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64節
馮保立刻說道:“等等!李閣老,侯太醫不能走!” 侯太醫剛剛落下的心又懸起來了,他哀求的看著李春芳。 李春芳卻說道:“陛下突犯風疾,應該太醫院會診?!?/br> 馮保從御塌上走下來,對著李春芳說道:“李閣老!若是放他出去,陛下風疾的消息不就泄露了?” 李春芳嘆息了一聲說道:“馮公公,你我二人,能封鎖消息嗎?我們有資格這么做嗎?” 馮保也是聰明人,他愣了一下,明白了李春芳的意思。 如果這時候殿內站的是嚴嵩、徐階或者高拱,那他們肯定會封鎖消息,安排好朝廷局勢后以皇帝名義讓他們輔政,這時候只要聯合內廷的大太監,就可以平穩的掌控朝廷局勢。 可前提內閣首輔是嚴嵩、徐階、高拱這樣的大臣。 你李春芳是什么貨色? 如今內閣四人,提到楊博都是泥塑閣老,大家都說楊博是明哲保身。 說道高拱那就是做事霸道急躁,為政過嚴。 雖然這都是負面評價,但是沒有人說高拱是沒有本事的,大家都知道高拱的能力,也欽佩他的廉潔,就算是和高拱不對付的大臣,也無法用這些來攻擊他。 高拱推進新務,籌辦新軍,這些都是起了成果的,他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可不是李春芳能比的。 說到三輔張居正,都說他屢敗屢戰,性格倨傲,作風奢靡。 對于張居正在湖廣的霸道表現,因為輕敵丟了武昌城,朝臣攻擊他性格上的弱點,可也沒有人說他能力不行,也沒人說他威望不夠。 可到了李春芳,朝臣的評價就很一致了。 人還行,能力不行。 這就是很侮辱人了,作為內閣輔臣,你可以霸道,可以強勢,可以兇狠,甚至可以殘酷,但是不能無能。 李春芳驟然而上,根本沒有黨羽親信,在朝堂中沒有自己的影響力。 他能力不夠,也沒有辦成什么事情。 以他的威望,想要隱瞞皇帝風疾的消息,站出來控制朝政? 沒這個能力好的吧! 其實高拱倒臺,任用李春芳,也就是隆慶皇帝看到李春芳的無能,所以才想要任用一個弱勢的內閣首輔。 可沒想到在這個時候,皇帝得了風疾! 就在這個時候,病榻上的皇帝發出呼喊聲,馮保立刻快步走過去。 這一次李春芳也走過去,只看到皇帝抬起右手,指著御案上的筆。 李春芳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說道:“拿紙筆來!” 馮保也明白了李春芳的意思,他連忙拿來紙筆,隆慶帝被馮保扶起來,側著抓著筆開始在紙上寫字。 “召,召張居正進京!” 李春芳驚訝的看著皇帝,難道皇帝不是得了風疾,是腦子壞掉了? 但是他看到隆慶帝的表情,他突然明白了他的意思。 “陛下,高閣老呢?” 隆慶皇帝再次拿起筆寫道:“去任”。 李春芳驚訝的看著隆慶皇帝,沒想到皇帝竟然這么堅決,甚至可以說是絕情了。 看來皇帝還是猜忌公車上書的幕后主使者是高拱。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都不愿意繼續讓高拱留在朝堂。 明明張居正提出的主張要比公車上書的主張更激進,明明張居正都已經聯合五省督撫要反叛了。 皇帝可以和張居正妥協,也不愿意繼續再用高拱。 這就是皇帝的絕情嗎? 李春芳最近執掌內閣,也知道大明是如何一個爛攤子了。 如今明廷,已經無法應對張居正這五省督撫再叛了。 就算是張居正不叛亂,就是他們切斷朝廷的補給,也是明廷無法承受的。 讓張居正入京入閣,確實是最好的妥協方案。 只看到隆慶帝又拿出全部力氣,在紙上寫上了兩個字。 “上皇”。 這下子李春芳明白了,為什么皇帝愿意讓張居正入京了。 以隆慶帝的身體狀況,很有可能會有大臣跳出來,鼓動讓上皇復位。 上皇自從回鑾京師之后,雖然居住在深宮中,但是因為不再服用丹藥,反而身體康健了不少。 張居正返回京師,是絕對不可能讓上皇重新復位的,肯定會繼續支持他這個風疾的天子。 比起權臣,執掌國政四十多年的上皇,才是此刻風疾的隆慶皇帝最擔憂的。 甚至為了不讓上皇復位,隆慶帝寧可讓皇權受損。 李春芳更加了解名為皇權的這種生物,到底是如何冷酷和孤獨了。 李春芳立刻說道:“臣這就去下詔?!?