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39節
火柴這種日用品,做的就是一個口碑生意。 火柴不是一錘子買賣,這是長期購買的,如果一盒火柴中好幾根都擦不著,那是很影響使用體驗的,那下一次顧客就會換一個牌子購買。 只看到幾個工人,在二樓的投料口將各種化學原料投入這個鐵缸之中,等到整個鐵缸都堆了半滿之后,任福拉動了cao縱桿。 只看到這個鐵缸開始抖動起來,而鐵缸中的一根攪動棍也開始旋轉起來。 就看到原本是涇渭分明的幾種原料,慢慢的混合在一起。 林安介紹說道:“以往這些都是人力攪拌的,而且一次攪拌的也不能太多,可那樣依然會出現攪拌不均勻的情況?!?/br> “現在改成了機器攪拌,一次可以攪拌二十個工人同時攪拌的量,而且還更加的均勻?!?/br> 于宗遠已經快要麻了,他從沒想到蒸汽機竟然這么好用? 那些杭州商會的工商業主們,也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蒸汽機雖然貴,但是正如林安所說的那樣,這是比人力更穩定的力量。 這種力量不會疲倦,只要添加燃料和水,就可以永遠的運行下去。 這時候有幾個工商業主們都開始意動起來,準備向任福咨詢一下,自己家的工坊能不能上蒸汽機。 等到參觀完畢,于宗遠已經徹底麻木了。 蒸汽機不是未來可期,這tm的就是未來! 投資了這么多項目,其實于宗遠也有了一些經驗和直覺。 一個項目能不能賺錢,就看這個項目能不能落地,能不能真正的賣出去。 要是沒辦法落地,再厲害的技術也都是沒用的。 這也是于宗遠一直都不認為蒸汽機有用的原因,在他看來蒸汽機要取代水力和人力,實在是太難了。 可是于宗遠很快就被打臉了。 讓蒸汽機變得有性價比的原因,恰恰是因為人工價格的上漲,以及水力資源的枯竭。 杭州已經是水力資源充沛的城市了,但是能夠設置水力設備的地方都已經不多了。 而隨著一些保護工人權益的法律出臺,雇傭工人的成本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而隨著運輸行業的發展已經挖掘采礦行業的發展,煤炭的價格在進一步的下降,使用蒸汽機的成本也在下降。 此消彼長,曾經覺得很不劃算的蒸汽機,如今也變的劃算起來。 不行!必須要將蒸汽機工廠盡快賣掉! 于宗遠打定了主意,可是要如何將蒸汽機工廠賣掉呢? 如果現在脫手,恐怕價格也不會便宜。 而且在這個時候賣蒸汽機工坊,會不會太明顯了? 于宗遠回到府里,仔細思考了一圈,最后想到了一樣東西。 他立刻吩咐管家收拾行李,冒著酷暑離開杭州。 就在于公子正在為了盡快脫手蒸汽機工坊而奔波忙碌的時候。 湖廣,荊州城被圍困了一個月后,終于彈盡糧絕。 徐州知府徐學謨開城投降,在熊況帶領第三旅進城接受之后,立刻宣布來去自由的命令。 沒有民怨,身世清白的荊州官員和士紳地主,都可以離開荊州返回明廷控制區域。 荊州知府徐學謨一向官聲不錯,在湖廣的仗也打的很硬,練兵也有一手。 林德陽也覺得他是一個人才,專門向東南內閣要來了名額,又請前大明的湖廣巡撫游居敬寫了勸降信,由熊況親手交給徐學謨。 徐學謨接到了信之后一言不發,他返回知府衙門移交了荊州的土地清冊和官員名單,又將家人送出府,最后知府衙門中傳來一聲槍響。 等看守的士兵沖進去的時候,徐學謨已經用一把精致的短銃自殺了。 徐學謨沒有留下絕筆書,甚至沒有交代遺言,熊況看著他的尸體也是一陣沉默。 明廷都到了這樣的時候,依然有人要陪它一起殉葬。 實際上,沒人陪它殉葬才是奇怪的事情。 果然大都督說的沒錯,還沒有到速勝的時候。 但是很快的,熊況又遇到了一個更大的麻煩。 因為怕荊州軍心渙散,所以當年荊州巡撫徐學謨不允許所有人出城。 這其中就包括當今大明中書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明執政,張居正的老爹。 大明執政的爹在自己手里,熊況覺得頭疼的要死。 這可不是什么好事,相反還是一個超級燙手山芋! 熊況立刻向南京打報告,這次是麻煩大了! 第492章 爹的事 其實就連熊況也沒有想到,張居正的父親會被留在荊州城內。 其實這件事也非常的巧合,張居正作為中書丞相,本來應該將家人接到京師來的。 但是由于張居正在湖廣的老部下太多了,人人都想要離開前線,張居正為了安定人心,又不能大張旗鼓的將家人撤去后方。 