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書迷正在閱讀:琴音仙路、權臣的失憶白月光[穿書]、今天也想盡辦法強jian你(黃暴H 調教)、秘愛(禁忌H)、酩酊天[H]、學神王冠、暖暖的團寵直播間、偷偷懷上暴君的崽、愿為尊者所渡、滿級白蓮穿成小玉兒(清穿)
等孩子完好無損地從外面回來,小喬一顆提著的心才徹底放下。 喬又又和江嶠去人家做客已經有了套路,小喬買了一堆賀卡,他倆就在上面畫畫。喬又又是寫實派,而江嶠更像他的父親,十分的意識流,兩人最喜歡的是蓋章環節,江曜為他倆在出生前一人刻了一個章,現在派上了用場。這倆畫完任何東西,都要使出吃奶的力氣在上面狠狠地蓋一個戳。每當到人家做客,他倆就會雙手捧出自制的賀卡,上面刻著各自的大名,獻上真摯的祝福。 江嶠的日程表非常密集,光看他的日程表,還以為他是多么日理萬機。 他倆做客的人家除了歷史系的老教授包括但不限于化學院、法學院、外語學院、數學院、經濟學院hellip;hellip;兩人常年在學校送溫暖,喬又又所獲頗豐,跟著學會了不少專業名詞,很少人會同不到三歲的孩子扯自己的專業,但架不住喬又又問。 與此同時,江嶠也學會了很多東西,他跟著化學院最著名的臭棋簍子吳老教授學習象棋,學著學著嫌沒意思,最終兩人玩起了五子棋;他還同數學院的王教授學會了折紙,并折了一朵玫瑰花送給了師奶奶;哲學院的楊教授教給他如何拌西紅柿拌得好吃,他回去把法子告訴給了自家阿姨,果然比之前拌得好一些。 他如此努力,五以內的數字還不會數。 對比自己的女兒,小喬不可能毫不擔心江嶠,并且她隱約覺得江嶠這樣,自己的責任很大。江曜的心寬主要建立在對江嶠這種孩子不了解的基礎上,江曜不了解,可她太了解了,她以前就這樣啊,要不是她嗓音條件好,小學不用寫作業,她的義務教育生涯要多痛苦有多痛苦。 小喬一早就看清了兒子未來的學渣本質,提前為他感到了上學的痛苦,她放棄了在學業上掙扎,決心發現并發展兒子的特長,她相信,只要有一個特長足夠優秀,就可以在社會立足。 可她的兒子愛好實在太多了。 小喬一開始決心發展兒子在建筑設計方面的才華,畢竟他喜歡堆沙子,她買了一大堆建筑設計上面的圖冊給江嶠,有空的時候還給他和喬又又講各種設計靈感;等江嶠開始在紙上亂涂亂畫時,小喬覺得兒子可能有繪畫天賦,買了各種材料和圖冊,還買了本畫家的故事,讓育兒嫂有時間就給兒子講。不多久,江嶠就放棄了畫筆,愛上了玩滑板,還教jiejie和他一起玩。小喬又猜測自己兒子可能有玩滑板的天賦,還準備給他和又又請一個老師。老師還沒請到,江嶠已經拋棄了滑板,開始踢球??粗煞蚝蛢鹤犹咔?,小喬發現,自己兒子的天賦可能就是玩兒,他什么都想玩兒。 江曜勸小喬不要擔心,他直覺,自己兒子就算考了倒數第一也會很開心,像他這么心理素質好的孩子想培養都培養不出來,大概是遺傳。 小喬很謙虛:我的心理素質其實沒有這么好。rdquo; 江曜只好把榮譽攬到自己身上:那就是像我了。rdquo; 小喬自覺足夠一視同仁,江嶠不如喬又又會認字會算數會唱兒歌,并不是她給喬又又開了小灶,只是她在這方面比較早慧而已。她在兒子身上下的功夫并不比女兒小。 但樂女士卻認定她重女輕男,因為她來家看外孫時,發現江嶠的衣服牌子不僅比喬又又的低端許多,而且上面還有許多洗不掉的水彩印子,早就該報廢了。樂女士一生氣,忍不住數落起自己的女兒來:你這親媽怎么當得跟后媽一樣?出去見人倆孩子都干干凈凈穿一樣的,一到家,就差這么多。rdquo;斥資給外孫買了一堆衣服送來,表達對女兒的不滿。 小喬覺得自己很冤,她給兒女的置裝費總體是一樣的,就這倆小人,比她小那么多,買衣服的預算比她還要高??山瓖嵲谔M衣服了,沒有一□□服上不沾染顏料水彩的,每天在地上打滾,在屋里滾也就罷了,在小區草坪上也要滾,小喬看見自己高價買的衣服一天就報廢了,心疼得不是一點兒半點,她再有錢,也禁不起兒子這么造,何況她也就一普通中產。 不僅如此,江嶠還喜歡在衣服上自我創造,好好的衣服,他非要添幾筆,展現他作為藝術家的才華。他不光把靈感復刻在自己的衣服上,還要對喬又又的衣服下毒手,好在又又像爸爸一樣及時拒絕了。 小喬很佩服自己的女兒,不像自己,當時沒加考慮就答應了,報廢了一件真絲襯衫。 所以到后來,在材質可靠的情況下,什么便宜小喬就給兒子買什么。他的衣服比家里其他人都臟,小喬還單獨為他買了一個洗衣機。有些穿了一次外面就蹭上好多顏料的,小喬也讓兒子再穿幾次,否則每天都報廢衣服,一天為國家制造多少垃圾。出門時,為了孩子的體面,當然要穿好的。 她這一番苦心,到了母親嘴里,就成了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罷了,小喬決定不跟母親計較,誰叫她小時候太乖,她媽沒見過江嶠這種孩子呢。 沒等小喬解釋,樂女士就要帶著外孫去買新衣服。 江嶠當即表示不用,他很喜歡自己現在穿的衣服:姥姥,你喜歡我衣服上的圖案嗎?rdquo; 樂女士一時沒反應過來,說了聲喜歡。 那我給您畫一個。rdquo; 直到樂女士穿著由外孫制作的世上獨一無二的衣服離開時,她才理解了女兒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