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67節
張璉緊接著頒布法令,首先所有家族必須分產別居,大家族必須分割族產,按照家族內小家庭分配。 土地、種植園等這一類的不動產,不允許家族持有或者共同持有,必須進行分割。 家族的工坊、船這類的產業,被砍頭的那些人持有的股份被拿出來拍賣,各大家族和馬來土人都可以入股,外來的商人也可以購買。 這犯事的十大家族的子弟,禁止進入馬尼拉總督各部門五年,五年后根據情況再看是否開放禁令。 以后馬尼拉總督府所有文書公文,都必須要用漢語和馬來語共同書寫,在很多職位上都要設立漢人官吏和馬來人官吏。 張璉的這一系列舉動,迅速得到了當地土人的擁戴。 緊接著,張璉又給馬來人也開出了限制。 馬來人在南洋,最多只能做到三級吏員。 如果要繼續成為更高級的吏員,或者要成為官員,則必須要前往東南本土的官方書院讀書,拿到畢業資格才可以晉升。 而張璉又大方的宣布,馬尼拉總督府衙門,這一次就給出一百個公派去東南本土進修的名額,但是必須是能夠書寫一千個漢字的南洋人才能報名參加。 而這一次的公派名額,自然是不分人種的,馬來人和華人都可以報名參加,三個月后結果是會公示出來張貼在總督府。 張璉又在馬尼拉開設漢語學校,還設立南洋警衛隊,招募能說漢語的本地土人。 張璉的幾板斧下來,這些華人豪強完全被打的丟盔棄甲,而隨著張璉來到馬尼拉的官吏們,完全能勝任馬尼拉所有的工作,張璉根本不需要當地豪強就能控制馬尼拉。 而本地最大的十個家族都被張璉給砍頭了,剩余的家族也清楚,分產是張璉最大的殺招。 這些闖蕩南洋的華人,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團結的力量,他們當年就是依靠宗族,才在南洋生存下來的。 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 宗族的好處,自然是可以集中力量面對外部威脅,還能夠集中財力物力做事,比一盤散沙的土人要厲害多了。 但是宗族的壞處,就是在官府下,又多了一個盤剝的宗族。 宗族內同樣也分大房和小房,也分嫡出和庶出。 南洋的宗族,就是依靠嚴酷的宗法制度,強行扭曲成的一個團體。 這個團體內部的矛盾同樣不小,大房嫡系的子弟吃rou,旁系庶出的子弟餓死的事情,在南洋也是數見不鮮。 這些大房的嫡系子弟,掌控家族的大部分產業,重要的位置都是他們的人。 那些邊緣族人,地位也不比馬來土人好到哪里去。 對于那些大房嫡系的南洋家族子弟,自然是不愿意分產的,因為族產就掌控在他們的手里。 但是那些旁系的子弟就不一樣了,如果地產房產,大家都能按照小家庭平分。 家族那些產業也能分到股份,拿不到股份也能拿到買斷的補償。 而分到的都是自己的產業,自己再也不用仰那些嫡系子弟的臉色了。 以往家族長老們恫嚇他們的理由也不存在了,現在馬尼拉是東南的馬尼拉,有東南的艦隊在海上,東南的總督府衛隊在,馬來土人和西洋人也不可能再欺壓南洋華人了。 那維持這種宗族還有什么意義? 分產令頒布以來,張璉就在總督府設立了財產法庭,專門負責家族財產分割的官司。 一時之間,大量當地華人來到法庭,狀告自家的宗族,要求按照《分產令》來分產。 張璉自然從善如流,對于那些藏匿財產,或者拒絕不分產的家族上層,都重拳出擊,又將不少人抓進了監獄。 到了這一步,所有人都知道這位前農民軍首領,現任南洋總督的手段可怕。 不過此時張璉,也已經不愿意理財這些服軟的南洋家族豪強了。 他此時正在一片種植園中,看著土地里的樹種。 第524章 橡膠種植園 這座種植園里種的自然就是橡膠了。 這些橡膠是上一次蘇澤讓人出重金在西洋商人那邊求購,商人從美洲帶回來的樹種。 這些樹種在廣西育種后,分出一部分送到南洋來種植的。 南洋要比廣西更適合種植橡膠樹,這也是蘇澤交給張璉最重要的任務,在馬尼拉附近開辦國營種植園,種植這些橡膠樹。 張璉也種過地,他不清楚為什么大都督對這些樹種這么重視,不過他也對重視農桑的大都督蘇澤非常尊重,不折不扣的執行了蘇澤的要求。 甚至張璉隔三差五就來橡膠園看看。 “總督大人,隔壁就是香蕉種植園了?!?/br> 陪同張璉視察的是這座種植園的負責人,左銘新本來是飛龍軍的軍師,后來飛龍軍被收編后,左銘新對張璉非常忠心,辭去了東南的招攬陪在張璉的身邊。 張璉被蘇澤啟用之后,他立刻推薦了身邊的左銘新,隨他一起來馬尼拉。 一開始的時候,張璉還是很忐忑的。 在投降之后,張璉也讀過一些書,也明白了自己的處境。 