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節
這是真真做了賢惠人。 這一位賢后就是自己把自己逼得狠了。在太宗皇帝上位前,元后是陪了太宗皇帝吃苦的人。 在太宗皇帝君臨天下后。 元后又是賢后。 后宮、朝堂,也是多為太宗調和陰陽。 總之,滿朝內外,沒有對元后不滿的,且全是贊譽。 就憑著這等賢惠的好名聲。 就可以想像了,元后對自己的要求多嚴格? 這等嚴苛自己,這能不礙了壽數嗎? 元后病逝。 太宗是傷心的。 這是一對相扶持的夫妻。 一旦失了元后,對于這些后妃,太宗是看不上眼了。 哪怕曾經的寵妃,貌似也是不再那么的順眼。 太宗會立了繼后,就是想平衡了后宮。同時,也是想護一護嫡子。 繼后無子,管理好后宮,就能壓住了一桿子寵妃。 這些曾經的寵妃生了皇子,倒底是庶子。 太宗在意了嫡庶。 太宗曾經的廢太子,這一位元后的嫡長子,早年在太宗跟前,那真是要星星不給月亮。 可再好的父子情份,在皇權面前,又變了。 太宗九子。 已廢宋王,這一位被太宗除了皇室宗譜的太宗庶長子,就是當年跟太宗廢主子爭了大位的。 憑的是什么? 就是有一位寵妃母親,以及庶長子的身份。當然,早年大位爭奪失敗。在正統帝上位前,已廢宋王就歿了。 太宗的廢太子看著是嫡長子,實則,是太宗的第二子。 至于太宗的第三子,如今還是好好兒的。當年的廢太子風波,沒擾了這一位。如今是宗正令,太宗朝冊封為鄭王。 太宗的第四子,是已廢宋王的一母同胞弟弟。已廢宋王敢爭位,也是因為有這么一個同母親弟弟給拱火。 已廢宋王被除了皇室的宗譜,這一位皇子自然也是被廢成了廢庶人,跟已廢宋王這一個同母的哥哥一樣,也是歿了。 太宗第五子第六子早殤。 至于太宗第七子吳王第八子楚王,這二位現在也是在京都的王府里,每日過的鶯歌宴舞的日子。 正統帝的腦海中,閃過了這些哥哥的往昔印象。 這時候,正統帝睜開了眼睛。 他望著李公公,說道:“確定是鄭王?” 李公公跪地上,回道:“回稟圣上,二皇子落水一事確實是查到了鄭王頭上?!?/br> 李公公也是萬萬想不到,這查來查去的,最后,二皇子落水,以致于早殤一事。這會查到了鄭王的身上。 這一位鄭王在宗室里,可是頗有賢名的。 “那想暗害朕的歹人,又是確定與吳王府、楚王府相干系?” 正統帝再問道。 “回圣上,那小金子的后面之人,確實與吳王府、楚王府相干系?!?/br> 李公公也是給了肯定的答案。 李公公壓力很大的。 太宗九子。當年的奪嫡之爭,是鬧的大啊。 太宗廢了太子,廢了宋王。 一連損失的可不止一個兒子。 就這些,太宗也是受足了打擊。 皇家也要講體面。 正統帝上位后,對于還活著的三位兄長。 這是即防著,也是給了體面與尊榮??傊?,就是養著。 皇家的宗室爵位,先帝皇子都是王爵。 這王爵按說有封地,可就藩。 可這就藩,也有實藩與遙領。 實藩,就是真去了藩鎮上,做了土皇帝。 那是天高皇帝遠,真正的消遙自在。 至于遙領,這自然就是擔了一個藩王的名頭。 每年有了藩鎮的爵祿。 可實嘛,這遙領就是待了京城,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過日子。 這自然就得小心眼謹慎了。 若不然,這繡衣衛盯緊著,這抓了小辮子,可就容易被人給參了。 “朕何曾虧待于他們?” 正統帝是壓著聲音說了話。 對于三位兄長? 正統帝要說多深的感情,不存在的。 正統帝是元后嫡子。 還是太宗皇帝的小兒子。 打一生下來,就得了太宗的寵愛,得了元后的寵愛。 太宗廢太子當年是按著儲君來培養的。 正統帝就是父皇、母后眼前得寵的小兒子,這自然是寵得天高地厚的。 廢太子的學業重。 正統帝是就是讓帝后可著勁兒寵。沒什么負擔的。 要說,元后對于小兒子的要求。 那就是讓一母同胞的太子哥哥多寵一寵。將來,冊封了王爵,做一個逍遙王爺。 后來嘛,只能說世事難料。 奪嫡之爭。 正統帝是瞧過了。 鄭王、吳王、楚王沒卷了進去。 這是讓他們能全身而退的原由。 可都是皇子,都是太宗的兒子。 要說這些人沒野心? 一定是假的。 特是鄭王,在廢太子倒臺后,在宋王倒臺后。 鄭王就變了庶長子。 當時的正統帝一直做了太宗的小兒子。 在皇家的皇子們眼中,就是一個得寵的皇子??蓻]得了什么重用的,連正緊的差遣都是沒有。 倒是一個吃了皇家祿米的逍遙王爺。 做了儲君? 那是廢太子倒臺了。 宋王與太宗四皇子,這一對兒兄弟被除名廢成庶人后。 太宗強行捧了嫡次子上位。 正統帝的上位,就是太宗給捧上去的。 顯然,太宗皇帝是重視了嫡庶。 有嫡的情況下。 哪怕嫡次子是最小的兒子,一直沒展露過什么頭角。 可有了元后這一位賢后存在。 太宗皇帝就是冊立了嫡次子為東宮太子,強行給太子安排了輔臣。 太宗活的其它兒子什么想法? 正統帝不用想,也知道這些皇子肯定不甘心。 畢竟,爭都沒得爭。 這就是讓一個一直沒覺得什么本事的弟弟上位了。 因為嫡庶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