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藏局 第724節
他又檢查了我們的包裹。 包裹里面除了換洗衣服倒是沒什么。 唯獨三黑子包里有幾顆藥丸。 檢測人員問這是什么。 三黑子說:“我心臟有毛病,必須時不時吃上一顆?!?/br> 對方拿著藥,滿臉疑惑地看了幾眼:“王子團隊里有人醫生,配備了不少藥品,有速效救心丸,你這些東西可以丟了!” 他抬手準備將藥給丟掉。 小虎娘胡沁見狀,嚇壞了,忙不迭地拉住了檢測人員的手,接茬道:“我這位下屬心臟病用速效救心丸根本沒用,必須用這種獨特中藥配成的藥丸,如果丟掉了,一旦發作起來,他會沒命?!?/br> 小虎娘胡沁在擔心解藥丟了她會掛掉,因為里面除了腹疼藥,還有解藥。 檢測人員說道:“那你吃一顆給我看!” 這事情好辦。 三黑子完全是大老粗一個,他做藥從來不將毒性的、解毒的兩種進行區分,都是一個顏色,每次用的時候,全靠他自己來判斷,估計通過微小不同的氣味來決定取哪一種。 三黑子翻了翻白眼:“拿點水來!” 翻譯讓人帶了一瓶水來,小瓶裝的潤田礦泉水。 當年這水的廣告語也讓人印象深刻:滴滴潤心田。 三黑子將一顆藥丟在了嘴里,仰頭一口將水給喝了,轉頭又捏了一顆,問檢測人員:“你也來一顆?” 檢測人員臉上肌rou抽搐,沒搭理這個神經病,再附身檢查了一遍,確定里面沒什么危險的東西了,將之前檢測出來的匕首等東西給全部收了起來。 “暫時替幾位保管幾日,事情結束之后還你們?!?/br> 我們幾人進了帳篷。 到帳篷里一看,竟然比高級酒店布置的還溫馨,不僅有水果、煙、茶葉、暖水瓶等東西配備,還有一個小書架,上面有書、雜志,甚至有一副未拆封的象棋。 我翻了一下,書是《呼嘯山莊》、《飄》、王小波《黃金時代》等,雜志是當時風靡的《知音》、《故事會》等。 三黑子拿了一根香蕉,一邊大口嚼著,一邊說:“豪!真土豪!”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王室團隊來這里享受海上旅行!” 我心中那股焦慮感卻再次襲來。 西丫王子連后勤保障都如此牛比。 他們前線的戰力能強到什么程度? 面對這種團隊,我們猶如光腳跟汽車賽跑,哥們從沒玩過??! 我說道:“先睡覺!” 一切必須先休息好再說。 第二天。 為了知己知彼,我一大早就起來了,轉悠了一下,初步摸了一下情況。 這里面總共三十人左右。 穿白袍的僅僅是西丫王子和四位貼身下屬,二十來人是安保團隊,他們身上帶什么武器我不知道,因為他們一直沒露出來,但看得出來,他們非常專業,因為這些人的帳篷看起來無規律,實則全圍著西丫王子帳篷設置,分層包圍,還不定時進行巡邏。 其余六人為江湖人士,身材均比較瘦,但手腳很長,臉色較黑,白眼皮泛紅。 這些家伙無聊的時候,會坐在石頭上,拿小塊片石來刮自己的腳底板,常常刮下一層又一層油脂一樣的白臘。 長相和行為與職業的關聯很大。 毫無疑問。 他們全是西丫王子請過來的頂尖海猴子! 早上我們吃的是咖喱飯、羅宋湯、袋裝牛奶。 吃過了早飯。 我見到西丫王子和身邊的貼身下屬在一處高地,搬了幾張躺椅,戴著墨鏡在曬太陽,旁邊還有紅酒,一副悠閑愜意之感。 翻譯走過來了。 他對我們說:“胡女士,西丫王子問你什么時候可以開始工作?” 小虎娘胡沁回道:“現在就可以?!?/br> 翻譯點了點頭,帶我們去了一個帳篷,帳篷門口有人正在守著,進去之前,又過了一遍安檢。 帳篷里面有一張桌子,上面鋪了一張白布,白布上有一個劍架,架上是一把寶光熠熠的青銅劍,旁邊依次順序擺放著三塊青銅殘片。 走近一看。 青銅劍體上的污垢顯然曾被專心清理過。 