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659節
蘇澤并沒有催促林良珺,因為他很清楚,戰爭到了這個規模后,大部分時候都變成了很無聊的拉鋸戰。 一些極端的參謀,甚至提出如今決定戰爭的就是炮彈的多寡,比拼的就是誰的炮彈先用光。 蘇澤并不完全贊同這種極端的思想,畢竟打仗還是要靠人的,炮彈不會自己飛到敵人的陣地上去。 不過這種說法也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雙方炮彈都還沒耗盡的時候,步兵沖鋒毫無意義,前線比拼的就是誰的火炮更猛一點。 在確定敵方炮彈儲備沒有大幅度下降之前,互射消耗是對東南有利的選擇,畢竟明廷的工業能力是遠不如東南的。 不過火炮對射也不能說戰爭不殘酷,圍繞著濟州城和徐州之間的地帶,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雖然這些日子以來,戰線犬牙交錯依然維持和開戰時候差不多的樣子,但是每天戰線都會有微小的差別,而這些差別就是雙方在爭奪一個個制高點和戰略要地,這些拉鋸點的土地上都染滿了鮮血。 這些傷亡會在戰報上變成一個個數字,但是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一個個家庭,他們是兒子、丈夫和父親。 蘇澤拿起筆,再次給陸軍部下令,對于所有陣亡將士都需要立刻統計清點,通知他們的家里,并且由當地官府的主要官員親自送達陣亡消息,并且送上慰問。 第678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 撫恤不是給亡者,而是給生者看的。 歷朝歷代平衡文武的問題,都是執政者需要思考的大問題。 如果過于強調文官的地位,會導致國家文弱而失去軍事上的競爭力,宋和后期的明廷就是最好的例子,所有人才都涌去讀書了,當兵反而成了恥辱的事情,久而久之就沒有人愿意當兵了,軍隊也沒辦法召到人才了。 雖然從東南建立以來,蘇澤就一直在建立一支紀律好的軍隊,但是如今隨著東南的版圖擴張,同樣出現了重文的風氣。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明廷三百年來科舉,再加上之前歷史上重文教的風氣,不是這短短幾年就能改變的。 而且當兵會有傷亡,家境好的子弟選擇做官而不是當兵,也是正常的選擇。 但這也不意味著蘇澤什么都不能做,提高軍人的待遇,撫恤也是重要的一環。 撫恤是給生者看的,為國戰死的家庭得到榮譽,才會讓那些為國效力的將士不會寒心,而撫恤也是補償這些家庭的損失,就算是近現代國家,這類儀式都是國家重要的組成部分。 蘇澤明白,提高軍人的榮譽感,只靠著榮譽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若是這點榮譽都沒有了,就更沒辦法維持軍隊的戰斗力了。 在和平時代,文官地位自然是逐步提高的,這是任何時代發展都必然的發展,這種趨勢都是無法避免的。 而且限制軍隊權力,阻止軍人干涉政治,也是任何時代正常政府都會做的事情。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在將軍人影響減弱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軍人的榮譽感和戰斗力,這就是一件考驗政治智慧的事情了。 蘇澤也嘆息一聲,如今開疆拓土建功立業的機會還多,軍隊的影響力也大,靠著自己的威望和能力,自然能夠壓服住這些桀驁的軍隊將領。 但是以后呢?蘇澤將思緒收回來,目前的注意力放在了前線的戰局上。 雖然戰線還在拉鋸,但是明廷那邊明顯開始承受不住壓力了。 這時候也體現出鐵路和電報的力量了。 讓所有前線指揮官都沒想到的,鐵路和電報對戰爭的影響竟然這么大,他們也不由的感慨大都督的高瞻遠矚。 