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37節
“大沽炮臺也可以炮轟一下大沽城外的空白目標?!?/br> 蘇澤幾道軍令發布下去,就繼續開始擺弄自己手里的樹苗。 徐渭這才開始打量蘇澤手里的樹苗,他見多識廣,一大興趣愛好就是畫畫。 徐渭為了能夠畫出更加寫實的畫,最大的愛好就是研究各種植物。 如今徐渭正在搜集各種植物,他在業余的時候就會繪制這些植物,徐渭的目標是完成所有植物的分類工作,并且給他們都畫上圖鑒! 在蘇澤的帶動下,如今東南的重臣們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方望海的興趣愛好和他的本職工作有關,他最喜歡搜集各種貨幣。 外國商人在東南的貿易,帶來了各種錢幣,當年方望海在福州的時候,就融化過墨西哥鷹元來改鑄銀元。 方望海的家中堆滿了各國的貨幣,甚至不乏一些古代文明發行的金幣銀幣。 申時行的愛好是文藝,他不僅僅自己還繼續寫各種散文戲曲,還大力資助各種文會,對有文采的年輕讀書人非常提攜。 就連平日里最悶的何心隱,也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研究金石考古,他喜歡搜集各種古代的物品,考證這些物品的年代和出處,家里有一個屋子都堆滿了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蘇澤的愛好奇特,但是在徐渭他們已經習以為常了。 難道大都督又變了愛好,不玩機械又開始種植了? 徐渭觀察手里的樹苗說道:“大都督,這看起來很像是油桐,但是看葉子又不是?” 蘇澤抬起頭,驚訝的看了一眼徐渭道:“文長這植物學又精進了!你的圖鑒編的怎么樣了?我開始期待你的圖鑒了!” 徐渭說道:“最近公事繁忙,速度又慢了下來,不過大都督這是油桐嗎?” 徐渭也好奇起來,難道這是一種特殊品種的油桐? 油桐已經是東南最重要的原料之一了,油桐果實榨取的桐油,刷到木頭上可以防腐防水,是處理船材必備的。 除此之外桐油還可以用來制作油墨、肥皂,還有蘇州府最近新的工坊制造的油紙傘,工坊批量生產后立刻成為暢享的日用品。 為了獲得穩定桐油,福建和廣東已經開始廣泛種植。 而丹蕓偶然發現了桐油的商機,而她發現桐油樹更適合廣西的環境,也大力向家鄉宣傳引進這種經濟作物。 蘇澤看著自己手里的樹苗說道:“這東西和油桐確實是親戚,不過它生產出來的東西,可要比桐油重要多了?!?/br> “比桐油還重要?” 對于蘇澤的篤定語氣,這下子徐渭有些不相信了。 徐渭雖然不是財政大臣,但是他也看過戶部的報表。 在諸多經濟作物中,最重要的無疑就是棉花了。 在紡織機的巨大產能下,無論南北都在變成一個棉花帝國。 棉花這種經濟作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接下來就是茶葉了,大都督發明的紅茶,解決了綠茶運輸中的受潮變質問題,很快就在歐陸市場大受歡迎。 在香味上帶一點甜香,味道不如綠茶高揚,但是茶湯更加濃郁的紅茶,搭配上糖和牛奶,在歐陸王室和貴族中引起了飲茶的風潮。 從事這一貿易的葡萄牙商人,因此賺的盆滿缽滿。 再下面就是香料了。 香料本來就是東西方都追逐的商品,東南的商人們在發現了南洋就有大片的香料產地,又開始在報紙上鼓吹,說南洋曾經有漢人建立的國家,而南洋本身就是明廷的藩屬,現在東南應該用武力讓南洋諸國繼續稱番。 接下來就是甘蔗了,對于糖的迫切追求,讓東南的商人們瘋狂的尋找適合種植的土地。 油桐的名聲不如前面這幾種,是因為油桐是帆船和工業品的原料,并不為百姓熟悉。 但是油桐依然是東南能排進前十的重要經濟作物。 蘇澤說這種東西,將會要超過油桐,徐渭自然是不相信的。 蘇澤說道:“這叫做橡膠樹,是我托西班牙冒險隊在南美洲找到的?!?/br> “這東西,日后載重的面積,怕是要比油桐還要多啊?!?/br> 蘇澤說道:“橡膠樹只能種植在氣候溫熱的雨林地區,可以試著在南方先種植一些,還有安南也可以試試?!?/br> 徐渭有些奇怪,這種事情蘇澤竟然親自交代自己這個首席大臣,不過蘇澤已經一次次證明了他的眼光,徐渭也將推廣橡膠這件事放在心上,他說道: “廣西的制憲會議代表丹蕓就一直在戶部跑項目,說是要給廣西引入新的產業?!?/br> “要不然就讓她把橡膠樹帶回廣西試試,如果橡膠樹真的能比油桐還重要,那也可以改善廣西的經濟落后狀況?!?/br> 蘇澤大喜道:“我怎么把廣西忘記了!廣西也是最適合橡膠樹生長的!我已經編寫了種植和采集橡膠的手冊,內閣可以給廣西批一筆專項扶持的資金,資助在橡膠樹成材前的農戶?!?