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04節
他用半生不熟的漢話說道:“我是仰慕大都督,才來這里的?!?/br> 原來如此,李舜臣點點頭,他也聽說倭人崇拜強者,因為崇拜蘇大都督從軍,這倒是也說得通。 “東南從軍要考核,但是不歧視外國人,只要拿著身份證明都能登記?!?/br> 木下藤吉郎前面的話都沒聽懂,他就聽到“身份證明”和“登記”兩個字。 他連忙摸了摸口袋,作為外國人,在入境的時候,那個吏員就交代自己要隨身攜帶入境身份證明,要不然會被當做外國細作遣返,所以木下藤吉郎的入境身份證明都是隨身攜帶的。 拜見一個商人還要登記身份? 木下藤吉郎雖然有些疑惑,但想到這是能夠面見大都督的大商人,規矩大一點似乎也理所當然了。 隊伍很快就到了李舜臣,他將隨身攜帶的身份證明遞上去,軍中文吏查看之后,在募兵冊上登記上名字。 征兵文吏抬起頭看向李舜臣問道: “朝鮮人?” 李舜臣立刻說道:“是,大人!” “漢語說的不錯,說說看為什么要從軍?” 李舜臣立刻說道:“學習新學,救國圖強!” “不錯,但是你們外國人從軍,需要大都督親自批準,我給你登記上,回去等著吧?!?/br> 木下藤吉郎看著李舜臣,也學著他遞上自己的身份證明。 “倭人?” 征兵文吏的語氣明顯差了不少,不過還是忍著問道: “能說漢語嗎?” “能,能!” “為什么從軍?” 木下藤吉郎根本聽不懂,不過他記憶力很好,立刻按照剛剛李舜臣的發言,鸚鵡學舌的說道: “學習新學,救國圖強!” 征兵文吏翻了一個白眼,但還是給他登記上。 “會給你通報大都督的,回去等著吧?!?/br> 聽到“大都督”三個字,木下藤吉郎眼睛亮了,竟然這么容易就辦成了?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 第373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 當蘇澤看到第五旅送上來的募兵名單,很快就在外國人名單中看到了李舜臣和木下藤吉郎這兩個名字。 這兩個人也來南京了? 再看謄抄的入境記錄,一個是朝鮮普通官員之后,一個是倭國大名的使者,都對上了。 他們竟然要一同從軍?這開什么玩笑?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木下藤吉郎,在織田信長死后取代織田家,改名豐臣秀吉,成為倭國攝政關白。 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想要以朝鮮為踏板入侵大明,萬歷皇帝發動了抗倭援朝戰爭。 而李舜臣就是當時朝鮮的抗倭名將,帶領朝鮮水師抗擊倭寇,最后在露梁海戰中殉國。 這兩個人都來了南京,還一同報名參軍? 蘇澤只覺得命運似乎開了一個大玩笑,但是他嘴角露出笑容,在兩人的入伍申請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此時已經快要過年了,蘇澤推開窗戶,整個南京城都充滿了年意。 北方也同樣如此,好也是一年,壞也是一年,反正年總是要過的。 京師百姓今年生活就是大起大落。 上皇西狩,接著就是東南叛軍進城。 東南軍進了城,卻給百姓分了田。 然后就是東南新軍撤走,大明皇帝又回來了。 百姓分到的田又被收回,日子又回到了從前。 京師百姓更是懷念當年東南新軍在京師的日子。 對于明廷的官員來說,今年也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皇帝跑了,太子跑了,太子回來變成皇帝,皇帝變成了上皇。 雖然楊博和高拱竭力維持政治平穩,可是這么巨大的變化依然造成了劇烈的政治動蕩。 而高拱提出的“新務運動”,更是成了各方爭奪主導權的博弈舞臺。 就算是臨近年關,朝廷各部衙門都沒有消停的意思,各種文書從六部衙門發出,剛剛登基的隆慶皇帝,躊躇滿志的期待著能夠扭轉對東南賊軍的頹勢,成為大明的中興之主。 不過除了東南賊之外,京師朝廷還有一個大患,那就是在湖廣宣布奉上皇詔令的景王。 