沿著徐州沿線的鐵路,不僅僅可以運輸物資,也可以迅速的投放兵力,將士兵從一處陣地運送到另外一處陣地。 而電報的作用就更大了,沿著徐州設置的電報,可以迅速呼叫支援,而且比起烽火臺這種只能傳遞敵情的古代通訊設備不同,電報的傳播是雙向的。 電報不僅僅可以向上級傳遞消息,向上級呼叫支援,電報同時也能夠在各軍之間進行溝通,集中兵力進行各大規模的協同作戰。 電報讓相隔幾十里乃至于幾百里的軍隊,近乎于面對面一樣討論戰術,這大大改變了前線的局勢。 李成梁麾下的指揮官發現,東南這邊軍隊的軍容和士氣都要比自己這邊好上很多。 很快明廷這邊發現,東南這邊的軍隊是輪換的,士兵和預備隊的輪換,能夠讓士兵不用長期待在塹壕中,這對于士兵的精神面貌影響極大,明廷的士兵長期在塹壕中駐守,日常和梅雨和泥濘斗爭,早就讓他們身心俱疲。 除了輪換之外,在作戰上東南這邊的指揮官也更加敏銳。 一旦明廷出現兵力和火力的缺口,東南就能迅速集中兵力突破。 而明廷幾次攻打東南的陣地,如果不能集中大規模兵力拿下,只要拖延成拉鋸戰之后,東南附近軍隊就會迅速支援過去,甚至打成反包圍作戰。 所以進入梅雨季節以來,明廷這邊的軍隊十分的疲憊,而戰線雖然沒有大規模的潰散,小的陣地卻丟了很多,而且明廷的武器裝備損失也要大于東南這邊,人員戰損更是明廷遠甚于東南。 李成梁在梅雨季節即將結束的時候,終于召開了全體中高層軍官的會議。 整個帳篷內的氣氛都非常的沉悶,仗打到這個份上,所有人都提不起氣,稍微知道后方情況的軍官都清楚,朝廷的補給已經快要跟不上了。 李成梁接到了兒子李如柏送來的信件,隨著自己帶領大軍出征,一開始的時候京師工坊的戰時模式確實提高了生產效率,最初甚至生產出來的武器和彈藥都造成了漕運淤塞,京師征發了民夫才解決了漕運罷工的問題。 但是這種戰時的模式很快就無法持久下去了。 一方面是物資原料逐漸緊張,草原那邊也傳來糟糕消息,明廷冊封的順義王黃臺吉汗向東南投降,如今整個草原也已經落入東南手里,九邊貿易斷絕。 儲備的物資幾乎都耗光了,很多工坊就算是開工也沒有原料了。 另一方面,隨著戰爭開始,京師的貨幣體系更加崩潰,新幣已經徹底崩盤,但是市面上倒賣軍糧和軍用品的事情越來越多。 李如柏想要追查,但是這些年能夠參與倒賣軍用物資的人,又怎么可能是普通人,要么是軍中的將領,要么就是京師中的高官外戚,李如柏幾次追查都不敢繼續深入下去。 不說火藥炮彈這種物資了,就算是軍糧和軍衣也有人倒賣,李成梁看到這個消息也是萬分棘手。 他環顧一圈,這些都是追隨自己的老部下了,他心中也清楚是哪些人在倒賣軍用物資,平日里他們做些小動作李成梁也就忍了,但是如今到了最關鍵的決戰,他們依然在背后做這些小動作,也讓李成梁涌起了殺意。 但是也僅僅是涌起殺意罷了。 仗還是需要這些人來打的,從輪換鎮將計劃破產開始,李成梁就逐漸失去了對軍隊中層基層的控制力,他必須要依靠麾下這些將領。 用語言敲打了一番,李成梁既沒有下令調查軍中的貪腐案件,也沒有點名批評任何一個人,這件事就這樣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李成梁咳嗽了一聲說道:“梅雨就要過去,我們要準備反攻了?!?/br> 此言一出,眾人都面面相覷,大將軍莫不是被梅雨弄糊涂了?反攻? 第679章 人心所向 李成梁心中有些苦澀,他其實很清楚,自己和東南的軍事力量已經拉開了差距,這種情況下以逸待勞才是最好的選擇。 可是打仗這件事,從來都不僅僅是軍事上的考量。 甚至單純從軍事上來講,明廷這邊也已經消耗不起了。 既然消耗不起了,那必須要有所突破,只有取得一定戰果才能提振士氣,也只有占領一部分東南的地盤,才能讓這場仗繼續打下去。 所以作為比較弱勢的一方,反而明廷需要先發起進攻。 李成梁看著地圖說道:“我的計劃,將徐州正面戰場上對峙的軍隊撤出一部分,從側翼,也就是臨沂方向突破,攻打徐州的東部地區?!?/br> 眾人都有些吃驚,李成梁這個計劃顯然有些太激進了。 完成一支奇兵突襲這種“奇謀”,在如此規模的戰爭中都是極其危險的舉動。 