/br> 等到徐渭離開之后,蘇澤愛不釋手的放下手里的橡膠樹。 南京的氣候根本不適合橡膠樹的種植,要不是如今是七月份天氣炎熱,這橡膠樹早就凍死了。 蘇澤花費重金,只買到了橡膠樹的種子,卻沒有發現能治療瘧疾的神樹金雞納樹,雖然有些遺憾,但是橡膠制作傳動膠圈,密封件,蒸汽機這些工業設備的性能又能更上一層樓。 第490章 新的背刺 杭州。 隨著進入酷暑,于宗遠于二公子更加懶了。 只看到兩個妾室正站在冰塊邊上,用力向于二公子那邊扇著扇子。 于二公子依然像是死魚一樣趴在涼塌上,這杭州明明要比老家南平更北,可是夏天要比南平難熬多了。 于二公子正在考慮要不要返回老家的武夷山避暑,躲過這難熬的杭州夏日。 可是于二公子又舍不得杭州的熱鬧,老家南平還有親爹和親哥一大家子在,回去他就不是呼風喚雨的于公子了,而是于兒子和于二弟了。 上一次寫信向父親問安的時候,于宗遠就說自己在杭州事務繁忙,所以才沒時間返回老家的。 想到這里,于宗遠只能打消了返回老家避暑的想法。 就在這個時候,老管家走進屋內,說是火柴廠的廠長林安上門拜訪。 對于林安,于宗遠的態度是又愛又恨。 愛的是林安的火柴廠在上個月又擴大了規模,向于宗遠要了一大筆的投資。 這筆投資甚至超過了當初建火柴廠的三千兩銀子。 自從拋售完畢鐵路公債之后,于宗遠的產業真的可以用日進斗金來形容。 和徐家不同,于宗遠的投資往往立足于各種新行業,用報紙上的說法,于公子投資的都是“新興行業”。 比如捕鯨業,肥皂業,火柴業,這些都是以往不存在的行業,但是一旦興起之后就是純粹的空白市場,投入大量資金的人可以獲得巨大的優勢,迅速占領整個市場。 于宗遠的這種投資,雖然也經常會失敗,但是只要成功一次就能獲得十倍乃至于百倍的回報。 可偏偏在東南能夠這么玩的,也只有于宗遠這么一個人。 在兩個月前的時候,一份報紙上刊登了于宗遠的投資故事,報紙上盛贊于宗遠的成功,在于他“廣撒網的有魄力投資,超然卓絕的敏銳眼光!” 看到這篇報道的時候,于宗遠都快要氣炸了,他甚至覺得這家報紙的編輯是在捧殺他。 于是于宗遠立刻下令購買下了這家報社,并且將寫那篇文章的編輯胡潤喊到了自己的府上。 見到這個編輯之后,于宗遠也是心頭火氣,這么大張旗鼓的吹噓自己,不是將自己架在火堆上嗎? 但是這家報社的編輯并不知道,他反而盛贊于宗遠的投資“眼光”,不斷的拍著rou麻的馬屁。 面對如此rou麻的吹捧,于二公子那點氣也消散了不少,看來這個編輯真的是自己的崇拜者。 胡潤看到于宗遠心情大好,于是提出要給于宗遠寫專訪,詳細介紹于宗遠的發家事跡。 于宗遠一聽當場就拒絕了。 開玩笑!大都督還沒寫傳記呢! 自己弄得這么大,不等于自己說自己是肥rou,等著官府來收割? 于宗遠立刻拒絕了胡潤的請求,但是胡潤的建議卻給了于宗遠一個想法。 自己名聲這么大,想要壓下去已經很難了。 既然如此,何不將其他人也吹捧上去,只要別人比自己厲害,那么日后宰肥羊的時候自己肯定就能排在后面了。 于宗遠想明白了這一點后,立刻向胡潤提出,要將他收購的這份八卦小報,徹底改版為商業報紙。 這份報紙除了要刊登商業消息之外,更重要的內容是東南實業家和投資家的專訪! 要詳細介紹這些在各產業領先的大佬,是如何崛起如何“奮斗”的! 胡潤聽到這個建議之后,眼睛也是一亮! 當年介紹于宗遠的那期是報紙賣的最好的一期,對于普通人來說,這些“成功人士”的“奮斗”故事,就是最好的成人童話。 胡潤也知道自己用了春秋筆法,省略了這些人發家中黑暗的部分,而且他們的成功往往也都是各種因素的結合,讓他們自己也很難復制。 但是在如今東南的環境下,鼓勵的就是這種開拓精神,有不少普通人都在做著這些美夢。 甚至每天都能聽到某某出海賺了大錢,某某開了什么工坊大賺特賺的消息。 胡潤立刻對于宗遠佩服的五體投地,怪不得于公子要買自家的報社,原來是有了這樣天才的想法! 活該人家于公子賺大錢??! 于宗遠又說道:“你還可以弄個富豪排行榜,將各地有實力的商人都列上榜單?!?/br> “對了!不要列我!” 胡潤眼睛再次一亮! 這年頭做生意主要靠的都是實力和名望,如果有了這個排行榜,肯定很多人要爭著上榜! 這又是一個增加報社收入的好機會! 胡潤的呼吸都急促起來,于公子真的是做生意的天才??! 就這樣,于二公子收購的這家報社,改名為《杭州商業報》,開始從八卦小報轉型為專門的財經報紙。 而《杭州商業報》的第二個版面,則是胡潤專門用來專訪富商和工坊主的版面。 在各種報紙競爭激烈的東南地區,《杭州商業報》異軍突起,迅速成為杭州最暢銷的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