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方明正哈哈一笑,頗為神秘地說道:“非也非也,她今年不參加科舉?!?/br> 荀文和挑眉問道:“莫非是想壓一屆,三年后沖著三甲魁首去的?” 方老先生站起身,雙手背在身后,青色的儒袍被風微微吹動,頗有名士風采地說道:“你猜?”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方先生:你猜? 荀先生:猜你個大頭鬼,一把年紀了還賣萌,信不信打你(ー`?ー) 鄭先生:哦呵呵,兩位打完了叫我一聲,我負責接受你們的得意門生 方先生、荀先生:…… 鄭先生:嗷嗷嗷,有話好好說,斯文人動口不動手 第56章 崔九郎(修bug) 當荀老先生和鄭老先生知道這居然是一名九歲女童寫的文章之后, 儒家的兩位扛把子大佬全都一副你特么在逗我的表情。 方明正老先生捋須,得意一笑,這可是他的得意弟子,讓你們當初半推半就不肯直截了當表明心意, 去女學教書, 覺得教一幫小屁孩掉身份, 現在后悔了吧?不好意思,這個九歲的小屁孩是我的弟子, 親傳的入室關門弟子。 荀老先生悵然嘆口氣,“看來二位圣人當初要一力推行女學是有道理的, 誰說女子中沒有讀書的好苗子?!?/br> 方明正老先生特別驕傲, “可不是,陰陽相補,自然地位相同, 何來女子卑賤的說法, 若真是如此, 誰不是女子懷胎十月所生, 那我們又算什么?!?/br> 鄭老先生想得更遠,“孔圣人常說有教無類,如今有些人為了嘩眾取寵, 刻意提出與主流相悖的說法,意圖一鳴驚人,于險境中博得富貴, 我等要注重百姓的所思所想,不可讓他們的妖言惑眾籠絡了無知百姓?!?/br> 荀老先生微微頷首,“你說的在理,他們所想不過是出賣儒者的風骨, 夸大君為臣綱,提出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類的混賬話,以期博得圣眷?!?/br> 鄭老先生點頭,“若并未違反國法,縱然是圣人也不能處死大臣,君若不義,臣何必忠,這明顯違背人性?!?/br> 方明正老先生沉吟片刻道:“貿然行事,恐引得圣人不悅,人非圣賢,圣人就算明知不對,恐怕心里也會偏向他們一些,這樣就讓我們處于不利地位?!?/br> 三位儒家老先生本來只是想批批女學的試卷,放松一下心情,沒想到心情更加沉重了,覺得壓在他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他們三人合計了一下,覺得可以從倡導女子進學這方面入手,這樣既可以闡明儒家“有教無類”的宗旨,籠絡住天下真正心向儒門的士子,也能從側面克制住他們。 “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既然女子面對丈夫也是“妻者,齊也”,是可以一同探討學問的平等之人,而非一方高高在上,一方地位卑賤,那么臣子面對君王,也必須不能是跪舔的態度啊。 儒家三位扛把子大佬在經過一番討論之后,決定暫時站到陳皇后的身后,同意她在各地興辦女學的提議。 他們都是桃李滿天下的大儒,只要一個態度,不用自己親身上陣為女學一事搖旗吶喊,就能讓各地興辦女學時遭受的阻力大減。 荀老先生的門生中有一位是燕朝大詩人李太白,他因為天生性格放誕,不怎么受性格端方的荀老先生喜愛,但是李太白卻對恩師十分尊敬。 因為祖母是胡姬,他也有四分之一的異族胡姬血統。若非恩師有教無類,他也不會有今日成就。 他本就想開一個書院,如今不過是開設女子女院,沒事,都差不多。 他信心滿滿,向荀老先生包攬了去明州府開女學的活,不過光他一個人不太夠,他眼神一亮,仿佛想到了什么,興沖沖跑去尋自己的一位好友——崔家九郎。 “九郎,你愿不愿意和我去明州府開設女學,教化當地百姓?!崩钐籽凵窳辆ЬУ?,“別摻和這些破爛事了,一起去開個書院教書,過舒心日子吧?!?/br> 崔九郎看著來尋他的昔日至交,心中頗為意動,面上卻不動聲色,比女子更秀麗的容貌十年未變,然而他卻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只追求閑云散生活的崔家小九了,他身上背負著血海深仇! 他仇恨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當今圣上——蕭淵。正是因此,他從不對任何人提過這些。 他們都以為圣人為崔家平反后,他已經開始了新生活,畢竟他簡在帝心,崔家重新崛起不過是時間問題,只要他多多開枝散葉,并費心教養,不出三代,崔家必能重回世家之列。 崔九郎淡淡道:“你該知道,我一直在為圣人辦事,抽不開身?!?/br> 李太白太過失望,一時口不擇言道:“崔九郎,當年那個風光霽月的風流人物也變成了這樣蠅營狗茍、鉆營權術的人了嗎?” 崔九郎冷冷地看著他,目光冷冽,“那你走吧,何必和我這種蠅營狗茍的骯臟人說話?!?/br> 李太白知道自己說錯了話,一時后悔不迭,連賠了好幾個不是,崔九郎的神情方才緩和。 崔九郎眼神復雜,問道:“我記得先前圣人不是很賞識你嗎?怎么你竟愿意去明州府開書院?!?/br> “圣人賞識,也不過把我看做一個專給他寫詩的御用文人,不能干什么實事,你知道我志不在此?!崩钐坠笮?,青衣木屐,一甩袍袖,“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我就要去明州府,建書院,開辦女學?!?/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