首先是兵力調動會造成防線的虛弱,在這樣規模的戰爭中,每一個戰線上互相對敵的基層指揮官,都對敵方非常了解了,想要瞞住對方悄悄的撤走主力,這幾乎是不可能。 更不要說蘇澤是出了名的擅長用間諜。 李成梁指著地圖說道:“為了達成這個戰略目標,我軍可以暫時撤退,讓出微山湖,乃至于棗莊?!?/br> 眾人更是大吃一驚,在徐州和濟州之間,微山湖是一座大湖,沿湖的據點很多,算是魯南地區少有的天險。 棗莊則是明廷在魯南地區最前線的城市,也是整個徐州戰役前線的補給支撐。 不過這樣一來,這個計劃確實可行了。 抽出前線的兵力,面對棗莊的誘惑,東南軍隊就算是猜到李成梁是抽走主力,也肯定要忍不住投入兵力來占領棗莊的。 東南出兵占領棗莊,防線必然會發生變化,那時候就會暴露出更多的弱點。 而且東南軍隊推進,那兵線必然會拉長,那整體防線上的單位兵力也必然會減少。 徐州和山東的前線漫長,這時候就輪到東南取舍了。 看著薄弱的棗莊不去打是不可能的,但是投入兵力攻打棗莊,漫長的徐州防線必然會出現破綻,那就要賭到底明軍會攻打哪個方向了。 果不其然,在前線的林良珺得知了棗莊兵力出現空虛的情報后,東南的參謀們也開始了腦力風暴。 前線沒有進展,雙方都是有些著急的,如今明廷主動賣出破綻,沒有理由不攻打這個要害。 在林良珺看來,棗莊是明廷山東防線的門戶,突破棗莊之后就能順勢攻打濟州城,李成梁顯然是對自己太自信了,這一招弄不好就能直取濟州城了。 但是作戰都是要有兩手準備的,防線就像是彈弓,很多時候撤出一部分防線,反而會減少整體的壓力,讓剩余的防線更加穩固。 而且這種主動撤出防御兵力的行為,更有可能是李成梁在別的方向上抽調兵力,醞釀其他方向的攻勢。 參謀們也非常糾結,明知道對方要?;ㄕ?,但是面對棗莊的誘惑,又必須要吞下去。 林良珺只能電令整個沿線,密切注視敵方軍隊集結的情況,并且要求情報站迅速將明廷主攻方向打探清楚。 而林良珺自己親自帶領主力,攻打棗莊沿線。 此時在李成梁麾下的參謀處,佟安正在整理作戰地圖。 從上一次被戴百路點為參謀之后,佟安先是隨著戴百路去了山西,緊接著又被從山西調往蘭州方向,卻在半路上聽到了蘭州已經投降東南的消息。 接下來戴百路這支新軍又被調回了京師,然后參與到了這次山東作戰中。 經過這么幾次折騰,佟安這個國子監半路出家的作戰參謀,又被合并到了李成梁直屬的參謀部中,成為一名負責具體作戰計劃的作戰參謀。 而更加讓人覺得哭笑不得,佟安好歹是個經過科班訓練的讀書人,學習能力和那些半路出家的參謀不同,迅速勝任了大部分的工作。 他雖然因為資歷的關系,不能參與討論核心戰役的決策,但是也能夠接觸到大量的具體軍事調動的消息,畢竟這些決策還需要細化落實,如何從前線陣地上撤出軍隊,撤出多少怎么撤,從哪個方向撤退到哪個方向集合,這些具體的命令都需要作戰參謀,也就是佟安這些人來制定。 雖然李成梁也制定了一部分保密的準則,比如具體的大作戰命令也會拆分幾個部分,分給不同的作戰參謀來制定詳細的計劃。 但是佟安由于本身工作認真的關系,經常被同僚委托幫忙,久而久之他很快就敏銳的察覺到了整個計劃。 確定了整個計劃和調兵方向后,佟安很快將這些計劃謄抄出來,裝作不經意的塞進了密封的蠟丸中。 從佟安前往山西之前,京師情報站的站長陸添壽就親自登門拜訪了他。 陸添壽將沈一貫叔侄和東南的關系,后面王世貞和東南的關系都告訴了佟安,佟安這才明白,原來對自己有恩的沈家叔侄和王世貞,都是東南的間諜。 這下子佟安反而釋然了,陸添壽讓他加入東南情報系統,他也很自然的接受了。 將消息傳遞出去后,佟安仿佛心中卸下了一個大擔子,接下來明廷是死是活,他已經不想要cao心了。 如今佟安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早點結束這場戰爭,早日重歸一統。 和佟安抱著同樣心思的人也不少,林良珺的案頭上很快就出現了棗莊詳細布防圖,以及沿途軍事調度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