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60節
“山東衛所兵和鄉團,這種部隊用來防御還湊合,用來進攻就不行了?!?/br> “先攻其弱點,這個在戰略上沒問題,就先主動出擊,攻打進攻沛縣的明軍!” 陳璘作戰的風格就是穩,不過他也知道這一次明廷三萬五千人進攻徐州,一味的求穩反而是不行了。 他對著宋潛說道:“就按照你們的方案,在沛縣外集合,打退了這支明軍后再回援徐州?!?/br> “遵命!” 在這場戰役開始之前,所有人都做好了盤算。 陳璘帶領第五旅的主力,埋伏到了沛縣附近,準備伏擊進攻沛縣的山東雜牌軍。 明廷三鎮新軍拖延進軍,等到山東雜牌軍戰敗,就立刻停止進軍返回山東。 大家都計劃的很好,可偏偏沒人想到過山東雜牌軍的想法! 這支由明廷山東衛所軍和地方鄉團組成的雜牌軍,從山東慢吞吞的出發,走了足足十天還沒走出山東境內! 徐文壁多次派人去催促,可是這些雜牌軍依然不為所動,他們還是慢慢的進軍。 李如松這才發現,算計來算計去,山東地方軍只是戰斗力弱,并不是傻子??! 人家也看出來了,自己去攻打沛縣就是送菜的,他們也等著三鎮新軍戰敗后立刻跑回山東呢。 而陳璘這邊也看到了戰爭中少見的奇景。 兩路并進的兩路明軍,一路要比一路慢。 雜牌軍這邊可以說是龜速挪動,一天都走不到十里路。 而三鎮新軍那邊還在泗水上游造船呢,一會兒枯水難行,一會兒運輸船擱淺,同樣用烏龜爬的速度前進。 而原本躲在濟州城內遙控指揮的徐文壁終于坐不住了。 大軍一旦開拔,所需要的糧草都是驚人的,這仗還沒打就變成這樣,徐文壁也沒辦法向朝廷交代。 徐文壁咬咬牙,只能親自趕往沛縣前線,敦促山東雜牌軍加快速度進軍。 徐文壁又派遣親信去三鎮新軍那邊督戰。 有了徐文壁督戰,這支部隊總算是走的快了一些。 等十一月初的時候,山東雜牌軍終于進入徐州地界。 早就已經等得不耐煩的陳璘,立刻帶領第五旅的精銳伏擊了剛剛進入沛縣附近的山東雜牌軍。 這場戰斗沒有任何懸念,山東這支雜牌軍組成復雜,各自為戰。 無論是衛所軍還是鄉團,軍頭都將自己的部隊視作私人財產,沖鋒都想著讓別人先沖,逃跑都比別人跑的快。 這支部隊用來防御自己的家鄉,或者用來剿匪還能打打。 但是用來進攻就不行了,當第五旅火炮齊射,火槍方陣刺穿了敵陣之后,這支兩萬人大軍迅速崩潰。 在后方指揮的徐文壁看到大軍崩潰,也立刻穿著他那件標志性的銀甲向后方跑。 他那件銀甲太顯眼,眾人看到主將都跑了,也立刻跟著逃跑。 兩萬大軍加上一萬民夫,放下裝備補給就發瘋一樣往后方跑。 陳璘擔心進攻徐州的三鎮新軍,只是將他們趕出了沛縣附近,就立刻帶領軍隊返回。 那邊進攻徐州的明廷三鎮新軍,總算是等來了沛縣那一路戰敗的消息。 孫亭芝等三鎮統制官立刻聯合向明廷上書,彈劾徐文壁到任之后的種種荒誕行為。 三鎮明廷新軍立刻停止進軍,也不顧明廷有沒有回復,直接撤回了山東。 這場荒唐的秋季山東戰役,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戰敗的消息火速傳往了京師,不過此時京師正在經歷一場風暴。 起因還是東南的改制。 東南政改的消息,被全文刊登在了東南在京師的地下報紙上,《京師新報》連續五期都介紹了東南的政改,這引起了北方明廷讀書人的震動。 恢復相權,廷推大臣,京師的不少高級官員都蠢蠢欲動。 無論是這些年來的力量對比,還是東南優秀的宣傳能力,更重要的是高拱發起的新務運動,都給明廷上下植入了一個潛意識,那就是東南是先進的。 就算高拱自己不愿意承認,所謂新務運動只學習東南的技術,這是不現實的。 在引入東南技術的同時,必然也引進了東南的管理方式,東南的新思想,也需要新的政治制度來配合。 甚至高拱本人,也是靠著隆慶帝的信任,破例讓高拱兼掌吏部和戶部,又讓高拱執掌京察,這才將新務推行下去。 而從去年鰲山燈會以來,到向各地派遣礦監,這都極大的影響了朝臣對隆慶帝的態度。 