京師朝廷連續下達多份詔令,要求景王立刻退回王府,遵循祖制不能干涉湖廣軍政事務。 不過對于這些命令,景王是完全不理睬。 景王擺出一副只遵守上皇詔令的樣子,雖然沒有公開反抗朝廷,但是在控制了武昌之后,立刻開始用上皇詔令來征討湖廣的其他州府。 對于景王的態度,隆慶皇帝自然是心知肚明。 當年在京師的時候,景王就有奪嫡之意,現在借著父皇的旨意,景王割據湖廣之心昭然若揭。 內閣和重臣都一致認為,應該先平定景王之患再剿滅東南賊。 年前,皇帝的密令送到了徐州。 駐守徐州的兵部侍郎張居正,等到過完年,立刻帶領所部前往湖廣,撲滅景王的叛亂。 不過為了迷惑景王,京師朝廷還在年前派出使臣,禮部侍郎張四維前往湖廣,假裝代表朝廷和景王談判。 景王奉詔,就是奉的上皇的詔令,對于這個不省心的父皇,隆慶再也不放心在關中的上皇。 隆慶皇帝派出秘密使者,給在嘉靖身邊護衛的定國公徐文壁寫信,讓他“勸說”上皇立刻返回京師,以全孝道。 可就在隆慶處置了兩件麻煩事后,大同邊關急報又送到了京師。 俺達汗長子黃臺吉,請求朝覲大明皇帝。 而從邊關急報上來看,這一次黃臺吉帶領了所部精銳三百騎,什么貨物都沒帶,大同貢市使判斷黃臺吉根本不是來求覲見的,而是來者不善。 大同貢市使立刻派人打探消息,這才知道果然黃臺吉這一次是來興師問罪的! 再向草原上往來貿易的商人打探,明廷終于知道了五原之戰的情報。 只不過草原上消息實在是太亂,沒人能說清楚這五原城主到底是什么來歷。 有人說五原城主根本不是漢人,而是不服俺達汗的蒙古部落首領。 有人說五原城主是大明逃出去的逃犯,要糾集士兵反攻大明。 還有人說五原城主是大唐歸義軍的后人,五原城內的軍隊是要返回故土的歸義軍。 雖然五原城主到底什么來歷眾說紛紜,但是五原城主擊敗了俺達汗派過去的騎兵,并且用上了先進火器這件事可以證實。 得到這個消息的大明皇帝又是頭大,連忙召見重臣開會。 首輔楊博首先說道:“啟稟陛下,如今九邊空虛,北方不能亂!” 御座上的隆慶皇帝點頭,現在大明朝已經夠亂了,蒙古才通過貢市安定下來,千萬不能再打仗了。 高拱出列說道:“陛下,首輔大人此言不錯,但是俺達汗此人,畏威而不懷德,若是朝廷表現的軟弱,蒙古人就會得寸進尺,從此邊疆不寧?!?/br> 剛剛從嘉靖身邊返回京師的李春芳,原本已經在嘉靖朝入閣。 但是隨著上皇西狩,李春芳跟隨嘉靖出京之后,隆慶登基后的新內閣自然沒有李春芳的位置了。 不過隆慶皇帝看在六部缺人,依然讓李春芳做禮部侍郎。 曾經登上過權力的頂峰,李春芳脫離嘉靖返回京師,自然不甘心當這個沒實權的禮部侍郎。 面對高拱,李春芳立刻反對說道: “高閣老此言差矣!” “當年上皇開貢的談判,臣也曾經參加過,俺達汗此人素無大志,為人貪鄙,他在五原城吃了敗仗,定是為了訛詐錢財,若是朝廷滿足了俺達汗的貪欲,一定能消弭戰事?!?/br> “若是表現強硬,俺達汗為了向部眾交代,一定會興兵南下劫掠的!” 高拱憤怒的說道:“李侍郎是要向蒙古交歲幣?” 李春芳說道:“高閣老,本官不是這個意思,誰不知道我大明‘不納貢,不和親’的祖宗之法?只是事有輕重緩急,需要先穩定住邊關局勢,若是南北戰事并起,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高拱正準備繼續駁斥李春芳,只聽到皇帝說道: “李愛卿說的有道理,既然上次開貢的談判李愛卿曾經參加過,那這一次接待黃臺吉的事情,就交給卿來辦,如何?” 高拱張開嘴,卻說不出反對的意見。 李春芳的職位是禮部侍郎,接待外使也算是他的本職工作范圍。 現在京師言官已經多次彈劾高拱,說他擅權跋扈了。 皇帝已經開口,高拱也說不出像樣的反對意見。 只是接待而已,談判還是要通過內閣。 高拱只能這么安慰自己。 就這樣,李春芳在年前離開京城,去迎接來京師興師問罪的黃臺吉。 定下了這件事后,等到六部大臣都離開,隆慶帝對著楊博和高拱兩位輔臣說道: “今年京師動蕩,百姓不安,朕想要在年后元宵重開鰲山燈會,兩位愛卿以為如何?” 鰲山燈會,是每年元宵佳節時,大明皇家在宮城里搭成的巨型花燈煙火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