知道真相罷了。 對,她不該害怕。 她顫著手撕開信封。 第一封信,寫在她十歲生辰那年。 父親于信中說道,自覺公務繁忙,虧欠她許多,如今她既已入云家私塾學堂念書,就該收心收性,好好用功,日后也能不輸大晏好兒郎。 榮呈因回想起來,那時候的她的確是鴻鵠滿志,整日大言不慚地說要比下二哥哥,做京中最有學問的女公子。 父親聽了也從未責備她狂妄,只是笑看著她。 想來那時,父親對她的期望,應當很高吧。 她繼續拆開第二封信,寫在她十一歲,第一次吵著要去蒼南山的時候。 …… 更深露重,晚來夜寒。 榮呈因拆到最后一封信時,外頭已打響了五更的鑼鼓。 若是此時有人進來,那見到她必定是一副可怖模樣。 眼淚落了一晚上,看一封哭一陣,真正要算起來,哭的時候恐怕比看的時候都長。 她擦擦早已干涸的淚痕,揉揉早已脹痛的眼角,開始讀這最后一封信。 最后這一封,應當是寫于她十八歲那年,也就是,父親去世的這一年。 當時她已經與云照商議好了該何日回京,家中卻突然傳來了父親過世的消息,說不震驚,那是不可能的。 畢竟她年節回家的時候,父親身子還康健的很,能縱馬能上山,還能陪著她和榮呈言去京郊游玩,否則,她也不會放心地離開。 可這才兩個月不到的功夫,怎么人就沒了呢? 榮呈因的第一反應就是有蹊蹺。 京城那么大,盛都那么大,背地里那些見不得光的東西還少嗎? 何況當時剛剛和興二年,新帝即位不滿一年,朝廷局勢風云變幻,父親猝然長辭,實在疑點頗多。 于是在她得知消息當日,她便去尋了夫子,想與他請辭,回家吊唁并查清真相。 誰知在夫子門外,她卻聽見了久未上山的陶玨與夫子的談話。 而兩人談話的內容,正是她那剛剛去世的父親,榮安侯榮詢。 “榮詢死了,這件事,你如何看?” 榮呈因躲在屋門外,聽著夫子問道。 屋內寂靜半晌,而后傳來另一道男聲,“死有余辜?!?/br> 蹲在屋外的榮呈因不可置信地聽著那道聲音,那是陶玨,她不會聽錯,那樣冰涼又毫無感情的音色,是陶玨。 她握緊了拳頭,久久不肯松開。 他說,她的父親是死有余辜! “新皇登基,總要有人犧牲?!逼饺绽镒钍菄绤柌黄堁孕Φ姆蜃虞p嘆了口氣,“可這未免做的太過了些,呈因也還小……” 陶玨不置可否,“十八,差不多了?!?/br> “你這樣瞞著她,往后,又該如何見她?” 此話過后,又是好一陣無聲。 不知過了多久,榮呈因蹲地腿都麻了,才聽到陶玨道,“我會帶她去永安,再不入京?!?/br> 呵,他還真是好樣的。 榮呈因捂著嘴,強忍住要哭泣的沖動,她怕驚動了屋里的人。 可陶玨似乎還是發現她了。 門被打開的前一瞬,她繞過后面的小道跑回了自己屋中。 一路跑一路哭,山間清風刮在臉上,刺啦啦地疼。 陶玨方才的話是何意? 她的父親沒了,他不僅知曉內情,背地里議論著蹊蹺,竟還敢說要帶她去永安,再不入京這種話。 明明年前拉著她的手,說喜歡的人是他,可現在他怎么能跟個旁觀者一般,將一切都說的這樣輕松,說的這樣自然? 死的可是她的父親??! 她躲在屋中哭了好一會兒,冷靜下來后,趕緊開始收拾包裹,準備下山回家。 陶玨是在她下山的半道上截住的人。 “你去哪?”他拉了她的手,明知故問。 榮呈因咬牙,“去見那個死有余辜的人?!?/br> 陶玨沉聲,“果然是你?!?/br> “不然呢?”榮呈因絲毫沒有偷聽的愧疚感,反倒昂首反問,“陶玨,那是我父親,你說,他怎么就是死有余辜,怎么就是罪有應得了?” “阿因,你冷靜點?!?/br> “我冷靜什么?!”榮呈因甩開他的手,“你以為誰都與你一般?與自己父親不和,與自己兄弟不和,與所有人都不和?!” 聽到她說出這種話,陶玨多少是真的有些生氣了,“榮呈因!” 然而榮呈因此時正是激憤的時候,哪里會怕他生氣。 她用加倍的聲音吼回去:“陶玨!” 兩個人互相瞪著,氣勢上誰也不肯輸了去。 終究還是榮呈因先道:“你知道真相,是不是?你現在若是肯告訴我,你就說,若是不肯,我就自己回去查!京中有刑部,有大理寺,有京兆尹,我就不信查不出來!” 陶玨喉結滾了幾遭,看向她的眼神變得冰冷又陌生。 “不知道?!?/br> 他輕飄飄的一句話,徹底將榮呈因送下了山。 第十五章 后來呢? 榮呈因坐在桌邊,呆呆地想。 后來,她沒日沒夜地趕路,總算到了京城,可她邁進家中祠堂不過一瞬,在看到父親牌位的那一瞬,就倒地昏迷。 榮呈玉也說過,本以為她那時只是連夜趕路,勞累過度,叫來郎中看了,也只說是休息夠了就會醒來。 可后來,她一連躺了三日都還未醒,家里便只能又請了太醫來看。然而,太醫也與外頭郎中的說法一致,說她休息夠了,便會醒來。 而她這一休息,就是休息了近兩年。 兩年后,再想要查父親當年的死因就難了。 她醒來后,還未裝瘋賣傻之前,也曾探過榮呈玉的口風。 他對于父親的死因,似乎只有過勞而死這一種說法。而這種說法,據說是當時來診斷的太醫告訴他的,他對此深信不疑。 可她還是覺得,這件事不對。 榮呈玉是個什么樣的人,她清楚得很,父親的死因,他肯定也曾懷疑過。 只不過對外仍是這種說法,那只能說明,他還沒查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