作為曾經稱王稱霸的農民軍領袖,能夠活下去已經很不容易,更不要說被委以重任了。 而且南洋孤懸海外,難道大都督不怕自己割據嗎? 但是蘇澤豪氣的同意了自己所推薦的人才,完全將南洋官員任命的交給了自己。 對此張璉十分的感動,給東南效力的想法更強烈了。 馬尼拉的氣候非常糟糕,橡膠樹苗沒什么好看的,他轉身又隨著左銘新去了隔壁的香蕉園。 比起橡膠園,香蕉園的環境更加糟糕了。 遮天蔽日的香蕉樹張開葉子,整個香蕉園又悶又熱。 今天到了收割的日子,只看到一群農夫拿著長長的木桿,桿子上綁著半圓形的鐮刀,他們站在樹下用這種工具來切割樹上的香蕉。 切下來的香蕉放在背簍后,農夫們轉而又去割另外的香蕉,一直到身后的背簍都裝滿之后,這才將香蕉堆在空地上,再次前往其他香蕉樹忙碌。 左銘新對著張璉感嘆道:“總督大人,這馬尼拉真的是好地方啊,光是這樹上長的香蕉,就夠城里人吃了,這東西成熟之后就能生吃,根本不需要像其他糧食一樣做熟?!?/br> 在福建也有人種植香蕉,但是在中原,香蕉只是一種水果,而且明代的時候,中原品種的香蕉都比較小,也不是很甜。 但是在馬尼拉,香蕉不僅僅個頭大,而且還相當的甜。 在這里,香蕉是可以作為主糧的。 香蕉的產量又高,只可惜這東西沒辦法在中原大量推廣。 左銘新又說道:“我們從馬來土人那邊學習到了一種方法,可以將香蕉切成片曬干,這樣就能儲存很久,而且還可以當成零食來吃?!?/br> 只看到一群馬來婦女坐在地上,她們用小軋刀將香蕉切成塊,然后鋪在有陽光的空地上。 左銘新拿起一塊已經曬干的香蕉片,張璉也跟著他撿起一塊,果然又甜又干又脆,味道相當的不錯。 “總督大人,這邊是丁香園和胡椒園,還有甘蔗園?!?/br> 張璉隨著左銘新參觀了國營種植園,種植園并不是種植一種作物,這座國營種植園還有育種的功能,所以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植物展覽館。 在這里工作的,除了本地華人和馬來人雇工之外,技術骨干都是來自東南的天工書院。 馬尼拉國營植物園,同時也是天工書院的農學實踐基地,對很多天工書院的農學生來說,這里就是他們畢業的希望。 隨著天工書院開始進一步改革,對于一些需要進行實踐類的科目,比如農學就需要完成一個課題,才能畢業。 民以食為天,張璉也種過地,從沒想過種地還有這么多的學問。 這些天工書院的學生們,每天都在種植園辛勤的伺候著他們的課題,研究育種、防蟲害等等課題,忙的熱火朝天的。 源于大都督蘇澤對于熱帶經濟作物的癡迷,天工書院中選擇熱帶作物方向的學生也是最多的。 不過他們很快就發現了郁悶的地方。 那些研究主糧的學生,只需要在南京附近的試驗田就可以完成自己的課題了,有些甚至在學院宿舍的陽臺上就可以完成。 研究茶樹的,只要去浙江、福建的茶園也就可以完成學業了。 只有他們這些研究熱帶經濟作物的,去廣西都算是近的了,有些課題更是只能來馬尼拉。 看著這些忙碌的書院學生們,張璉說道: “可要把這些秀才們伺候好了,大都督可是把他們當寶貝的?!?/br> 左銘新立刻說道:“總督大人放心吧,他們也是我們種植園的寶貝,您可不知道,上一次有個秀才閑著沒事,幫著一個馬來人的部族治好了他們香蕉園的病害,您猜后來怎么了?” 張璉也好奇的問道:“后來怎么了?” “后來那個馬來酋長非要將女兒嫁給他,最后還是屬下出面平息的?!?/br> 張璉哈哈大笑起來,也難怪大都督將他們當做寶貝,這些人確實是寶貝??! 這些農學生打理的園子,產量高種植出來的東西又好,又能治理病害,可不就是寶貝嗎? 張璉此時也已經徹底對大都督服氣了,要不然人家怎么就能輕易擊敗自己呢。 自己這個農民出身的飛龍軍首領,在起兵以后也沒有像東南這么重視農桑。 看來這些天工書院的學生種田,張璉都懷疑自己前半輩子根本不會種田! 參觀完了種植園,張璉又前往馬尼拉的港口。 東南的運輸船已經靠岸,卸下來一部分設備。 負責接收在碼頭接收設備的,也是一名天工書院的畢業生,他的名字叫做李東興。 “總督大人?!?/br> 李東興正在清點貨物,看著這些稀奇古怪的裝置,張璉好奇的問道: “這是什么東西?” “回總督大人的話,這些都是制造水泥的設備,都是在東南制造好拆下來,然后分批送來的?!?/br> “水泥?” 張璉想起來這是東南時下報紙上討論最多的東西,因為是目前東南最需求的材料。 早期投入開辦水泥工坊的人都賺了大錢,如今在東南,無論是鋪路造橋,還是建設房屋,都需要這種材料。 張璉也對這種材料非常好奇,他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