上面銅銹散發著古幽之光, 令人心悸。 劍身八十多厘米,薄、窄,狀若柳葉,距離劍尖五六厘米之處,弧形內收,呈“束腰”形,刃部依然可以感受到陣陣寒光。 這是一把來自兩千年多前的秦劍! 我很想要! 第754章 胡沁舞劍 這里簡單介紹一下古劍。 劍最初其實不屬于中原地區的原創兵器,而是從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傳入,但中原地區卻將劍文化給發揚光大。 迄今所知最古老的劍為朱開溝遺址出土的“鄂爾多斯直柄匕首式青銅短劍”,約為公元前十五世紀的早商時期的,劍身長二十多厘米。 春秋之前的劍,一般都比較短,均在二十到三十厘米之間(正因如此,春秋的刺客才能把劍藏在魚腹、書卷當中)。 那時候大規模的戰爭主要用戈(“戈”字代表戰爭也由此而來),不用劍。 劍也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必須是君子,用來耍帥其實多過于殺人。 而且,在劍出鞘之時,君子必須要手掐劍指開劍氣,一來將自己的氣脈灌注于劍,做到人劍合一,二來禮貌地表示我現在要用劍干你了,請準備好。 到了春秋末期,劍開始變長至五十到七十厘米。 秦朝之時,為了利用劍進行搏殺,劍長加到了八九十厘米,劍身前端專門鍛造“束腰”造型,主要功能是為了穿透對方的鎧甲之時增加力量和速度。 唐朝時期,由于禁銅,加之冶鐵業的發展,兵器用刀多過于劍,唐刀成了大名鼎鼎的存在(櫻花國的武士刀,其實就是學咱們的唐刀,這點不容置疑)。 再往后,劍的鑄造變得五花八門,材質上銅鐵鋼金銀木皆有,長短也沒統一的制式,用劍之人也不講規矩了。 眼前這把劍,屬于典型的秦青銅寶劍。 我很想去摸。 但考慮到我現在的身份只是一位下屬,旁邊還有翻譯看著,只得強忍。 小虎娘胡沁戴上了旁邊的手套,拿起了劍,先仔細端詳了一會兒。 爾后。 她問:“可否擊石鑒定?” 翻譯點了點頭,拍了一下手掌。 帳篷外面進來一個人,抱著一塊大石頭,石頭上還包了一層厚厚的布。 這是為了防止損害寶劍的劍尖。 看來早有準備。 其實就這質量的青銅劍,石頭外面不包布也不會有什么問題,但這畢竟是寶貝,容不得任何閃失。 翻譯說道:“請!” 小虎娘胡沁點了點頭,示意我們散開。 她開始耍劍。 這一耍。 我算是知道了什么叫鑄劍世家后人。 小胡娘胡沁劍指一掐,一把青銅劍讓她耍的劍花朵朵,姿態無比瀟灑,猶如古代的女俠,到最后,她嘴里矯喝一聲,一聲悶響,劍尖猛地擊在了包著厚布的石頭上。 讓人驚嘆的是。 劍身竟然瞬間彎曲成了一個弧度。 小胡娘胡沁借著劍身弧度回彈的力道,迅疾拔劍,身軀躍起,往后退,余力的慣性,竟然退了幾米遠才落定。 她收劍站立,臉上露出欣喜。 這是鑄劍世家后人對寶劍發自內心由衷的喜歡。 小胡娘胡沁說道:“劍身長八十六厘米,劍莖長十八厘米,重量約為一千八百余克。劍身主銅,加錫、鉻合并打造,錫配比為典型秦代鑄劍‘表三內二’完美比例,鉻配比不超過百分之二,也就是后代的鉻鹽工藝的基礎配方?!?/br> “從劍柄的沁色痕跡看來,比一般秦劍澆鑄、鍛磨、淬火等二十八道工藝還多了吸雷露、飲烈血、藏土鋒三道程序。能做這三道工藝的,絕不是普通的兵士劍,最起碼是秦內宮的一把名劍?!?/br> 三黑子目瞪口呆。 別說他了。 我也佩服的五體投地。 真是術業有專攻。 難怪西丫王子會專門請小虎娘胡沁。 就這種鑒定手法,不比那些專家學者強? 她口中最后說的吸天露、飲烈血、藏土鋒三個工藝我倒是知道。 一把秦青銅劍經過二十八道工藝鍛造之后也就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