以往這么做也就算了,現在無論是東南還是明廷地區,各種報紙也是滿天飛,湖廣開打之前,中書丞相就將自己的家人撤到了后方,讓將士們在前線送死,這樣的報道被爆出來,那湖廣不用打,明廷的士氣就能崩了。 所以張居正一直沒有將家人從荊州接到京師。 誰也沒想到湖廣竟然陷落的這么快。 劉世延手上的,是當年張居正一路帶起來的精銳。 劉世延雖然算不上當世名將,但是也在水準之上,而且他為將清正廉潔,深得士兵的擁護,又有整個湖廣的財政支援,張居正還指望他就算是不能收復武昌,也能守住漢陽。 可結果是東南新軍的騎兵再次沖上歷史舞臺,沖破了劉世延的側翼,打垮了劉世延的部隊,整個明廷湖廣新軍全軍覆沒。 等到漢陽陷落的時候,荊州知府徐學謨立刻宣布荊州城戒嚴,任何人都不準進出。 且不說徐學謨和張居正的恩怨,他這么做也是正常的cao作。 荊州是一座大城,城內也是有一些權貴的。 在之前的幾次戰役中,就出現過城內的權貴要出城,給東南新軍找到機會接近城墻,炸開城門的案例。 所以在漢陽淪陷之后,荊州知府徐學謨立刻宣布全城戒嚴,一個人都不允許出城。 而作為中書丞相張居正的族人,張府自然是所有人都盯著的對象。 如果徐學謨送張居正的家人出城,那么其他人也就可以跟著一起出城。 為了穩定城中人心,徐學謨堅決下令看住張府,要讓張府給荊州上下做一個榜樣,死守荊州城。 現在徐學謨已經為明廷自殺殉國,他大明忠臣的身份已經坐實了,他當時不讓張父出城,應該不是和張居正的私人恩怨,而是真的為了守城著想。 接下來東南新軍入城太快,荊州城內的士兵也倒戈太快。 而看守張居正府邸的士兵又太想進步了,在東南新軍一進城的時候,立刻就控制了張府,將張家作為功勞獻給了熊況。 熊況接到了這個燙手山芋也很頭疼,只能派兵看守住張府,然后派人向大都督府請示,要如何處理張居正的家人。 這一次大都督府的命令回的很快,不到半個月時間。 熊況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對身邊的副官說道: “大都督的命令來了,快隨我去見張家人!” 八月中旬,京師。 由于大明混亂的軍政系統,再加上明廷剛剛發生了王恭廠大爆炸,到了八月份,明廷才得到了的確切的消息,荊州和襄陽陷落,整個湖廣落入東南之手。 隨之傳到京師的,則是中書丞相張居正的父親和家人被東南新軍俘虜的消息。 這給原本就很緊張的京師朝局,再次加了一把火。 甚至可以說,張居正的父親落入東南新軍之手,要比湖廣陷落造成的危機更大。 湖廣陷落,只要是稍微了解軍事的人,都很清楚在丟了武昌之后的湖廣,是肯定守不住的。 丟了武昌,東南的貨船可以從下游長驅直入將物資送到武昌。 而東南的軍隊可以隨時從武昌出城,進攻平坦的漢江平原。 武昌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丟了武昌,那丟了湖廣就是早晚的事情,這一點大明稍有點見識的人都很清楚。 但是張父落入到東南手里,帶來的則是張居正執政的正統性危機。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這事情還要從張居正在隆慶皇帝病重的時候,逼迫隆慶皇帝讓他攝政開始。 那時候張居正從高拱手里接過來的,是一個虛君的執政框架。 但是這一套在高拱手里沒什么問題,因為隆慶皇帝很信任高拱,主動將君權授予高拱,并且非常支持高拱的所有的變法。 在那個時候,明廷的群臣和百姓效忠的是皇帝,而皇帝將權利授權給高拱這些內閣大臣,從而官員向內閣效忠,百姓向明廷納稅。 這套邏輯在這片土地上實行了千年,大部分人也能接受,至少不會因此覺得思想混亂。 但是從隆慶皇帝駕崩開始,整個朝廷執政的邏輯就變了。 表面上,依然是皇室,也就是垂簾的太后授權給張居正,右中書省代行皇權來治理天下。 但是因為隆慶駕崩的案子撲朔迷離,如今市面上有各種版本,甚至有說隆慶皇帝之死,是因為張居正攔著不給他喝水,讓隆慶皇帝活活渴死的。 這個流言和另外一個流言,就是隆慶皇帝是李太后父兄進獻的紅丸毒死,這兩個流言是流傳最廣的兩個版本。 這兩個版本的流言同樣離譜。 如果皇帝真的是李太后的父兄毒死的,為什么李太后還能繼續做太后,皇帝遺詔還讓她垂簾聽政? 同樣適用于張居正渴死皇帝的流言,如果張居正真的做出這樣的事情,群臣還能讓他繼續執政? 可偏偏這些流言有鼻子有眼,官府打擊流言,卻始終無法根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