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節
周軍上下一派喜氣洋洋,尤其是看著自家政委從喜先生那里領回一大疊木牘,那笑更是怎么都收不住。 “政委,沉不沉,要不俺替你搬回去?”士卒們熱心極了。 政委笑罵道:“滾,好好站你的崗,老子也是提刀上戰場的,這點東西還沒一個人頭重呢?!?/br> 有士卒提醒道:“那都是木片,政委你小心拿著,別掉了啊?!?/br> 政委隨手將木牘拎高晃了晃,“這都打著孔穿著線呢,怕啥,掉不了?!?/br> 士卒們都笑,政委也笑,“行了,一個個再啰嗦,小心領了家書,我也不給你們念,都好好站崗,等下了值回來找我領家書?!?/br> 士卒們聞言立正站好,抖擻精神,嗓門洪亮的應道:“是!” 在城門上站崗的別營的士卒們這幾日看著周軍派出的信使一個個回來,心里別提多羨慕了,惆悵的眺望城門外,他們什么時候能收到信呢。 或許是老天聽到了他們的請求,此時,一個面生的傳信兵快馬急速的向彭城內駛來。 他一手握住馬繩,一手高舉一卷布帛,“趙國急報,速開城門!” 趙國急報? 趙國的消息來了! 戍守城門的士卒一邊急忙派人上報,一邊開門放他入內,傳信兵縱馬直入。 懷王得到消息便使人喚了周寧、宋義、陳嬰、項他等留守彭城的將領謀臣到帥帳議事,傳信兵一入內,懷王等不及士卒送上,親自走到傳信兵面前取了布帛。 上下一掃,懷王的面色就是一變,他抻著布帛的手一抖,顫聲道:“趙國,危矣!” 陳嬰等人聞言一驚,懷王將布帛遞給了陳嬰,周寧、宋義等人湊過去同他一起看。 形勢確實不容樂觀,他們這處沒有秦軍來攻,是因為秦軍都奔著趙國去了,而且還不止章邯那一路秦軍。 北邊的長城軍團在王離的率領下,取道太原、井陘下太行山急速東來,第一仗就圍攻了趙王歇所在的信都。 長城軍團是名將蒙恬親自打造的邊防軍,是叫胡人不敢南下牧馬的秦軍精銳,久經沙場,戰功赫赫,而現在的主帥王離,乃武成侯王翦之孫、通武侯王賁之子,也是世代名將出身。 如此兵強將勇,原本就足夠可怕了,這支軍隊還有足足三十萬之眾! 三十萬吶! 他楚軍上下加起來也不過十萬! 趙王歇當然不能敵,急忙東撤,但長城軍團是邊防軍,邊防軍代表什么,代表他的騎兵足夠多且足夠強悍。 所以趙王歇逃到巨鹿就被追上了,于是長城軍團包圍了巨鹿,將趙王歇圍困巨鹿城內。 趙國的危急還不僅是如此,別忘了還有北上的章邯。 章邯所率人馬最初雖只是驪山囚徒,素質遠不能同長城軍團相比,但章邯出關以來,大大小小打了無數場仗,他率領的軍隊完全可以不客氣的稱為百戰之師了。 而他旗下有十萬兵力! 章邯甫一渡黃河,接受了與趙王作對的李良的投降后,大破邯鄲。攻破邯鄲后,章邯拆毀城郭,遷走百姓,以絕反心,而后繼續北上,駐兵在巨鹿之南的棘原,與圍城的王離軍成掎角之勢。 所以,現在包圍巨鹿的秦軍有四十萬! 救不救? 肯定是要救的! 陳勝的失敗已經教訓了眾人,必須團結起來才能推翻暴秦,可是,敵我兵力懸殊,怎么救? 懷王面色沉重的下令,“傳信呂司徒、武安侯、長安侯,回彭城議事!” 第106章 任命 項梁死后, 起義勢力成為散沙一盤,還沒有形成新的統一領導,對于如今危急的形勢, 齊國、燕國等也覺頭痛,不知如何是好。 在項羽、劉季等人回到彭城之時, 齊國的使者高陵君顯也趕來了彭城。 如今要事,如何救趙破秦? 帥帳內, 各人神情嚴肅沉重的分席列作,項羽對著高陵君目色難掩嫌惡厭恨, 若不是那齊國田榮恩將仇報、故意拖延, 他叔父不至于身死定陶, 甚至可能早于濮陽殺了那章邯,根本不會有今日之危。 范增看著項羽幅度極小的搖了搖頭, 示意他不可意氣用事。 如今滅秦救趙是大事, 計較私仇只會損害己方勢力、影響義軍團結,也顯得他格局不高,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于大事不利。 今日議會,救趙之事肯定是不容置疑的,可問題是怎么救、誰去救? 如此秦軍軍勢之盛,趙國危在旦夕,重重不利如壓在眾人頭頂的烏云, 遮蔽天日,叫眾人看不見獲勝希望,壓得帥帳內氣氛沉悶。 一片沉默中, 如清泉般清麗的聲音緩緩響起, 不輕不重, 干凈清涼,卻如清風拂崗般吹散眾人被陰霾籠罩的沉默壓抑。 “兵分兩路?!?/br> 兵分兩路? 全力救趙尚且兵力不足,還要兵分兩路? 眾人皺眉的看向清俊如幽潭明月的男子,他一襲白衣貴麗,神情溫和淡然,如皚皚雪峰、皎皎明月,哪怕坐在較為靠下的席位,一身氣度也叫人不敢小瞧。 如此計謀若換個如他年齡一般,甚至年齡更長之人,他們都會出言辯駁,但偏偏是他。 不認識周寧的高陵君蹙著眉沒有說話。 與周寧相熟的范增、陳嬰等人似有所悟,順著周寧的話思考起來。 懷王知他不是夸口妄言之人,虛心請教,“周君有何妙計?” 