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節
那么, 只能走下去。 而她走下去, 皇帝的信任就非常重要。 偏偏的多疑, 那是刻在骨子里。所以,玉榮需要實際的法子,來緩和一切。 分權。 治衡, 就是玉榮想到的法子。 看似她的權柄少了。 實則,她面臨了皇帝的猜忌也是少了。 而且,她主動提出來的法子,來分了自己的權柄。 這能更好的表明她的態度。 正統帝顯然很滿意。 這不,玉榮現在的權柄,那能自個兒批了奏章,皇帝復查否? 基本上沒有。 總之,皇帝有些怠政了。 倒是玉榮這一位皇后勤快起來。 皇帝的精力算得充沛。 那么,皇帝不忙碌了政務,他忙碌了什么? 就玉榮目前來看。 皇帝對于修仙有想法。 皇帝似乎想長命百歲。 總之,宮里的道士多了許多。 這等事情,按說玉榮應該勸誡的。 可玉榮沒有勸。 玉榮若做了賢后,她應該勸了,那是表明了子不語怪力亂神。 更何況天子乎? 這世道,天子不問蒼生,卻問鬼神。 去求什么長生不老,這本生很可笑的。 從古至今,哪一個求修問道的皇帝,就沒有一個真正長命百歲的。 可那又如何? 玉榮求的是一個皇后的賢名。 她又不是真正的賢后。 玉榮能上位,靠的什么? 靠的是跪舔。 說白了,她就是皇帝的馬屁精。 很現實的。 如果她真頭鐵,真跟皇帝硬杠。 那么,甄皇后是前車之鑒。 玉榮沒頭鐵。 她對于權利,還是非??释?。 所以,她很淡然。 皇帝要修仙,那就修唄。 大不了,內務府的小金庫,就是掏了錢財。 皇帝對于求仙問道感興趣。 對于朝廷的政務,自然就會分了心思。 到時候,這些權柄落了誰的手中? 還不是玉榮的手中嘛。 看得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玉榮知道自己的屁股應該挪了什么位置。 “娘娘,周渭大人求見?!?/br> 沈德子進了殿中,跟玉榮稟了話。 沈德子是乾清宮的太監管事。 是乾清宮的太監里的二把手。一把手是李善,李公公要跟了皇帝身上侍候。 這不,皇帝一離開,去鉆研一下道門的修仙。 于是,李公公就在皇帝跟前近身服侍。 然后,乾清宮的權柄,自然而然的就是落了沈德子的手中。 沈德子很用心的,那是服侍了皇后娘娘。 二圣稱尊。 在皇帝跟前,沈德子得比著李公公退一舍之地。 可在皇后娘娘跟前,沈德子還想求一個位置的。 “宣?!?/br> 玉榮回了一個字。 周渭,新上任的鹽道衙門侍郎,三品官。 也是鹽道衙門里的總攬事??梢哉f,皇帝的心腹。 這一位升任鹽道衙門的侍郎前,那是承天府的府尹。 是一位有手段,出身寒家的仕子。 能在官場上,一步一步的走到現在的位置。 這是不容易的。 畢竟,三品的官位,這是一道坎。 不是哪一個官員,都能從正四品升上去。 這一道坎,可以攔了無數的有志之士。 而是周渭就在皇帝的提拔中,從正四品的承天府的府尹位置上,就是爬到了鹽道衙門的正三品侍郎。 這是連升兩級。 總之,也謂是簡在帝心。 這等人物,手段利害。 要知道,承天府的府尹,可不是誰都能坐穩的。 這一府之治,治是京都。 以及京都的首善之府。 總之,這里缺什么,就不缺了高貴與權貴。 這等地方,可謂是隨隨便便的一個豪門奴才背后,也是不缺了大靠山。 這等治地府尹,除了有手段。 也得有手腕,能在里面平衡各方。 “臣參見皇后娘娘,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br> 周渭一進殿中,就是給玉榮行禮。 “平身?!?/br> 玉榮抬頭,回了一句。 “賜坐?!?/br> 玉榮對著沈德子吩咐了一句。 沈德子有眼色,親自給這一位周大人搬了凳子。 “臣謝皇后娘娘恩典?!?/br> 周大人謝了話。然后,落坐。 “周愛卿前來,可有要事?” 玉榮發話問了。 她可知道的,這一位在忙碌了鹽道衙門的事情。 應該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 “鹽道衙門的差事,臣理出一個頭緒?,F在寫了一份奏章,里面有臣的施政方略。還請娘娘查看,是否有不合娘娘之意?!?/br> 周渭辦事,可不是拖拉的。 這真是求問施政方略,合乎上意否? 玉榮不相信。 她對著沈德子頷首。 然后,對方拿過了周渭手中的奏章,再是恭敬的遞了玉榮的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