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季閣老為人剛正不阿, 也不會眼紅沈鈺他們的功勞,不僅如此,為了能讓水泥能盡快發揮作用,季閣老一馬當先去了養心殿,將這個好消息告知了元嘉帝。 其他人也挺高興, 季閣老是個公正的人,沈鈺為人也厚道,他們只要等著元嘉帝的獎賞便是。 想到上回沈鈺得到的好處, 其他人心里便激蕩不已,這可是面子里子都有了,升官發財兩手抓, 誰都不羨慕? 沈鈺倒是挺淡定, 得了元嘉帝好幾次大手筆的賞賜,如今沈鈺也不缺銀子,至于升官不升官……升了官后估計也是待在工部繼續走創新之路,有季閣老罩著,估摸著跟現在也沒差。 其他人見沈鈺這冷靜的模樣, 心下又忍不住感慨,這才是能干大事的人啊,看看人家沈大人,年紀輕輕,定力卻比一般人都強得多,怨不得人家能平步青云得陛下和閣老們看重呢! 元嘉帝聽聞水泥之事,亦是驚訝,連忙命人取了水泥過來,想親眼看看效果。 這等出風頭的事,沈鈺果斷讓給了一個今年等著晉升的同僚,換來對方一個感激的眼神,在心里記了沈鈺這個人情。沈鈺微微一笑,心下并不在意,元嘉帝對他的印象已經足夠深刻,他也不必再多做這些事在元嘉帝面前討好賣乖,既然如此,索性做個人情。官場不好混,人脈還是挺重要的。 元嘉帝親眼見了水泥的用處,樂得仰頭大笑,連聲道:“好好好!果然是天佑我大楚,即便有天災,也告知了我們應付之法,日后,百姓們便可不再受洪澇之苦了!” 沈鈺眉頭一跳,哪有這么夸張?水泥也就只能讓堤壩更堅固一點,碰上大洪水同樣也得歇菜,陛下您這話太過了。 只不過這時候不太好潑冷水,沈鈺也只能閉了嘴,決定私下去找季閣老談一談,免得到時候發大水了堤壩又沒能撐得住,最后還得自己背鍋。 這等工程大事,元嘉帝同樣謹慎。在做了好幾次抗洪實驗后,確定水泥比現如今的夯土石塊修成的堤壩更有用后,元嘉帝便下令,沿江臨河易發大水的地方,趁著這會兒洪澇已過,趕緊重修堤壩,用的材料,就是水泥。 只不過沈鈺造出的水泥數量有限,目前還供應不了各省的需求。元嘉帝則大手一揮,將這事交由季閣老,趕緊讓工部的人緊著水泥的事兒,其他地方都等著水泥運過去修堤壩呢! 這回造水泥,參與的人都升了官。沈鈺年前才跳級升了一回官,這回元嘉帝便壓了他一壓,沒再讓他的官職往上動一動,心里又覺得沈鈺委屈,抬抬手就從內務府搬了一大堆東西賞了沈鈺。 這大手筆的賞賜,就連陸太傅看了都忍不住眼紅,好東西真是太多了,有俗有雅,光這一回賞,沈鈺的家底都不知道翻了幾番,身家直逼某些已經走下坡路的勛貴之家,說不定還比他們家底更厚一點。 陸太傅都眼紅,可想而知其他人心里有多不平靜。奈何元嘉帝走的是自己私庫的賬,沒動用國庫里的銀子,他們也只能在心里恨上一恨,卻找不到由頭說什么。 真是憋屈! 賞賜什么的,沈鈺還是非常歡迎的。一邊清點著元嘉帝給的獎賞,一邊逗小豆包:“看看,咱們小豆包以后娶媳婦的聘禮都不用發愁了!” 小豆包還不知道什么叫娶媳婦兒,見他爹高興,小豆包也樂了,眼睛彎成月牙,笑出一嘴的米粒牙,拍著小巴掌大聲道:“娶媳婦兒!” 沈鈺立即笑出聲,兒子誒,你可真是太會抓重點了,妥妥的人才??! 陳恪他們總算是見識到了沈鈺有多能耐,他們來京城也大半年了,這樣大手筆的賞賜,也就沈鈺得了,心下對沈鈺又添幾分佩服。 讓沈鈺沒想到的是,水泥的出現,竟然間接促進了國庫銀子的增長。 制水泥的方法中,有一種是用煤渣和石灰為原料進行配比燒制。羌族那邊煤量不少,加上羌民人口數量少,根本用不了這么多煤,也樂意進行買賣。 楚朝境內煤也不少,眾人的眼睛也沒盯著煤的生意。結果沈鈺弄了水泥出來,邊境貿易司一開,便有消息靈通的商人過來大量購煤,價格還挺公道,當然,以商人們精明的本性,買多了自然會要求打點折什么的,豪爽的羌民們也不會同他們計較。 煤的銷量就這么被帶動起來了,無形間就讓朝廷的稅收多了一點。 商人們也高興,他們都有自己的渠道,轉手掙個差價,利潤也極為可觀。 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批堤壩建成后,親眼目睹過水泥的牢固性,不少商人便心動了。這玩意兒可以建河堤,估摸著也能用來建房子??粗€挺好用,夾在磚塊里完全看不出來,又美觀又實用,洪水都能擋,平時經點風吹雨打肯定啥事都沒有,不差錢的商人們心里就活動開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弄點過來蓋座房子,這可是新鮮玩意兒,真弄來了,多有面子! 張清受沈鈺啟發,從以往無視商人的作風轉變成把商人等同于大肥羊的做派,知道商人有意要買水泥建房子之事,張清不但不生氣,心里還挺高興:送上門等著自己宰的肥羊,不宰一把多不好意思?看看沈鈺,那才是大手筆,一出手就從商人們手里坑出上千萬兩銀子,張清覺得自己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季閣老為此差點和張清干上一架,王八蛋,堤壩還沒修完呢,工部自己做出的水泥都還不夠用,正焦頭爛額沒日沒夜地制水泥,你這老東西就惦記上做買賣的事了?掉錢眼里了吧?想要水泥?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