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86節
徐時行還是搖頭。 蘇澤說道:“商人都是逐利的,也不會做虧本的買賣,這么做的原因自然是即使這么大費周章的運輸,這樣做依然賺錢?!?/br> “為什么賺錢,自然是江南的紡織效率高,江南的紡織技術先進了?!?/br> 蘇澤對著徐時行說道:“汝默兄,江南能從棉花產區抽取利潤,靠的就是技術上的這一點點進步?!?/br> “這一點點技術上的進步,就能產生飛躍性的發展,這才是我辦天工書院的原因,這是一條富國富民之路?!?/br> 徐時行愣了一下,蘇澤說的是他從沒有思考過的角度。 蘇澤對著徐時行說道:“明天我會送一本《天工開物》到你府上,汝默兄可以看一下,徐家可以將一些鋪子改成工坊,說不定能賺到更多的銀子?!?/br> 蘇澤看到徐時行有些心動,知道自己的計劃實現了一半了。 其實和刻板印象不同,在江南地區官員親屬從商的氣氛是很濃郁的。 大明朝的官員多是異地為官,大明律中也有在本地不能購置田產的規定。 這條規定各地執行的嚴苛程度不一,但是大部分有上進心的官員都不會觸犯。 所以大部分官員都和方望海一樣,到任之后會在當地購買店鋪,讓家人從事一些商業活動。 在江南地區更是如此,比如徐時行的父親是蘇州知府,徐家就沒有在蘇州買地,而是在蘇州城買了幾家店鋪賺錢。 如果能鼓動他們辦上幾家新的工坊,那也算是推動生產力變革添磚加瓦了。 不過蘇澤也不指望徐知府家的鋪子都改成工坊,堂堂蘇州知府的鋪子只要開著門,賣什么東西都是賺錢的,這些店鋪的發展動力并不強,蘇澤看中的還是江南地區大量的小商人、小工坊主們。 而在所有的產業當中,蘇澤最關注的產業是棉花。 這倒不是因為蘇澤和徐家過不去,而是棉花這種產業實在是太關鍵了。 教科書上將工業革命和“羊吃人”聯系起來,很多人會認為毛紡工業是工業革命的開端。 其實主動整個工業革命的是棉花產業。 棉花,是當之無愧的商品之王。 原料產地,加工基地和消費地區的三分離,就已經說明如今的大明朝棉花貿易,已經表現出商品貿易的特征了。 蘇澤辦天工書院,第一個突破的產業就是棉花產業。 蘇澤在《通言說》的編輯部住了一個晚上,將熊五喊了過來。 “讓你辦的事情,辦的怎么樣了?” “相公,您讓我辦的事情都辦妥了?!?/br> 熊五雖然識字,但是也只是能看懂常用字而已,他對著蘇澤說道:“還是讓彭安進來和相公詳細說說吧?!?/br> 蘇澤點點頭,已經長高很多的彭安拿著賬本進來,對著蘇澤行禮之后說道: “蘇州府和松江府的中小型棉紡工坊,五爺帶著我都一一走訪過了,這些棉紡工坊中有三成愿意派遣學徒來天工書院,學習使用新的紡紗機和織布機?!?/br> “三成?” 熊五說道:“相公,三成不少了,很多工坊說起來是工坊,其實就是家庭作坊,用的還是不知道傳了多少輩的手搖紡車,根本不愿意置辦新的紡紗機和織布機?!?/br> 江南的碼頭是原料棉花承運的中心,通過運河水道運輸到蘇州的棉花,都會通過蘇州碼頭卸貨分拆運送到各個棉花紡織工坊。 江南地區雖然也有土地種植棉花,但是基本上都屬于小規模的混種,也就是種植在水稻田的田壟上,或者種植在田邊上。 徐家雖然有專門的棉花田,但是江南這點棉花產量,是無法支撐徐家這種雇工幾千人的大型工坊的。 松江府除了徐家這種大型工坊,也有大量的中小型作坊,他們也都是通過碼頭運輸棉花。 蘇澤靠著掌控碼頭這個重要渠道,和松江府蘇州府的棉紡工坊都建立了聯系。 而這一次天工書院的第一期培訓,蘇澤開設的課程就是和棉花有關的產業培訓。 所以前段時間,蘇澤讓熊五好彭安一一拜訪了蘇州和松江府的棉紡工坊,邀請他們派人去天工書院學習,更換新的紡紗機和織布機。 彭安連忙遞上了走訪的名冊,蘇澤看看密密麻麻的名冊說道:“辛苦你們了,等過會兒你們去支五兩銀子?!?/br> 蘇澤看著身體已經長高的彭安,果然還是自己培養的人才好用啊。 “以后熊五就專心負責碼頭的事情,棉紡工坊的事情都交給彭安來做?!?/br> “另外下一次去南平問問,有沒有人愿意來江南幫我做事?!?/br> 熊五聽到蘇澤的安排,不僅僅沒有不悅,反倒是解脫了一樣說道: “多謝蘇相公!這工作哪里是人干的!每天走訪這些工坊都把我腳磨破了!” 對于熊五來說,一個個的和這些工坊主打交道,實在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情。 彭安則面露喜色,這是蘇澤對他委以重任,單獨負責一件事情,他自然是斗志滿滿。 蘇澤吩咐道: “彭安,這幾天你再走訪一下,如果有意愿使用新機器的工坊,確實沒有財力支付新機器的,我們可以提供租賃?!?/br> “租賃?租賃他們也租不起啊?!?