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87節
“偽明也是有殉葬者的,既然是遺表,就送到京師去吧?!?/br> “這份遺表上也講了城鄉問題,大都督不看一下嗎?” 蘇澤接過了江東臣的遺表,看完之后嘆息說道: “偽明也是有明白人的,高拱、張居正都是一時之人杰,只可惜他們心中還念著明廷,不肯為我們所用?!?/br> “不過也快了,四川已經陷落,那李春芳的執政生涯已經進入倒計時了?!?/br> 與此同時,四川陷落的消息,也已經開始傳到京師附近地區。 在天津伺候父親養病的張敬修,拿著報紙沖進宅子里,他坐在床榻邊,對著張居正說道: “爹,四川丟了!” 自從來了天津養病之后,張居正的氣色好了不少,他接過報紙看了一會兒說道: “李春芳快要下臺了?!?/br> 第549章 李春芳倒臺 張居正預測很準,果不其然,在四川陷落的正式消息傳到了京師之后,明廷立刻爆發了巨大的風暴。 崩潰首先發生在輿論陣地。 雖然李春芳執政以來,加強了對言論的控制,甚至順天府都因為妄議國事這個罪名,而將大牢中塞滿了犯人。 但是李春芳能夠管住的就只有普通小老百姓,能控制的也就是明廷京師發行的報紙,他甚至連周圍省份的報紙都管不住。 《山東新報》上刊登了山蒿先的頭版文章,這一次山蒿先直接對明廷中書省開炮,甚至直接對李春芳開炮,直指他是懦弱的宰相,是葬送西南大局的罪魁禍首。 首先還是那一套秦和六國論,山蒿縣總結明廷對東南的作戰總是失利,原因就是東南是秦,能凝聚占領地區的全部力量,而明廷這邊松散如同六國,各地總是想著妥協,見到東南入侵其他省就會覺得沒有攻打自己,反而不敢出兵惹怒東南,最后結果就是“今日割一城,明日割一城,被東南蠶食?!?/br> 接著就是那套“蠻夷學”,山蒿先認為如今是“千百年所未有之大變局”,是“大爭之世”,和先秦諸子百家時期一樣,是思想最動蕩的時期。 舊的儒學心學,都已經無法再解決任何社會問題了,而東南大敵在前,也沒有時間去試驗新理論。 所以留給明廷的時間不多了,在這種時候,更不能繼續討論思想,而是應該擯棄在思想上的分歧,學術上的紛爭,而是直接集中力量辦大事,先讓有威望有能力的人執政,先和東南爭奪天下再說。 山蒿先更是直接指出,李春芳的能力不足,對內不足以服眾,彌合各省督撫之間的矛盾,在東南那邊進軍漢中的時候,就無法讓四川出兵共同防御。 而后來東南攻打四川的時候,陜西又完全不肯出兵援助,最后讓東南用很小的代價攻占了四川。 李春芳對外也不知兵,九邊新軍在朝鮮的戰事一敗再敗,如今就連平壤都有些保不住了,就快要被趕到鴨江邊上了。 所以李春芳的能力,完全無法勝任中書丞相的位置。 明廷到了如此危難的境地,卻由一個不知兵的人擔任中書丞相,執掌東南的軍政,再這么下去,今日丟了四川,明日就要丟河南、丟陜西、丟山東了! 山蒿先的文章內容主旨就是那么幾個意思,但是文章的煽動性卻很強。 而且他的文章朗朗上口,迅速在京師傳播開。 李春芳看到了報紙之后是勃然大怒。 《山東新報》是誰的報紙,所有人都很清楚。 李春芳已經對李成梁做了很多的退步,甚至讓他的兒子李如松不到二十歲就擔任了遼東副總兵,李家在整個大明的歷史上,也是最后權勢的將門了。 這種情況下,李成梁還指使山東的報紙刊登這樣的文章。 “李成梁區區武夫,也想要cao持國政?指使什么山蒿先寫下這樣的文章?” 李春芳憤怒的喊來了刑部尚書,要求刑部發出公文,要求山東緝拿山蒿先進京。 刑部尚書也很清楚,山蒿先一直都是《山東新報》的口舌,他是誰的人昭然若揭,既然山東能發出這樣的文章,立場已經不言而喻了,這種緝捕文書根本沒用。 就在刑部尚書領了命令頭疼的時候,國子監又發生了問題。 眼看著李春芳逐漸失勢,國子監中很快又形成了一個新的團體。 上一次公車上書,領頭的國子監監生們,除了佟安一個人不愿意參加科舉,其他人都考取了功名,得到了明廷的重用。 在國子監的監生眼前,出現了一條終南捷徑。 這恐怕是當年帶頭上書的佟安都沒有意識到的事情。 作為國子監的領袖,鄒元標和趙南星看到了這條路。 在丟失漢中之后,明廷中書省的威信已經搖搖欲墜了,這時候順天府還在京師的茶館抓人,但是已經無法控制國子監內的輿論了。 鄒元標和趙南星頻頻組織詩會,在國子監中串聯。 李春芳也很清楚國子監的危險性。 國子監中的年輕人沒有功名,對現狀是最不滿的,而且年輕人容易被煽動。 