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623節
鴨江礦業的收購價格高,而且朝鮮人也不會沖到遼陽要求退貨,所以買下這批女真奴隸之后,奴隸商人立刻給他們套上繩索,拉著他們向鴨江邊上走去。 第611章 扮豬吃虎 明廷各種事情亂如麻,東南對于河南的政策一改往日的懷柔,拿出了比湖廣更加嚴厲的政策。 所有地主都必須要根據官府田冊清丈土地,而擁有超過一定數量土地的地主,將會累進征收重稅。 同時東南的刑部派出官員,迅速勘定各地有矛盾的土地糾紛,特別支持佃戶起訴地主,甚至免費請訟師幫他們打官司。 除了打擊大地主之外,東南官府還對沒有造冊的土地進行登記,將這些土地也納入到田稅范圍內,并且對被侵占的官田進行重新登記,確保官田只租給沒有保障的窮人,保障官田收入用來支持本地的養濟院。 對于河南投降的官員,除了陳以勤這種督撫級別的官員,普通地方官員全部不予任何職位,這些人被剝奪了做官的資格,有問題的官員還被監禁調查,就算是橫行的吏員也都被抓捕。 百姓們拍手稱贊,河南的官場腐敗成風,不少官員和吏員都勾結地方豪強欺壓百姓,這些官吏豪紳還坐著繼續騎在百姓頭上的美夢,卻沒想到東南這一次竟然這么狠。 歷朝歷代改朝換代,普通官員往往都不會失業,基層治理需要人手,很多王朝建立初期從上到下都充斥了前朝舊臣。 比如播州楊烈這種在邊疆的,更是可能歷經幾個朝代都不倒。 這也是因為王朝末年天下動蕩,人才缺乏,不得不接受前朝的官吏來治理地方,維持穩定。 但是這一次東南的態度截然不同。 東南擁有大量自己培養的官吏,更是有一套官員任職和治理的體系,不依賴和當地豪強結合治理地方。 在南直隸江浙福建這些文教發達的省份,還有人專門組織讀書人去外省考吏員的。 所以這一次河南從上到下的官員,東南來了一個大換血,除了一些當做吉祥物的官員,以及在當地很有威望的官員,一改予以清退。 開封府下的一個縣中,幾個前明吏員聚集在一起,為首的叫做宋同偉,是當地戶房的房頭吏員。 宋同偉是本地豪強子弟,靠著戶房房頭的身份,在縣城強買了十座商鋪,城外還有大量的土地,其中還有不少是侵占的公田。 原本宋同偉并沒有因為陳以勤投降有什么驚慌的,天塌下來有官老爺頂著,自己這些吏員就算是改朝換代了,依然可以在地方上繼續做。 宋同偉為人兇狠,他搶占的十間鋪子,又侵占城外田莊和公田,在侵占這些鋪子和田地的時候,宋同偉牽涉了不少案子,甚至還逼死過人。 如果自己不再是這縣城的吏員,那些曾經被他欺壓過的人就會立刻鬧起來,搶回店鋪和土地都是輕的,甚至自己有可能入獄。 所以宋同偉是最害怕的人,他集合了本地不滿的吏員,準備拉著全縣的關鍵吏員,將縣里的事情攪渾,逼迫東南一定要繼續留用自己。 宋同偉是老jian巨猾,他一方面結交剛剛到任的黃縣令,這位縣令普普通通,據說是從吏員考上官員的,聽起來就是仕途不暢的樣子。 黃縣令到縣之后非常和氣,只是讓原本的吏員交接手上的資料檔案,還宣布要給他們一筆“遣散費”。 宋同偉不斷結交黃縣令,然后有篡奪其他被開革的吏員鬧事,那等到縣城大亂的時候,黃縣令就需要依仗自己的“威望”來平定亂局,那時候自己就能留任了。 其中鬧的最厲害的,是公房皂班首領孟衙役。 和宋同偉差不多,這個孟衙役撈錢更加瘋狂,他在縣里人稱“鬼見愁”,最擅長的就是“送閻王帖”。 所謂的“閻王帖”,就是官府的傳票,無論是原告還是被告,只要報官就會被他抓到監牢中關上一陣子,很多苦主反而比被告更早熬不住死在監牢中。 通過這種方法,孟衙役娶了七房小妾,在縣里過著非常奢靡的生活。 孟衙役知道自己手上血債累累,更是要保住自己的職位,對于東南政策最反感,所以帶領手下衙役一直在鬧。 