/br> 蘇澤說道:“不是讓他們付租金的那種租賃,而是先將設備租給他們,等他們賺了錢之后,我們再從利潤中提成?!?/br> “如果他們愿意直接花錢買下,那也可以讓他們分期的購買?!?/br> 彭安點頭說道:“確實有幾家是有興趣的,我明日再去走訪看看?!?/br> 彭安又交上去一份名單說道:“這是第一批學員的名單,一共是一百二十七人,由書院出資路費,這幾日就會陸續抵達?!?/br> 蘇澤滿意的點頭,他并不指望一下子所有工坊都會使用新的紡紗機和織布機。 其實在更換生產設備這件事上,工坊主和工廠主,其實反倒是抵制的。 原因也很簡單,只要能維持利潤,很少有人會進行更換投資,畢竟更換設備是一筆大投資,投資不一定有回報,而投資也都是有風險的。 就像是后世生意好的餐廳,很少會進行大規模裝修。而在生意好的時候進行升級改造的餐廳,不少都會在裝修完畢之后生意一落千丈。 任何生意人都是本能的厭惡風險的。 但是產業發展,大部分參與者都是被推著走的。 棉花產業之所以能成為商品之王,就是因為新機械對于這個產業的提升太恐怖了。 新機器對于棉紡織業的提升有多恐怖呢? 根據蘇澤的調查,如今在江南使用的紡紗機,有些工坊已經用上腳踏紡車,這就是黃道婆發明的三錠腳踏紡紗機。 使用這種紡紗機,一個紡紗工耗費600小時才能將一斤的原棉變成棉紗。 而現在長寧衛使用的8錠的紡紗機,同樣的紡紗工只需要200小時就能完成。 而蘇澤在《天工開物》中所寫的100支紗錠的騾機,只需要10個小時就能由一個紡紗工cao縱,完成同樣的工作量。 而蘇澤準備在天工書院中推廣的水力紡紗機,則只需要3個小時就能完成同樣的工作。 在試驗出這個結果的時候,蘇澤自己都有些不相信。 而真實的情況比這個結果還夸張,在蘇澤那個歷史時間線上,十八世紀的英國,僅僅用了30年時間,就將紡紗的工作效率提高了370倍。 這是什么概念,一臺機器可以將一個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200倍!這生產效率的提升足以讓任何工坊主瘋狂。 這就意味著哪怕只需要百分之一的工坊主愿意使用最新的水力紡紗機,就能完成所有的棉花紡紗工作,市面上的棉花原料都會供不應求! 這是什么恐怖的生產力爆炸! 蘇澤相信,自己往江南扔進去的不僅僅是一顆火種,而是一枚巨大的炸彈,這足以將江南舊的一切全部炸毀,誕生出一個新的階層出來。 四月二十日,錦衣衛探子陸二爺終于拖著疲憊的身體返回了南京城。 天工書院第一批學員也抵達了書院,第一版印刷的500本《天工開物》,也運到了江南各個書鋪。 第276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 第一批天工書院的學員一共是兩百人。 一百五十人都是中小工坊主的子弟,他們是被彭安說動來學習新的紡紗織布技術的。 而剩余的五十人,則是熊五挑選的,這些都是蘇州城內幾個大工坊的織工。 這些織工,全部都是紡織工當中能帶頭,有一些影響力又年輕的人。 除此之外,最好還要能識字,或者會一些基本的算學。 按照標準,熊五好不容易才湊齊蘇澤需要的這些人。 熊五很不明白,蘇澤為什么要出錢讓織工去南京書院讀書。 是的,蘇澤不僅僅出路費,還承諾這些織工在南京讀書期間,每個月可以領到二兩銀子,這已經和碼頭工人的薪水一樣高了。 除此之外,這些織工學生的住宿也安排在天工書院內,他們的學習時長要比那些工坊主子弟的時長還要長,第一期的時間就是半年。 這樣優厚的條件,就連熊五自己都想去了。 但是一想到要在書院中封閉式讀書,熊五又放棄了這個想法。 天工書院的開張儀式非常簡單,蘇澤甚至連個文會都懶得辦,直接在四月二十一日這天辦了一個揭幕的儀式,將天工書院的匾額掛上去之后,就宣布書院開始授課。 對于這家奇怪的書院,也吸引了南京城上下的目光。 但是整個江南的讀書人圈子,都冷眼看著蘇澤這家書院。 甚至有的讀書人表示抗議,認為傳授工匠之術的地方,怎么能夠叫做書院,這不是辱沒了讀書人的斯文嗎? 蘇澤一個堂堂解元,干這個事情不是有辱斯文? 可礙于蘇澤的名聲,又沒有人愿意站出來抗議,所有人都在冷眼看著,等著蘇澤書院辦不下去的那一天。 除了徐時行之外,許國和王錫爵也都向蘇澤寫信表示了不滿,認為蘇澤辦這個書院是浪費時間,純純浪費自己的大好前程。 不過蘇澤自然不在乎他們的看法,很快這些讀書人就被另外的事情吸引了注意力了。 《天工開物》販賣了。 今天戶部街上賣豬rou的陸二爺沒有開門。 從上次蘇州回來之后,蘇澤返回南京之后,就頻繁來往于自宅和天工書院。 陸二干脆也躺平了,甚至都懶著跟蹤蘇澤了,直接在每天的報告上寫上行程,然后就在家里賣rou。