其實算不上妙計,他們最后就是這樣做的,不知是誰想的主意,但此刻這功勞她要冒領了。 “諸位可知桂陵之戰?” 在座將領習兵書的,如此有名的戰役自然是知曉的,但也有些農民起義兵,連筆墨也少碰,就更別提說古了。 范增道:“你是說圍魏救趙?” 周寧點了點頭,“秦軍包圍巨鹿,欲圍城打援,我們也可攻其必救?!?/br> 范增一愣,片刻撫掌笑道:“對極對極,此時秦軍精銳都在北邊,關中必定空虛,若有一路兵馬能西進對咸陽造成威脅,必能叫秦軍方寸大亂,領兵回援?!?/br> 而巨鹿離咸陽有上千里之遙,秦軍若奔襲救援則精兵也會生生熬成疲兵。 周寧見他了解了,便笑了笑,不再多言,不管此時旁人如何打量她,她顧自斂眉垂眸,恢復一貫的低調淡泊,不爭不搶。 項羽怔愣的看著她,神情恍惚,半晌未動,忽而身邊傳來范增的一聲動靜極小的輕咳,項羽卻恍聞天雷般極快的回神,狼狽的將視線投向別處,心中慌惶酸澀又煎熬。 劉季原本也贊嘆的看著周寧,真是個寶貝啊,這要是能為他所用……聽到范增的輕咳,劉季反應極快的戲謔的看向項羽,雖然沒有看到項羽的失神,但卻看到了項羽此時神情變換的生硬。 劉季無聲的咧嘴笑起來,越發覺得有意思。 這是周寧第一次主動獻計,懷王看她一眼,心中又是驚嘆又是滿意。 那個項梁執政時一直隱在后頭的男子,愿意為了他站出來出謀劃策,他更沒有想到,此人不言則已,一語便中的,如此人才,為他所用,懷王心中激蕩。 懷王讓諸將商議此計是否可行,聽聞眾人皆認可后,便毫不吝惜的夸了周寧好幾句。 驟然得了這么大的臉面,周寧的面色依舊很平靜,舉止依舊嫌棄有禮,并沒有半分驕傲之色,與項梁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懷王心中又添兩分歡喜親近。 計謀既定,該推舉領兵的將領了。 北伐和西征兩路,派誰西征,誰又有膽量能力北伐呢? 北上要面對章邯和王離兩路虎狼之師,兇多吉少;西征則是秦國的關中老巢,是孤軍深入。 兩路軍馬的任務都很危險,營帳中一時無人應聲。 懷王見此,為道:“寡人與諸位約定,若有哪路兵馬先入關中者封為關中王?!?/br> 這么一個大蘿卜掛出來,營帳內的人心動了。 周寧也淺笑著道:“某愿為懷王解憂,北上救趙?!?/br> 懷王見此,心中感動,兩路雖然同樣危險,但北伐明顯比西征更兇險,而且“先入關中者王”,西征明顯占據地理優勢,因為西征就是奔著咸陽去的,而北伐,巨鹿距咸陽上千里之遙呢。 周君請兵北伐而不是西征,更可以證明他是真正為自己解憂,而不是為了私心利益。 懷王坐正身子對周寧拱手,感慨道:“周君忠義?!?/br> 周寧抱拳還禮。 西征雖然便宜,但比起一個空蕩蕩的承諾,她更想要實際的力量。 項羽請命道:“某愿隨周先生北伐?!?/br> 懷王一時沒有表態。 范增皺了皺眉,這兩路兵馬,明顯西入秦關利益更大,羽兒為何……范增看了看周寧,幾不可聞的嘆息了一聲,羽兒是還沒有放下啊。 周寧聞言面上不顯,心里微驚,歷史上,應是劉季和項羽都請求西征,最后懷王擇了劉季西征,而命項羽北伐。 可如今,周寧垂眸,她原本計劃的也是想和項羽一起北上,可他如此狀況下與她一道兒…… 周寧抬眸看向那個抱著拳一臉堅毅果決,卻始終不敢看自己的男子,通透如她,自然知道他是為她。 她對他不用謀劃,他心甘情愿,不用利益交換,他也會主動舍棄利益來遷就她。 從來都屬于被舍棄一方的周寧,眸光一動,還不待細細分辨此時心情,便淺淺一笑收回了視線。 那冷峻威嚴的男子竟在她的視線下悄悄紅了耳尖,她還是不為難他了。 劉季聽聞項羽所請樂了,他道:“某愿領兵西征?!?/br> 富貴險中求,有周寧和項羽北上牽制秦軍主力,這場豪賭他愿意下場試試。 三人的請命懷王都允了,因為哪怕有三人爭相應和,有“關中王”為引,也不可抹去這確實是趟險差的事實。 懷王看了一眼周寧,掃視營帳眾人,問道:“諸位認為此次北伐,誰可為帥?” 那先前一眼,分明表示了懷王的偏好,周寧見此也不著急了。 項羽不敢看周寧,只沉默的盯著面前案幾,他不愿與先生爭功。 帥帳內無人說話,齊國使者高陵君見此,以為懷王還未有決斷,推薦道:“臣以為宋義可,之前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不過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征,可謂知兵矣?!?/br> 懷王聞言看向宋義。 宋義微笑從容的與懷王對視,好一副運籌帷幄的大將風度。 懷王眼眸微動,分明也有意動之色,又看了看周寧,心中猶豫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