孟衙役甚至搶下了縣衙的卷宗,不肯移交給新來的縣令。 這件事也讓黃知縣頭疼不已,宋同偉看起來幫著排憂解難,實際上不斷的挑事,就等著沖動的孟衙役將事情鬧大。 東南官府給這些舊官吏一個月的交接期,然后按照工作年資發放相應的遣散費。 其實這筆錢已經是相當豐厚了,但顯然這些吏員想要的不是這些。 孟衙役商議好了明天繼續在大牢前抗議,如果黃知縣再不屈服,他們就沖進監牢將犯人全部放出來。 等到商議完畢,宋同偉立刻離開,接著借著夜色進了縣衙。 宋同偉將孟衙役的密謀告訴黃知縣,黃知縣立刻表揚了他,并且宣布要向上級作保,留任宋同偉。 宋同偉聞言大喜,立刻對黃知縣千恩萬謝。 等到第二天,果然孟衙役拉著其他衙役在大牢門口鬧事,但是讓孟衙役沒想到的是,從大牢門口沖出來一隊手持火槍的士兵,將他們這些鬧事的徭役團團圍住。 緊接著,身穿縣令官袍的黃知縣出現在大牢門口,宣讀了縣衙收到的訟狀,指控了孟衙役草菅人命的罪行。 孟衙役根本來不及反抗,直接就被投入到牢房中。 黃知縣干脆就在監牢門口架起了桌案,然后開始一個接一個的控訴縣衙吏員衙役的罪行,被點到名字的吏員衙役都被直接送入監牢。 最后一個名字就是宋同偉了,他聽完了控訴全身發抖,他侵占別人店鋪,強行低價購買人家土地,甚至連和城內富戶女眷通jian的罪行,都被一五一十的記錄下來,而且證據非常完善,人證物證俱在。 宋同偉這才知道,為什么黃知縣到任之后根本不管縣衙其他事務,每天就是帶著人在縣城到處轉,原來都是在搜集證據??! 縣內的胥吏幾乎被一網打盡,除了一些情節比較輕的吏員,黃知縣讓他們退贓之外,剩余的全部打入監牢。 這時候黃知縣才換下了人畜無害的表情,他能從吏員考上官員,宦海沉浮十幾年,對于這些官場陋習再熟悉不過了! 第612章 投降主義謀士 陳以勤協助東南接管河南各地后,就聽說了自己的總督府被人圍了。 這些人大多是都是犯法地方官員的家眷,他們圍著陳以勤的官邸,要“老上司”幫著他們去和東南官府求情,赦免他們的家人。 陳以勤聽說之后,立刻帶著兒子陳于陛直接繞過開封,徑直向南京而去。 陳于陛坐在船上,疑惑的問道:“父親,那些都是您的門生故吏,有些人犯的不過是微末的小事,您以往不是都教導兒子在官場上要多結善緣嗎?” 陳以勤搖頭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了,在明廷為官的時候,為父讓你多結善緣,不要輕易得罪同僚?!?/br> “但是我們如今為東南官員,那就要不能怕得罪同僚?!?/br> 陳以勤又說道:“河南的事情之所以不成,這幫人貪婪狡詐也是原因之一,為父當政河南的時候,多少事情他們陽奉陰違,處處掣肘拖后腿。如今東南的人來了之后,他們還玩這一套,被抓也是活該了?!?/br> 陳于陛想起來,父親到河南推進的改革,每次下面官員反抗最為激烈,當時陳以勤只能先在開封府改革,弄出成績才能推廣到河南。 明白了父親的想法,陳于陛不再勸說。 陳以勤又說道:“你寫給你家岳父的勸降信已經送到了嗎?” 當年為了和陜西互保,陳以勤讓兒子娶了陜西總督郭樸的女兒,結為了親家。 郭樸本來是準備帶兵在支援河南的,但是卻沒想到睢陽敗的這么快,這么徹底,陳氏父子就立刻投降了。 陳以勤投降后,主動向陳璘提出可以由兒子勸降郭樸,陳璘就讓陳于陛寫了一封親筆信,送去陜西勸降自家岳丈。 陳于陛果然是遠近聞名的神童,他的信送到郭樸手上,同樣也是文臣出身的郭樸對這封信的文采十分贊賞。 郭樸帶兵在潼關,這里是從河南進入關中的要道,臨山靠水,地理位置十分險要。 郭樸立刻召集手下謀士開會,商討如何應對東南。 一名中年的謀士站出來,這名謀士名叫仇元山,是陜西本地的讀書人。 仇元山參加過明廷的科舉,但是每次考試都差一點,至今還只是一個秀才。 