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終于,小家伙滿月了,葉良玉前一日就叮囑侍女轉天備好熱水,她要好好把自己洗干凈。 喜訊傳到汴梁,秦家太夫人跟夫人高興瘋了。這么多年,她們終于盼到了一個小姑娘。婆媳二人湊在一起,一起商議著要送什么禮過去。要不是因為年歲大,二人險些都要結伴去茂山城了。 秦文昭翻著秦家送來的賀禮,抬頭看向葉良玉。 “娘子,你說我爹娘是不是不喜歡我了?” “為什么這么說?”葉良玉抱著閨女翻著書案上的輿圖。 “這賀禮都是給小家伙的,就沒有說關心一下我?!?/br> 葉良玉聽完這話,笑得眼淚都出來了,這個人,怎么這么有趣。 “祖父祖母給起了小名,叫童童,父親母親給取了大名,叫秦澤敏,你說咱們是她正經爹娘,怎么連個名字都落不上取呢?” 秦文昭說著湊到葉良玉身邊。 “你??!”葉良玉點點他的額頭,“下一個不就可以咱們自己取了嗎!” “還是別要下一個了,”他說道,“你太辛苦了?!?/br> 葉良玉與秦文昭在茂山城帶了十年。這十年里,互市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遼人與西夏皆不敢南下sao擾,百姓生活富足安定。 他們二人又在當地興辦書館,很多當地貧寒百姓家的孩子也來上學,為了感謝他們,很多西夏人在取中原名字的時候,都把選了姓葉或者是秦。 他們二人回汴梁的時候,百姓夾道歡送,還有好多老mama送了自己親手做的牛rou干,葉良玉坐在馬上,手里的韁繩握得緊緊的。她所要的功成名就,大抵就是這樣。 馬車里,兩個小娃娃扒著車窗一直往外面看。 “爹爹跟娘親真厲害?!蓖湴恋卣f道。 “日后,我也要這樣?!?/br> 說話的這個是童童的弟弟,比童童小了三歲。秦文昭自童童出生后,就去信給汴梁,直言下一個孩子的名字一定要他取。等小娃娃出生了,他翻了好多書,想名字想得頭發都要白了。最后小娃娃的小明居然叫弟弟。 葉良玉聽完這個名字,笑得快喘不上氣了。 “你這個名字去的,跟一個人取名叫人有什么區別!” “大俗即大雅,”秦文昭說得毫不心虛,“再說了,一個男娃娃,要那么好聽的小名做什么。依著老家的規矩,取個賤名才好養活呢!” “快別了,”葉良玉趕快讓他停下來,“以后他封官拜相,一回家小名叫什么二狗,好聽??!” 秦文昭自己也笑了,確實不是很好聽。 二人回到汴梁,皇帝特意下旨讓他們先回家休整,第二日再上朝。兩個人回到家,看著許久未見的秦家夫婦,雙雙跪在那里。童童跟弟弟對視了一眼,也跪在了父親母親身后。 “不孝子(媳)秦文昭,葉良玉拜見父親母親?!?/br> “好好好,回來就好?!鼻丶曳蛉丝粗矍暗乃膫€人,眼眶都有些濕了。 二人起身之后,秦夫人與秦老爺就把童童與弟弟叫到跟前,兩個娃娃一個七歲一個四歲,正是伶俐的時候,喜得秦夫人不撒手。 “你們二人也累了,明日還要上朝,童童跟弟弟今晚就在我院子睡,怎么樣?” “多謝母親體恤?!比~良玉趕忙說道。 秦夫人見她如此痛快就答應了,心里頭更是高興。這小兒媳婦,娶的太對了。 二人第二日面圣,把茂山城的情況說給皇帝聽,皇帝連連點頭。 “辛苦二位愛卿了,”皇帝語氣誠懇,“這一次回來,就留在汴梁吧。鴻臚寺禮賓院真好有兩個實缺?!?/br> 因為兩個孩子都大了,念書到底還是在汴梁更好,之前葉良玉與秦文昭就商議著若是還要外放,兩個孩子勢必要托付給祖父祖母,皇帝這么一說,倒是合了二人的心愿。 “多謝圣上?!倍她R齊起身行禮。 葉良玉與秦文昭在禮賓院又待了十五年,之后雙雙致仕。葉良玉手下的女將,傳了一代又一代。先是赤霄,之后是莫邪,最后童童又繼承了母親的事業。 提起葉家軍女將,西夏與遼人聞風喪膽,輕易不敢來犯。 葉良玉六十大壽的時候,眾兒女領著孩子齊聚一堂。她與秦文昭坐在那里,看著這些孩子,笑得眼睛都瞇起來了。 “夫人,”秦文昭湊到葉良玉耳邊,“你說當初你要是退了親,可就沒有這么小娃娃了?!?/br> 葉良玉瞪了她一眼,忽然面上出了少女才有的嬌羞。 “晗哥哥?!?/br> 秦文昭哈哈大笑。 “我若是秦文晗,那你不就是葉窈了!” 底下的兒孫看著上頭兩位老人家打打鬧鬧,也笑了起來。這兩個人,真是越老越像小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