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節
殺了鄭王? 正統帝倒是想的。 可到底還是沒法子。 誰讓前面的流言太狠了。 說什么兄弟手足不相容。 正統帝真是親自下令殺了親兄弟,這不是坐實了流言嗎? 人不能殺。 可在正統帝看來,活著不容易。 貶為庶人,往后受了監押。 在祖宗的皇陵守著,正統帝還是有些交代的,為了凈心,為了誠意。往后,就讓廢鄭王這一位庶人食素。 一個曾經享受了天家富貴的王爺。 一個往后坐了監牢,一輩子食素,活著沒滋沒味的庶人? 這活著,就是受罪。 可偏偏真讓廢鄭王這一位庶人去死?他也未必會吧? 正統帝就是給李公公下了吩咐。 “盯死了朕謹剩下的這一位皇兄。不,應該是除名的庶人。朕倒想瞧瞧,他下半輩子活著是如何的凄慘?!?/br> 正統帝很恨啊,恨了這一位皇兄。 因為目前查到的證據。 吳王、楚王會卷進來,就是這一位鄭王是主謀,其它二人是從犯。 偏偏從犯嚇唬到了,自己搶先的為了體面,先自盡了。 這讓正統帝很被動了。 沒法子的留了鄭王這一個主謀一條命。 在正統帝看來,鄭王這一個哪入局,輸了不認的家伙。 既然無論如何都要活著,那就活的慘的一點。 如果不慘,如何消恨? “奴才領旨?!?/br> 李公公應了話。 “記著,如果他與外面有什么聯絡。不管牽連到誰,就一定要查。至于朕這一位已經是廢庶人的皇兄啊,那不必留情,讓他……?!?/br> 正統帝比劃了一個手勢。 李公公看懂了。 想讓一個人活。 那得看情況。畢竟,人若健康,活著挺容易。 人的身體若出了大毛病,想活就未必容易了。 可想讓一個陷在囚牢中的人去死? 那很容易。 就李公公這等天子身邊的紅人,那是一句話,一個眼神的事兒。 “奴才明白?!?/br> 李公公趕緊又回了話。 “去辦事吧?!?/br> 正統帝揮揮手,讓李公公去辦了事兒。 永壽宮。 玉榮忙碌著,也忙碌出了一些效果。 至少,賢哥兒、禮哥兒要挪去了挪子所。 兄弟倆住的院子,那是相互挨著的。 玉榮要做的,就是差人把院子里應該修修的地方,好好的修一修。 應該讓太醫檢查一下的,那是多檢查幾回。 至于安排人手? 這更是重中之重。 小孩兒離開親娘身邊。 這身邊的人,特別的要緊。就怕有良心壞了,那是勾壞了小孩兒的性情。 想孟母三遷,為的什么? 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 環境,這重中的就是身邊接觸到的人。 小孩兒成長的過程,就是后天的環境里,慢慢的受了影響。 那是形成了三觀。 對于要安排到兩位皇子身邊的人,玉榮在仔細的挑了。 她不光是自己挑,還是拿了名單,去跟皇太后請教。 總之,不光要讓她自個兒滿意,也必需要讓皇太后滿意。 這忙碌著,這不,就是入春了。 就是連著這一年正統帝的萬壽節也過了。 玉榮的生辰也過了。 然后,在玉榮不舍得的情緒里。 賢哥兒、禮哥兒,這哥倆倒底是搬去了皇子所。 不同于皇太后、玉榮這兩個長輩的擔憂。 賢哥兒、禮哥兒,這哥倆還是興奮。 住了皇子所的第一晚。 哥倆沒有各住各的院子。 禮哥兒是跟哥哥住了一起。 頭一晚,賢哥兒是怕弟弟害怕,這不,攏了弟弟睡一處,他能照顧了弟弟。 “好像跟住壽康宮差不多?!?/br> 賢哥兒一個小少年,就是這般一個感覺。 在他的眼中,還是住了皇宮里。 真真差不多。 禮哥兒自然是聽了哥哥的話。 晚上,哥倆歇得早。 是想著明天要去正式進學了。 這對于進學什么的,這是心有幻想。 次日。 賢哥兒、禮哥兒早早起來。 兄弟二人往壽康宮走一趟,往永壽宮走一趟。 給皇祖母問了安,給母妃問了安。 永壽宮。 皇帝昨個晚,宿在玉榮這兒。 于是,兄弟二人去上學,這自然是皇帝親自帶了第一天。 上書房。 皇太子在呢。 師傅往常只教導太子一人。 現在添了三皇子、四皇子,自然一切又有不同。 當然,這皇家不缺了幾間屋子。 說是一處進學。 實則,這教學的屋舍,那是分開的。 只是處于一處院落里。 皇帝讓兩位皇子拜了教學的師傅。 兩位小皇子瞧著小少年,可認真的態度,那是一點兒不差的。 能在上書房里教導皇子的,那學問差不了。 除了學問外,這品行自然也得上佳。 更不肖說,官員講了風儀。 于是在三皇子司馬賢、四皇子司馬禮面前的,就是翩翩風度的美大叔。 “朕把兩位皇子交給楊師傅。往后,兩位皇子進學就由楊師傅總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