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347節
呂鐵呂鋼對視一眼,自己去講課? 蘇澤立刻說道:“二位之功,可入史冊也!區區講課又算什么!” 呂鐵呂鋼也沒想到蘇澤對他們的評價這么高,立刻誠惶誠恐起來。 蘇澤說道:“你們父子可識字?” 呂鐵說道:“小老兒只能讀,吾兒能寫能讀?!?/br> 蘇澤立刻說道:“那請呂大匠將全套的冶鐵流程,包括剛剛呂公所說的華夏冶鐵史,全部都下成書冊,這就是日后天工書院冶煉科的教材了?!?/br> 蘇澤又對陶公公說道:“我弘四民道德,士農工商若是都能和呂氏父子這般,天下就已經安定了!” “工匠有工匠之德,傳都督府命令,浙閩和蘇松二府,若有能改進工藝,如呂氏父子這般倍增效率的,授予‘大匠’的稱號,大匠同正七品待遇,再賞銀幣百枚!” 蘇澤看向呂氏父子,他拉著呂鋼說道:“你父被人叫做‘鐵瘋子’,別人叫你什么?” 呂鋼低著頭說道:“回大都督的話,鐵廠內都叫我‘鋼瘋子’?!?/br> 眾人都是善意的笑起來,陶公公問道:“鐵瘋子,鋼瘋子,又有什么區別?” 呂鋼抬起頭說道:“我爹癡迷于煉鐵,所以被稱之為鐵瘋子?!?/br> “而我則認為,鋼才是一切!” “我相信,未來的衣食住行全都離不開鋼!以后可以用鋼做椅子!鋼做床!還能用鋼做房子,做船做車!” “未來是鋼,鋼是未來!” 第326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 李妃的父親李偉,雖然只是裕王妃的父親,但是大部分和他結交的商賈依然喊他李國丈。 李妃當時誕下皇孫朱翊鈞,皇帝就下旨賞賜李妃娘家絲綢五萬匹,又封了李妃的哥哥李長風為錦衣衛千戶,李家的恩寵在京師也出了名的。 不過李家的恩寵如今才剛剛開始,李家雖然也做些皇家的生意,但是規模也不太大。 這一次從裕王手里接到了置辦九邊冬衣的大生意,李偉立刻開始大cao大辦,這可是給自家女婿長臉的事情!做好了女兒在裕王府的地位就更穩固了! 牛皮吹了出去,在女婿那邊打了包票,可是真的要籌辦紡織坊和制衣坊,李偉才明白了其中的難處。 原料這個東西還能解決,大明朝北方種棉已經有了規模,南方的棉花以前都要通過北方供應。 只要一道政令,讓西北地區的棉花都送到京師就行了。 但是接下來軋棉,去棉籽,紡線,織布,再到裁布制衣,這一道道工序雖然都寫在《天工開物》上,但是李國丈真的玩不轉??! 技術只是一個方面,組織原料,分解工序,制造織布機,管理工人,想一想都是極其恐怖的工程量,根本不是李偉給女婿拍胸脯的時候想的那么簡單。 折騰了幾日,雖然織布機也造出來了,但是整個工坊依然亂糟糟的,一匹布都沒有織出來。 實在沒有辦法,李偉將自己的狐朋狗友召集起來,商議如何完成今年九邊冬裝的供應買賣。 李偉泥瓦匠出身,富貴也沒多久,大明朝的外戚又遠不如漢代顯貴,所以結交的也就是京師小商人,或者沒落的勛貴子弟。 這幫人喝酒吃飯上青樓斗蛐蛐,都是一把好手,可是說到開辦工坊,一個個都低著頭不說話。 實在是不會??! 要是會開工坊,他們又怎么會圍著李偉拍馬屁呢! 李偉環視一圈,更是氣不打一處來,這幫廢物天天圍著自己,抱怨朝廷官府不給他們機會!說自己懷才不遇。 可等到真的等到了業務,一個個都和死狗一樣,根本沒人能說出要怎么開工坊! 就在這個時候,李偉的兒子李長風匆忙的從門外進來。 看來還只有靠自家人??! 這些日子,都是兒子李長風在內在外cao勞,每天都忙得團團轉。 等到李長風喝完了茶,李偉這才問道:“兒啊,咋樣了?” 李長風順了氣,這才說道:“爹,京師附近就沒有像樣的織布坊,這京師大戶人家的銀子都可都在莊子上呢,誰愿意費心費力興辦產業??!” 李偉的眼睛一黑,他本來寄希望于能夠收購一些京師附近的工坊,盡快將架子搭起來。 現在聽兒子的話,京師附近根本沒有棉紡織工坊,這條路也沒戲了。 不過想想也是,如今京師賣的棉布棉衣都是蘇松二府的貨,要是京師自己能做,為什么要從南方買? 李長風下一句話,卻給李偉打開了新的思路: “我說爹啊,咱干嘛非要自己織布啊,直接買不行嗎?” 李偉愣了一下,李長風繼續說道:“我聽那些江南的商人說,在江南棉布和冬衣可便宜了,朝廷定下的采購價格,算上運費都有得賺,既然這樣為什么要自己弄???” 李國丈猛然一驚,周圍的人也紛紛說道: “國丈!國舅爺說的對??!