鰲山燈會還好,地方上的礦監是深深觸動了士大夫的利益。 特別是隆慶開始重用太監,這是這些文臣士大夫絕對不能忍受的。 原本地方上的利益,都是地方官和士紳在分享。 皇帝派出礦監搜刮地方,也等于從這些官員和士紳嘴里奪食。 而這些地方官和士紳的背后,就是朝廷中一個個大臣。 自從焦太監出任山東礦監之后,隆慶食髓知味,陸續向湖廣、山西、山西、蜀中分別派去礦監。 文人們控制的報紙上,也開始連篇累牘的講述太監干政的禍患,從東漢黨錮之亂講到了唐代神策軍廢立皇帝。 這些報紙上又報道了不少礦監盤剝百姓,讓普通百姓家破人亡的故事,這也引起了不少年輕讀書人的同情。 張居正在湖廣斗稅監的故事,也被改編成話本和故事,在京師廣為傳播。 此時的明廷,就像是一口快要煮沸的大鍋,還在不斷的加著柴火,就等著沸騰的那一刻。 東南政改,就是這最大的一根柴火。 以東南的制度之先進,也提出要恢復完整的相權,而蘇澤更是到現在都不稱帝。 在明廷的大臣看來,這是蘇澤對東南強大的士紳勢力的妥協。 以東南都要向士紳妥協,恢復相權,那你明廷呢? 皇帝還在派遣太監在地方上搜刮呢! 而等到山東戰敗的消息傳到了京師,大鍋中的水終于到了沸騰的那一刻。 十一月的最后一天,這是明廷官員月末休沐的時候。 天蒙蒙亮,沈一貫從自家宅子出來,拉綠包車的祥子連忙拉著車上前。 “少爺?!?/br> “去書店?!?/br> 祥子立刻備好車的,等沈一貫上車后就按著熟悉的道路,想著書店而去。 等到了書店,沈一貫打開書店的大門,發現每天來的比他還要早的伙計佟安沒有來。 沈一貫皺起眉頭,佟安原本是山東秀才,在沈家書鋪找到工作之后非常珍惜,每天都會提前半個時辰來書店開門整理書架。 今天怎么還沒到? 又過了半個時辰,沈明臣這才姍姍來遲,他也發現佟安不在,詢問沈一貫道: “一貫啊,佟安呢?” 沈一貫回道:“也許是家里有事?!?/br> 就在這個時候,門外走進來一個年輕的客人。 這個客人沒有挑選書,而是直接向沈明臣問道: “掌柜的,這里賣《遠山航錄》嗎?” 沈明臣心中一咯噔,這是陸二約定的接頭暗號,他立刻說道:“有,不知道先生要精裝版,還是刺繡版?” “我要宋版的?!?/br> “后面請?!?/br> 沈明臣和沈一貫看了看外面沒有其他客人,干脆鎖上了書鋪的門,和這個客人進入書鋪后廂房。 “沈主編,沈編輯?!?/br> “陸站長讓我通知你們,最近停止和《京師新報》有關的一切行動,????!?/br> 沈一貫皺眉問道:“為什么?明廷出事了嗎?” 陸二派來的情報人員立刻說道:“國子監五百監生和在京師三百有功名的讀書人聯名在左順門上書?!?/br> “什么!” 就連一貫冷靜的沈一貫都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領頭的是一名山東秀才,名叫佟安,他們要求明廷效法我東南,進行政改?!?/br> “召回礦監,恢復宰相制度,廷推大臣?!?/br> 沈明臣看著侄子,沈一貫看著叔叔。 沈一貫嘆氣說道:“我們要撤離了?!?/br> 京師情報站的人疑惑看著叔侄二人,沈一貫淡淡的說道:“你們情報工作還不到位啊,那佟安就是我們家的伙計?!?/br> “???” 第418章 高拱倒臺 公車,漢代負責接待臣民上書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舉人進京應試。 這一次上書的國子監監生,以及三百在京的秀才,都是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 五百國子監監生,三百有功名的讀書人,黑壓壓的跪在左順門前,通政司的官員嚇的兩腿顫顫。 這里任何一個生員秀才站在他的面前,他都可以隨意呵斥乃至于打罵,但是八百人就不同了! 以往就是言官伏闕,人數也不過十幾二十人,幾十人就是大規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