但是仇元山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出眾,在陜西名聲很響,甚至有人將他和東南的徐渭相提并論。 徐渭同樣也是屢試不第,后來現在胡宗憲手下當幕僚,現在已經是東南內閣首相了。 所以郭樸到了陜西后,立刻征召了仇元山作為自己的幕僚。 但是仇元山還沒開口,一名身穿軍服的年輕人站出來,這是郭樸的大女婿寧遠,是郭樸所煉陜西新軍的一名統制官。 寧遠立刻說道:“總督大人!潼關天險,我們只要守在潼關東南軍隊就無法進入關中,歷史上潼關大戰無數,能攻下這座雄關的人寥寥無幾?!?/br> “東南一向吝嗇兵力,若是潼關難克他們一定會攻擊其他目標?!?/br> 寧遠說完,在場的幕僚都紛紛點頭。 在唐代的時候,關中是整個帝國的政治中心,而潼關就是為了防御關中而修建的。 現在時過境遷,關中已經不是天下的中心了,但是潼關的位置依然險要。 關中之所以叫做關中,就是這依山傍水的一系列關卡,將陜西和其他省份隔離開。 郭樸也明白女婿的想法,這也是如今整個陜西上下大部分文武官員的想法,那就是投降是肯定要投降的,陳以勤坐擁河南,兵力上比陜西雄厚,河南的農業和工業基礎比陜西好,依然被東南打的丟盔棄甲,不到兩個月就全境淪陷。 所以陜西之地,是肯定擋不住東南大軍的。 如今改朝換代的局勢已經形成,就連京師的百姓都覺得明廷命不久矣,和東南直接交手多次的陜西更是明白這個道理。 但是什么時候投降,怎么投降,陜西內部也是有爭論的。 這其中就分成了寧遠代表為首的緩降派和以仇元山代表的速降派。 寧遠代表的這一批人,主要要讓東南知道陜西的難打,最后能在明廷其他地方投降之后再投降,這樣才能體現整個陜西的價值,才能爭取到一個更好的投降條件。 這種想法也是利用了東南軍隊作戰的特點,東南的將領用兵往往很吝惜兵力,很少會打損失大的攻堅戰,而更愿意打兵力和裝備碾壓的殲滅戰。 寧遠也不是草包,他時刻盯著東南的重要戰役,也對東南的作戰風格有所了解。 郭樸看著女婿問道:“可睢陽之險也和潼關差不多,既然東南軍隊能攻下睢陽,潼關能守住嗎?” 寧遠當機立斷的說道:“能守??!” “潼關和睢陽不同,睢陽周圍都是平地,陳家父子過于依靠塹壕和棱堡,被東南軍隊的新戰術給擊破了塹壕防御?!?/br> “睢陽的防御再堅固,但是周圍都是平原,水網也密集,東南可以將武器運到睢陽城外從容的布置?!?/br> “但是潼關不同,表里潼關三千里路,潼關山路地勢險要,要在我軍發現之前,將火炮運送到潼關附近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潼關前地形狹窄,也展不開地形,這也是古代潼關易守難攻的原因?!?/br> “東南軍隊要攻打潼關,必然要付出極大的代價?!?/br> 在場的很多軍官都跟著點頭,潼關前的山路就讓運送火炮上來非常艱難,而陜西明軍的目標就是死守,又不是要打贏東南大軍,那這樣的戰略目標就很容易實現。 郭樸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既然都要投降,還不如打一個更優厚的條件再投降。 仇元山說道:“總督大人,此言差矣,既然要投降,那就是早點投降更好!” 眾人看向仇元山,只聽到對方說道:“這天底下的位置是有限的,東南已經開了科舉,又有天下泰半,這天下的人才泰半入了東南,等晚點投降過去,東南內部還有我們的位置嗎?” “就算是看起來優渥的條件,也不過是一富家翁爾,等天下承平,任何一個官吏都能拿捏我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