所以在漢中丟了之后,李春芳就要求封鎖了國子監,并且要求國子監不停的上課,加強了對國子監的考勤。 可李春芳還是沒能壓住國子監,在鄒元標和趙南星的串聯下,國子監組織了罷課活動,抗議中書省無能,先后丟失漢中和四川,要求李春芳和之前高拱一樣,承擔責任辭職下臺。 李春芳接到消息之后,全身都在顫抖,他立刻召來了順天府府尹,要求他去鎮壓國子監的罷課。 可是結果是國子監的罷課還沒能壓住,科道言官們也開始集體上書,要求中書省處罰陜西總督郭樸,追究他的罪責。 緊接著各地督撫也紛紛上書,新軍大臣李成梁和河南巡撫陳以勤,也彈劾陜西總督郭樸的罪責,要求朝廷罷免他。 李春芳這下子明白了,自己已經大勢已去了。 他和郭樸并不算是鐵桿的盟友,但是罷免郭樸已經是一個信號。 這表示他的反對者們已經聯合在一起了。 如果自己罷免郭樸,那么接下來是不是就要問罪中書省了? 如果自己不罷免郭樸,那接下來更是要說中書省懦弱無能了。 反正無論怎么做,李春芳已經失去了言官和地方督撫的支持了。 最后壓倒李春芳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皇室。 垂簾聽政的李太后下旨,詢問丟失四川的原因,并且要求中書省廣開言論,討論明廷這幾次失利的責任。 這下子李春芳知道大勢已去了,雖然皇室在前后三任的努力下,已經變成了吉祥物。 但是在法理上依然有號召力,而且李太后的旨意是要求廣開言路,這也是符合大明政治正確的。 事到如今,李春芳知道自己如果不下臺,那就要有人給自己體面了。 李春芳上書明廷,以自己病重為由,請求辭職。 又一個中書丞相倒臺了。 第550章 李成梁入京 李春芳的倒臺和他的前任一樣的迅速。 但是在李春芳倒臺以后,明廷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在李春芳倒臺之后,誰還能出任這個中書丞相? 這下子,那些上書要求李春芳倒臺的國子監監生們傻眼了,言官御史們也傻眼了,密謀倒李的督撫和朝廷大員傻眼了,皇太后李氏都傻眼了。 整個大明朝廷,竟然找不出一個威望上可以成為中書丞相的人了? 還真沒有。 這一點就很很尷尬了。 如今整個明廷中樞,嘉靖朝廷留下來的名臣,幾乎都已經在政治斗爭中出局了。 而嘉靖朝的這些名臣,從嚴嵩到徐階,從徐階到高拱張居正,這一個個都是頂級的手腕和能力,就算是大家都看不上眼的李春芳,好歹也還能算個湊數的。 李春芳往后呢? 由于這些嘉靖名臣太過于閃亮,幾乎壓制了其他官員的光芒,在李春芳之后,甚至整個明廷都找不到一個能讓所有人都聽過的大臣。 李太后連忙召集群臣,商議在李春芳下臺之后,誰能執掌大明的國政。 李太后坐在垂簾后,用手死死絞著手帕。 她此時無比后悔,為什么要聽信了父兄的讒言,罷免了李春芳。 李太后并非是什么名門望族出生,見識能力也極為有限,她想要也沒有呂后武則天那樣的野心。 朝廷大臣上的奏章,她都沒有辦法讀懂,不要說什么干涉政事了。 能力不夠好吧。 呂后是什么人,和漢高祖劉邦一起創業的,而呂家本身就是大漢開國元勛。 武則天的家族其實也不差,更重要的是唐高宗可是手把手帶她了很多年,她也是逐步學習治理國家的。 李太后的丈夫隆慶皇帝,自己皇帝都沒有做明白,就駕鶴西去了,李太后要怎么去處理明廷這么一個爛攤子。 而小皇帝這個歲數,就更不要說了。 上皇已經病重,能不能熬過今年都不好說。 至于太監? 那也要看看誰有沒有本事做權閹??? 如今兵權和政權都在外朝官員手里,太監就連皇宮都守不住,皇權衰落成這個樣子,馮保這個司禮監掌印太監看到外朝大臣都點頭哈腰的,怎么可能出現彈壓群臣的權閹啊。 外戚?那就更不要想了。 李家父子還背負著毒殺上皇的惡名,做做生意也就罷了,他們也沒有能力參與朝政。 但是政治上,開弓就沒有回頭箭。 李春芳已經被罷免了,那不可能再讓他出來了,換人是必須的了,但是到底換誰? 李太后召集中書省和六部大臣,以及六科都察院的言官御史,再加上在京的勛貴,以及李氏父子和陳太后的弟弟這幾個外戚,一同商議繼任者的人選。 在場的所有人,幾乎都參與了倒李的活動。 清流言官是發起者,李氏父子是鼓動者,但是他們此時也在爭論不休,推不出一個有能力來執政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