/br> 等到李春芳離開之后,隆慶抬起右手,指著遠處一個書架。 馮保立刻過去,從書架上拿出一副裝裱好的字。 展開之后,這是一副字帖,上書“致君堯舜上”五個筆墨飽滿,龍飛鳳舞的大字。 馮保如今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對這字跡再熟悉不過了,這正是高拱所寫的。 看了看落款和日期,正是高拱擔任裕王府講學時候所寫的。 御塌上的皇帝眼睛中含著淚光。 讓高拱離開京師,也許是他這個皇帝,能夠為高拱這位老師能做的最后事情了。 隆慶突然有了預感,大明這艘破船,無論駛向何方,駕駛這艘船的人都將是粉身碎骨的下場。 高拱這個時候出局,才能夠全身而退。 想到了當年在裕王府的時候,還是裕王的他和高拱暢論時政,討論如何團結清流斗嚴黨,討論日后執掌朝政后要如何振興大明。 如今這一切,有一部分實現了,另外一部分卻距離目標越來越遠了。 隆慶帝流下眼淚,再次后悔自己不聽高拱的勸諫,在后宮沉溺于女色。 “高師傅,這是朕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了?!?/br> 隆慶在內心念著,垂下了右臂,開始閉幕養神。 果不其然,侯太醫回到太醫院之后,皇帝風疾的消息,立刻傳了出來。 本來已經準備離京的楊博和高拱,都來到皇宮求見皇帝。 但是皇帝見了楊博,卻沒有見高拱。 見過皇帝的楊博出來之后一眼不發,只是對高拱搖了搖頭。 高拱在宮門前守了一夜,最后還是被馮保勸了回去。 此時留守內閣的李春芳,以皇帝的名義發出一道圣旨。 這是召張居正入京,擔任內閣首輔的圣旨。 隨著這道圣旨,就是皇帝正式批準楊博和高拱辭職的圣旨。 高拱接到的圣旨,還要求他必須要在初一之前離開京師。 高拱含淚謝恩,他的老仆裝著一車的書籍,除此之外沒有其余的家財。 高拱回鄉的車馬費還是高務觀通過人送來的,用的都是這些年高務觀存下來的薪水和賞銀。 高拱再次回頭看了一眼京師的城墻,又看了看城墻后方被擋住的九重宮闕,讓老仆駕駛驢車,向著河南新鄭老家而去。 剛剛到任山東的李成梁,在年初五的時候接到了京師的消息。 兒子李如松連忙說道:“父親,京師有變!” 李成梁放下秘信說道:“我們的實力不夠,京師的變局和我們沒關系,先編練新軍再說?!?/br> 李成梁幽幽的說道:“且看他張居正,能把大明這個爛攤子搞成什么樣子!” 大年初十,在南京的蘇澤接到了京師的全面情報,包括了高拱罷相,張居正五省逼宮,隆慶風疾的消息。 看著這些熟悉的劇本,蘇澤感慨于歷史的強大慣性。 明廷能這樣折騰,說明還有很多人對北方不死心。 甚至在東南內部,都還有這樣的人存在。 而讓明廷繼續折騰,即使為了讓大家看一看,高拱張居正他們嘗試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等到明廷做完了所有的選項,就能證明蘇澤這條路是正確的了。 蘇澤只是將這份情報放在一邊,又拿起了徐渭送來的報告。 原本準備在年前召開的制憲會議,由于各地代表推舉的問題,名單到了現在才確定好。 制憲會議決定在元宵節后,也就是正月十六在南京的大明故宮召開。 為了這一次的制憲會議,東南的工匠在過年都沒有休息,將明故宮的宮墻拆除,建造了一座新式建筑。 這座建筑用上了胡宗憲在杭州修建塘壩時候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還用上了大量的平板玻璃。 徐渭送來的是制憲會議最后的籌備報告,蘇澤看完了之后,在報告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除了徐渭送來的報告,另外一份就是福建制憲會議代表的任免狀。 從正月十六開始,蘇澤要以福建制憲會議代表的身份,而不是東南大都督的身份參加制憲會議了。 這一次制憲會議除了要確定根本大法,確定各項稅收的稅率和征稅方案,也是東南各方面代表商討各項問題,進行磋商的地方。 蘇澤開始期待這第一次制憲會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