這京師的冬衣都賣的便宜,直接去江南買不是更便宜嗎?” “自己設工坊還要弄織布機雇工人,還不如直接去買呢!” “只要朝廷出了錢,九邊拿到了冬衣,國丈爺就辦成事了!” 李偉聽著眾人一說,突然也覺得苦了吧唧的籌辦工坊實在是太費力了。 如果真的在江南采買冬衣就能賺錢,那確實沒必要自己辦工坊啊。 不過這個時候的李偉還是想要給女婿作事的,畢竟現在女婿裕王還只是王爺不是皇帝。 他又說道:“前陣子御史不是上書皇帝,禁了登州的海運嗎?那不走海運,陸運冬衣肯定要價高了吧?” 李長風立刻冒出粗口說道:“禁海?禁個屁!” 李長風說道:“登州萊州那么多港口,那么多往來江南的商船,朝廷還能真的全禁了?” “如今禁了的,不過是通往九邊的糧食貿易罷了!” “其實這事情,也大有內情!” 眾人立刻八卦起來。 “你們知道遼陽總兵李成梁嗎?” 眾人紛紛搖頭。 李長風說道:“這遼陽李家在關外可是大家族,遼陽在這位李總兵帶領下屯田關外,關外很多軍營的糧食都是李家供應的呢?!?/br> “可朝廷從登州海運運糧,壓低了關外的糧價,聽說那御史陸鳳儀,就是收了李總兵的賄賂,這才上書請求停止登州海貿的?!?/br> 眾人紛紛大呼,原來還有這樣的內情。 不過李國丈這幫狐朋狗友當中,也有熟悉大明情勢的人,有人問道: “這李成梁不過是區區一邊鎮總兵,還能結交清流言官嗎?” 李長風說道:“這就是你們不知道關外形勢了,這李成梁雖然只是總兵,但是遼陽衛中的精銳都是他的家丁,關外野人女真都被他驅策,可是壟斷著關外生意,在薊遼也是說得上話的大人物!” 眾人面面相覷,竟然不知道還有這樣的內情。 李長風說道:“登州商人其實也不敢北上了,前幾次運糧就遇到了關外女真‘劫匪’,好幾個商團都全軍覆沒了?!?/br> “如今登州那邊北方航線都禁了,也算是給朝廷一個交代,但是私下交通南方的船只倒是暢通,如今南方的商品在京師可好賣呢!” 眾人一聽,李長風的說法倒是沒毛病,如今京師市面上到處都是江南的產品。 冬衣,鯨油燈,肥皂,染料,酒,糖。 這些貨物都在京師暢通無阻,甚至連江南的《警世報》,都被這些商人們按照五期十期扎成一捆,拉到京師來統一販售。 這么一說,朝廷的禁令完全沒有作用??! 這時候李長風將李偉拉到一邊。 “爹,以朝廷冬衣的收購價格,從江南進貨是穩賺不賠的買賣?!?/br> 但是李偉還是猶豫的說道:“可是這樣的話?萬一查出來我們是從江南購買的冬衣,豈不是要連累殿下?” 裕王上奏朝廷,將置辦冬衣的活交給李家,用的理由就是松江府如今在蘇賊占領的地區,雖然航路沒斷,但是從松江府采購冬衣有資敵的嫌疑。 徐家在松江府生產都算是資敵,那自己去江南買冬衣算什么?和敵寇做買賣?通敵? 李長風突然說道:“爹,您糊涂??!” “這買賣難道還要您親自去嗎?您這個未來的國丈爺,難道還要親自去江南買冬衣?” 李長風說道:“朝廷讓我們李家來籌辦冬衣,爹你可以將這一批冬衣再分下去?!?/br> “咱們只要定下一個采購的價格,讓在座的這些人去籌辦就行了?!?/br> “這差價,就是咱們李家穩賺不賠的?!?/br> “而他們是自己紡紗織布裁衣呢,還是去江南外購,又或者是用別的什么辦法,我們李家不知道,也不用負責?!?/br> “而且剛剛兒子已經將路子都告訴他們了,他們還不知道怎么賺錢嗎?” 李偉聞言一喜,按照兒子的說法,自己這次采購冬衣,那就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李偉突然覺得,自己好歹也是皇孫的外公,日后說不定還能做皇帝的外公。 李偉想起戲文中那句“勞心者治人”,頓時又覺得兒子的方法妥帖。 為啥要自己cao辦工坊苦哈哈的賺錢啊,自己也是“勞心者”了,交給下面人來辦就好了。 李偉和兒子返回屋子里,立刻將兒子的方案說了出來。 在場的人,可以根據能力再承包相應的份額。 李偉報出價格,眾人紛紛意動起來。 李偉的這些狐朋狗友也有不少在京師做小生意的。 這個價格就算是在京師市面上收購冬衣都不虧,如果膽子大一點直接去江南拉一船冬衣過來肯定有得賺。 而且這也算是無本的買賣,也不用投資工坊什么的,只要租船去一趟江南就可以了。 買冬衣,運回來就能拿錢,還有比這個更穩賺不賠的買賣嗎? 屋內的氣氛立刻熱烈起來,眾人紛紛圍上李偉,要求更多的份額。 李長風將眾人攔住說道:“大家先回去,將自己能承擔的份額,保證完成采購的契書,明日都送到府上來,等我父親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